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和圓錐的認識
一、教學目標
1、認識并掌握圓柱和圓錐各部分的名稱,認識圓柱和圓錐體的特征,能夠正確區分圓柱和圓錐。
2、初步感受圓柱和圓錐是旋轉體,建立圓柱和圓錐的空間觀念,形成表象。
3、借助多媒體操作,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基礎上,學習知識,體驗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準備:長方形小旗,圓柱和圓錐教具、學具模型,多媒體課件。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
1、通過長方形繞一條邊旋轉以及生活中圓柱形狀的實物,引出圓柱。
2、揭示研究內容,板書并畫圓柱的立體圖形。
(二)認識圓柱。
1、初步感知圓柱。
(1)學生自主探究。運用摸一摸、量一量、畫一畫等方法,初步認識圓柱的特征。
(2)集體交流。認識圓柱各部分的名稱以及它們的特點。
①圍成圓柱的面是圓柱的側面,它是一個彎曲的面。
②兩個圓形的面叫做圓柱的底面,
③圓柱就是由一個側面和兩個圓形的底面圍成的立體圖形。
④驗證圓柱的兩個圓形底面完全相同。
學生通過畫底面、量底面直徑、研究長方形繞軸旋轉形成圓柱的過程,多種途徑自主探究,并集體交流,形成共識。
2、通過旋轉,深入探究。
(多媒體分步顯示長方形繞軸旋轉形成圓柱的過程。)
(1)點動成線。圓柱底面兩個圓周的形成。
(2)線動成面。圓柱兩個底面和一個側面的形成。
(3)面動成體。長方形作為整體的面旋轉后形成整個圓柱。
3、通過對比,強化認識。
(1)判斷。從提供的立體圖形中識別圓柱,不是圓柱的說明理由。
(2)通過辨析,感知直圓柱。
4、教學圓柱的高。
(1)認識圓柱的高,以及標注圓柱高的方法。
(2)知道量圓柱高的方法,并動手操作量圓柱的高。
(三)認識圓錐
1、感知直角三角形繞一條直角邊旋轉可以得到圓錐。
2、認識圓錐的外部特征。
3、通過旋轉過程,進一步認識圓錐。
4、教學圓錐的高。
我們剛才研究了圓柱的高,現在哪個同學能指出圓錐的高在哪里?誰來說一說圓錐的高是什么?我們這樣來標注圓錐的高。(標注高。)
請同學們拿起桌面上的圓錐,用兩根手指夾住圓錐,表示出它的高。有一個同學是這樣夾的,對嗎?為什么?(指著屏幕說。)他表示的實際上是這條邊,而高是這一段。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量圓錐的高呢?請看屏幕(講解)。為了保證量出的是圓錐的高,注意直條和尺相交的角是直角。大家想不想試一試?請同桌的兩個同學合作量一量手中圓錐的高。(一兩個交流。)大家量的很認真。
(四)總結全課。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圓柱和圓錐的認識,同學們桌面上都是小圓柱小圓錐,老師這里有個大圓柱,誰想來摸摸它,不過有個要求,請你舉著這個大圓柱,邊用手摸邊向大家介紹它各部分的名稱,都有什么特點,行不行?圓錐誰來?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圓柱和圓錐的特征,知道了圓柱可以通過旋轉長方形得到,圓錐可以通過旋轉直角三角形得到,難怪有人把圓柱和圓錐稱為旋轉體。其實,通過旋轉,我們可以得到許多有趣的形體。
(五)練習。
1、多種平面圖形旋轉練習。這里我們只列舉了幾個平面圖形的旋轉,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自由的畫一些平面圖形,想象一下,繞某一條軸旋轉以后是什么樣的。
2、拓展練習。
我們課堂上見到的只是可數的幾種圓柱和圓錐,其實圓柱和圓錐的大小形狀是形形色色的。請看屏幕。(演示各種大小形狀不一的圓柱和圓錐的旋轉圖。圓柱都是兩個底面和一個側面。圓錐都是一個頂點,一個底面和一個側面。它們各自的外觀都一樣,是什么造成大小、高矮、胖瘦不一的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思考。(底面半徑不同,高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