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比的基本性質(2)
教材上提供的一道思考題也要重點講解,估計有些學生有困難。
課前思考:
教材上介紹的求比值的方法是“前項除以后項”,化簡比的方法依據是“比的基本性質”。教材中也安排了同時求比值和化簡比的練習,但并沒有將兩者方法進行溝通。事實上,熟悉這一教學內容的教師都清楚,只需用一種方法便可分別求比值和化簡比,細心的學生通過練習也能體察到這一點,但道理何在?這一教學內容有何價值?高教導設計的這一課至少說明了以下幾點價值:
⑴它溝通了分數、除法、比知識間的廣泛聯系,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能把新舊知識融匯貫通;
⑵在探究過程中能體驗研究數學問題的思想與方法,如:舉例驗證,聯系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由個別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等;
⑶在研究過程中充盈著學生積極的情感。為以后解題“偷懶”而進行研究,滿足學生現實且合理的需求,許多發明創造最初不就是由“偷懶”動機引起的嗎?看似一個平常的練習,卻蘊藏著如此豐富的教學資源。在我們的教材中,不乏存在著一些具有豐富內涵的內容有待我們去開發,有待我們用新理念、新眼光去重新審視這些內容的價值。
課前思考:
看了孫老師與潘老師的建議,我想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是應該調整一下,在復習階段,可以同時復習化簡比與求比值的方法,然后再讓學生自己發現兩者之間的關系,從而引導學生要根據題目數據的特點來選擇合適的、簡便的方法化簡或求比值,同時在對比中也能對比與比值這兩個概念有更深刻的認識。
課后反思:
由于本課時的練習量相當大,所以課前我就在擔心如何上好這一節練習課,思考如何提高練習課的教學有效性。
上完這節課后,反思一下,覺得還是由于沒有深入鉆研教材和分析學生學習情況,所以這節課的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問題出在以下幾方面:1、由于前一節課剛學習比的基本性質,學生們對于靈活運用比的基本性質來進行化簡比還存在不少困難,所以應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之一仍舊定位為運用比的基本性質進行化簡比。這樣考慮后,就可以將練習十三中的第9-11題作為相應的練習,讓學生通過這幾題的練習,進一步掌握化簡比的方法。2、運用比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也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所以在教學第12-14題時要注重比的意義及與分數的聯系,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的意義,為后面學習按比例分配打好基礎,教學中不能滿足于完成這幾題的解答。
課后反思:
求比值和化簡比,在學習中學生出錯一直是比較多的。因此復習時我采用了不同的方式。
一是分類練習
二是對比練習
分類練習的時候,我找了幾個分數比,小數比和整數比,還有它們之間的互比,把方式、結果及步驟清楚的板書在黑板上,讓他們從知識點上掌握清楚,方法上理清頭緒,最后找成績不等的學生抽查,再訂正,最后練習。
對比練習時,我采用列表的方法,讓學生從概念上分清,計算的過程相同,結果有區別,強調結果。
通過練習學生出錯的幾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