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 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1)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1—72頁的例1、“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十四的第1-3題。教學目標:
1.教材讓學生在直觀的情境中想到轉化,并應用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知識進行圖形的等積,等周長的變形。
2.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體會轉化的含義和應用的手段,感受轉化在解決這個問題時的價值。
3.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轉化"意識,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感受“轉化”策略的價值,會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會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學生每人一張例1的格子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策略
1.談話導入。
師:過年的時候,一些地方有個風俗,就是把窗花貼在窗上,非常漂亮。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些非常美麗的窗花,請你在欣賞的時候,仔細觀察,它們分別是通過怎樣的變化得到的?
(課件分別演示蝴蝶平移的過程,第二幅圖順時針和逆時針分別旋轉一次,第三幅圖從左往右順時針平移一周的過程)
提問:(1)蝴蝶是按怎樣的順序變化而來的?
(2)花環兩次變化又是怎樣形成的?
(3)最后一幅又是怎樣變化的呢?
學生回答,師依次板書:平移,旋轉,順時針,逆時針。
師:同學們回答得都非常好。平移,旋轉就在我們身邊。今天我們再來利用身邊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1.出示例1。
提問:這兩種平面圖形,我們以前學過嗎?(沒有)你覺得它們象什么呢?(生發揮想象力回答,但要說明的是平面圖形。)
2.引導交流。
提問:你能從圖上準確地數出它們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嗎?(不能)面積會相等嗎?請同學們4人一小組討論,并可以在剛發下的作業紙上涂涂畫畫,驗證你的結論。
小組交流,教師巡視,并指導。
3.指導驗證。
師:你們組是怎么想的?指名回答。你在觀察這兩幅圖的時候有什么發現嗎?
學生說想的過程,并投影出示學生的作業紙。
(生可能回答上半圓平移下來就是下半圓,他們的面積吻合;“花瓶”突出來的半圓就是瓶口凹下去的半圓,只要分別把他們旋轉180度就可以了)
教師及時評價并用課件演示剛才學生說的過程。
提問:這兩幅圖經過旋轉和平移后都變成了什么圖形?(生:長方形。)
提問:變成長方形后它們的面積相等嗎?為什么?(生:相等,長和寬一樣,所以面積一樣。)
教師再次演示變化過程,提問:在兩幅圖變化的過程中,什么不變?(面積)都把它變成了誰的面積?(生:長方形。)
小結:因為我們無法一下子看出這兩個平面圖形的大小,但分別把它們轉化成一個長方形后,我們就能比較這兩個圖形的大小了。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用到這樣的策略——轉化。(板書:解決問題的策略——“轉化”)
三、應用策略,歸納方法
1.談話:剛才,我們運用轉化的策略把不規則的圖形變成規則圖形來比較大小。在有關平面圖形的計算中經常會用到“轉化”的策略。請同學們試著來解決以下問題。
(1)練習十四第2題的左邊兩幅圖。
學生獨立思考后口答,教師相機演示課件。
(2)“練一練”右邊的圖形和練習十四第3題的第一幅圖。
提問:你能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快速地求出圖形的周長嗎?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
個別學生介紹自己的方法,教師相機演示課件。
小結: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我們都用到了怎樣的策略?(轉化)我們要把復雜的圖形轉化未為簡單的圖形,具體地說又是用到了以前學習的哪些知識呢?(平移和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