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中的數學——比賽場次”教學設計和反思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六年級十一冊教材43——44頁設計理念:
本節課遵循“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原則。培養學生運用多種策略(如:分析、圖解、列表)來解決問題,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學習,進一步使學生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與態度方面得到良好的發展。同時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教學策略:
1、利用學生了解的體育活動為情景,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采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和拓展”的模式,直觀圖示與討論相結合的方法,為學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時間和空間。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與思維方法。
學情調查及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下期接觸過這類知識,當時球隊數限制在4支以內,有一定的思路基礎。這節課還涉及到簡算,教師應做相應的準備,之前做適當的練習。
教學目標:
1、了解簡單的淘汰賽、單循環賽等賽制,會用列表、畫圖的方式尋找實際問題中蘊含的簡單的規律,培養有序地思考問題能力。
2、了解“從簡單的情形開始尋找規律”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運用多種策略來解決有關組合計數問題,找出計算比賽場數的規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意識;嘗試數學與體育等學科間的整合,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3、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真正架起數學與現實生活的橋梁。
設計思路:
一、自主學習──發現與探究
我在課前布置了導學提綱,學生收集了解了簡單的淘汰賽、單循環賽等賽制。初步學會用列表、畫圖的方式尋找實際問題中蘊含的簡單的規律。我針對學生自學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有效教學。教材中給出的兩種表示單循環比賽場次的方法,其優點是用線段來表示所有的比賽場次,用點表示球隊,兩點間的線段表示一場比賽,學生不難理解,但在教學中要提醒學生不重不漏的問題。
二、討論──理解與應用
在探究單循環比賽規律時,要抓住時機,從練習入手,學生發現球隊較少時,用圖示法較易,但數目較大時,不易統計,從而引發學生探究的熱情,使知識的形成過程自然而深入,從而達到很好的效果。學生能列舉進行單循環賽的例子,進行變式,舉一反三,真正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學有用的數學。我采用圖示建立數學模型,用列表探究規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符號感,同時也使學生的認知過程深入淺出。此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在整個探究過程中,發動學生獨立思考,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與同伴進行交流。在交流中發展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數學歸納推理的能力。本節課用貼近于學生生活實際的游戲去創設問題情境,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活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聯系生活實際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能力,將課堂知識拓展到生活之中,既加深了學生對數學價值的認識,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意義,又有利于培養學生合理安排比賽活動的意識。
課后反思:
在導學提綱的指導下,學生通過上網,查資料等方式了解了簡單的淘汰賽、單循環賽等賽制。初步學會用列表、畫圖的方式尋找實際問題中蘊含的簡單的規律。對學習理解學習內容有很大的幫助,本課書上用列表格的方法,數兩點之間的連線和數線段條數的方法幫助學生找到比賽的隊伍數與比賽的場次之間的關系及規律。這些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所側重,不能每種方法都平均用力,這樣時間是肯定不夠用的。所以我把重點放在后兩種方法上,因為第一種方法學生原來學過。我在教學中選擇了把線段圖上尋找點數與段數之間的關系作為了重點。就這一種方法,學生理解,弄懂并能靈活運用是很不容易的,在不同的練習中,教師還要注意指導學生理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線段圖上的點數相當于實際問題中的什么?段數又相當于什么?指導學生有序的思考和探索。但由于探索了兩種賽制的特點與規律,所用的時間較多,所以后面的練習時間較倉促,在探索的效率方面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