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國標本六年級數學“比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0~71頁的例3、例4以及相應的“練一練”,練習十三的第6~9題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質,能應用比的基本性質進行化簡比;
(二)使學生在經歷和探索比的基本性質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識,做好新課鋪墊
1、提問:①什么叫做比?
②除法、分數、比之間有什么聯系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被除數÷除數==前項:后項
2、觀察下面的每組題目,你有什么發現嗎?
第一組:12÷4=3
(12×3)÷(4×3)=3 商不變
(12÷2)÷(4÷2)=3
第二組:=3
==3 分數值不變
==3
先讓學生分組討論,再組織全班交流。
根據交流情況適時板書
被除數÷除數==前項:后項
商不變性質 分數基本性質
[評析: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也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比的基本性質,在新課之前,讓學生回憶舊知,使學生在回憶舊知識的過程中,自然地過渡到了新課,使學生很清楚地知道知識的內在聯系。]
(二)新課,概括比的基本性質。
1、再觀察一組題目
例3:下面是小冬在實驗里測量幾瓶液體的質量和體積的記錄表。
填寫下表,并把比值相等的比填入等式。
質量/g 體積/cm3 質量和體積的比值
第一瓶 4 5
第二瓶 16 20
第三瓶 50 50
第四瓶 40 50
( ):( )=( ):( )=( ):( ) }比值不變
1、學生獨立填寫后。
2、提問:觀察上面的等式,聯系商不變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想一想,比會有什么性質?
學生觀察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里交流。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討論情況,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指導。
引導發現: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這是比的基本性質(板書)
問:為什么比的后項不能為0?指出:比的后項相當于除數或分母。除數和分母不能為0,所以比的后項也不能為0。
3、上面三個相等的比哪個更簡單一些?
學生比較后發現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可以把一些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三)利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例4: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1)12:18 (2) (3)1.8:0.09
討論:你是怎樣理解“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的?你能根據“比的基本性質”進行化簡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后板書。 板書后追問:
12:18=(12÷6):(18÷6) 為什么要同時除以6?
=2:3
=(×12):(×12) 為什么要同時乘以12?
=10:9
1.8:0.09=(1.8×100):(0.09×100) 為什么要同時乘100?
=180:9
=20:1
小結: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就是根據比的基本的性質,直到比的前項和后項互質為止。
[評析:當問題出現時,老師并沒有急于去講解,而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討論、去交流,因為學生有了對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所以學生很快就理解了比的基本性質,并能化簡比。]
四、溝通聯系,深化認識
1、指導完成“練一練”
做第1題。學生獨立填完后,要求說說是怎樣想的?
做第2題。學生黑板上板演,集體訂正時說出做每道題的理由。
2、指導完成練習十三第6~9題
做第6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要求說說整數比,分數比和小數比化簡的方法。
做第7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通過小組交流,發現每種規格國旗長和寬的比是一定的,都是3:2,并對學生進行愛護國旗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