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和圓錐的認識
2、填空。
(1)圓柱上下面是兩個( )的圓形,圓錐的底面是一個( )形。
(2)圓柱有( )個面是彎曲的,圓錐的側面是一個( )面。
(3)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圓柱的( ),一個圓柱有( )條高。
(4)從圓錐的( )到( )的距離是圓錐的高,一個圓錐有( )條高。
3、書20頁第2題。
4、書20頁第3題。
師:其實,通過旋轉,我們可以更加深刻的認識圓柱。大家想不想來細細研究?請看屏幕。注意觀察a點和b點在旋轉后,分別形成了圓柱的哪個部分?
生:圓柱的兩個底面。
生:我覺得是兩個底面的周長。
師:我們用手摸一摸形成的部分,是圓柱整個底面嗎?(注意指準兩個底面圓周。)
生:(肯定的)不是,是圓周。
師:長方形的這一組對邊繞軸旋轉后分別形成圓柱的什么部分呢?
生:兩個底面。
師:圓柱的側面是長方形的哪個部分旋轉得到的?
生:長方形的一條邊。
生:從圖上看是線段ab。
師:確實如此。現在我們綜合起來思考,長方形的這三條邊同時繞軸旋轉一周后,所形成的僅僅是圓柱的三個面,當長方形作為一個整體的面在旋轉后,就形成了實實在在的圓柱。
師:其實我們身邊的事物本來就是多姿多彩的,有些看上去差不多,但卻“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就拿我們今天研究的圓柱和圓錐來說,在我們生活中也是千姿百態的。(演示各種大小形狀不一的圓柱和圓錐的旋轉圖)。是什么造成它們高矮、粗細不一樣的呢?
生:因為旋轉出圓柱的長方形長和寬不同。
生:因為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不同。
師:看來大家都從旋轉圖中得到了啟發。如果我們從圓柱和圓錐的本身來看,是什么造成它們大小形態不一的呢?
生:因為它們的高不同,底面的大小不同。
師:底面的大小由什么決定。
生:底面的半徑。
師:原來是它們的高和底面半徑共同決定了它們大小形狀。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評析:教者在拓展部分安排了三個環節:一是平面圖形通過旋轉形成立體圖形,這是本節課旋轉思想的延伸,使學生深刻認識到旋轉是得到立體圖形的一種重要方式,同時展示給學生豐富的圖形表象,使學生對圖形的美產生共鳴;第二個環節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認識到因為圓柱和圓錐的高和底面半徑不同,衍生出大小形狀各異的圓柱或圓錐,感受形體的奇妙;第三個環節,合理的使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手段,科學的呈現圓柱和圓錐的三視圖,有效克服了消極因素的干擾,培養了學生正確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