利息教學案例
作為骨干教師,我每學期都要為全鎮教師上一節展示課,選擇這一課的目的是為了體現學生的學習應該是全方位的,既包括在課堂上的學習,也包括課外的學習實踐活動等,通過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合作交流,力求體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體現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在上課前我征求了許多同行的意見和建議,整個教學框架的形成得非常感謝小學數學教學網教材論壇板塊的版主“逗號”老師,另外張家港市金港中心小學“慧心片羽”老師也給了我很多提示。
案例
一、課前自學
1、預習課本p106~107
2、向家長或銀行工作人員了解課本上的相關內容。如儲蓄的種類,銀行存款的年利率、如何填寫存款憑條等。
3、在家長的幫助下填寫一張存款憑條。存款數為自己的壓歲錢或家里一年收入的節余部分。
數學知識來源于實際,應用于實際。在學習新知前,先讓學生預習課本,組織學生進行有關的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向家庭、銀行工作人員了解一些與本課相關的內容,并完成一張存款單的填寫。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為幫助學生確實學好這部分知識打下基礎。
二、情境導入
近年來,我們高橋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富民優先的發展思路,以發展民營經濟作為經濟發展的主體工程,收到了顯著成效。很多人家里都有了暫時不用的錢,你知道他們是怎樣處理這些錢的嗎?
人們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板書:錢→銀行),叫做儲蓄。
把錢存入銀行有什么好處呢?
取款時,銀行多付的錢叫做利息。(板書:利息)
小結:人們把錢存入到銀行,國家可以把這部分暫時不用的錢通過多種方式投入到現代建議中去,這樣可以支援國家建設,對國家有利,也使的個人用錢更加安全和有計劃,還有利息,也可增加一些收入。我們可以這樣概括:儲蓄利國利民。
學生對于國家如何處理人民存入銀行的錢,還有銀行付給儲戶利息會不會虧本這些問題,搞不清楚。教師在這里向學生作一些解釋是必要的,也是及時的。
三、引導研討,學習新知
我們把錢存入銀行,銀行給我們一個什么憑證,證明你把錢存入了銀行呢?
這些存單不僅能證明了我們把錢存入銀行,還可以自由存款和取款。
這是老師的一張存款單(課件出示存款單),你能從這張存單上得到哪些信息,你是如何理解這些信息的?
學生一般都沒有進行過實際的儲蓄,多數學生都沒有見過存單,所以這里老師把自己的存單展示給學生看,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
學生觀察討論。
我們先來交流一下你能理解的信息。
學生交流(要求學生說出從哪看出來的)
生:我知道老師是在中國農業銀行存的款。
師:你還知道有哪些銀行嗎?(建設銀行,商業銀行,交通銀行等)
生:我還知道老師存款的方式是定活兩便。
什么是定活兩便的存款方式?那你知道存款還有其他方式嗎?
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活期存款等
生:我知道老師存的是人民幣,
師:銀行還辦理外幣儲蓄。
生:我知道老師存了兩千元。
通過課前的自學,你知道這兩千元就叫……?
對,我們把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
生:我還看到利率是
這是定活兩便的存款,要根據取錢的時間確定利率。那你知道什么叫利率嗎?
利息/本金=利率(老師板書)
師:同學們手中都有一張利率表,大家看看。同桌之間說說你看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