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場次》教學設計及評析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北師大版六年級 上冊 43—44頁教學目標
1、學會并運用“從簡單情形開始,逐步列舉,尋找規律,解決問題”的數學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會用列表格、畫圖的方法尋找實際問題中蘊含的簡單規律,體會圖、表的簡潔性和有效性。
教學重點:學會并運用“從簡單情形開始,逐步列舉,尋找規律,解決問題”的數學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用練習題一張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同學們平常都打過乒乓球,你們關注過比賽場次嗎?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比賽場次”的相關問題。(板書課題)
二、復習舊知:6(1)班有4名同學參加乒乓球比賽,如果每兩人之間進行一場比賽,一共要比賽多少場?師:我們以前解決這個問題時,用的什么方法來解決的?那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三、設疑置難:6(1)班有8名同學參加乒乓球比賽,如果每兩人之間進行一場比賽,一共要比賽多少場?請同學們用我們剛才復習過的方法嘗試去解決。
師:當比賽人數為4時,我們用列表格或者畫圖的方法很容易就看出比賽場次了,說明這些方法在什么情況下比較實用呢?當數量比較多時,單純地列表格時,就要列很多表格,這樣顯得比較麻煩;單純地畫圖時,由于連線太多,很容易數錯。
四、探索新課
師:看來我們需要去尋找更簡單的方法。在此題中,隨著比賽人數的增加,比賽場次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他們兩者之間有沒有什么規律呢?有什么樣的規律呢?我們有必要去研究一下。
你們認為多少人比賽最簡單?這時比賽場次是多少?
2人過后,又研究多少人的?然后又是幾人的?既然8人時列表格或畫圖比較麻煩,我們有沒有必要統計到8人?
我們就是要從這些簡單的情形出發,逐漸增加比賽人數,才便于發現其中有沒有規律。
接下來,就請同學們小組一起探索,利用列表格或者畫圖的方法,從簡單的情形開始,隨著比賽人數的增加,逐步列舉,直到發現規律為止。
當增加一名同學后,比賽人數為3時,比原來2人時增加了多少場比賽?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形?這時比賽場次為多少?
……
當增加到5名同學后,又比原來4人時增加了多少場比賽?這時比賽場次為多少?有什么發現?請學生回答。
(課件出示:都是什么數相加?從幾開始加?加到幾為止?)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再來思考一下,看又能發現什么?
有了這個規律,那我們來解決8人參加比賽,一共要比賽多少場?為什么只加到7?
如果我們全班同學都要參加比賽,也是每兩人比賽一場,一共要比賽多少場呢?
剛才我們是用列表格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我們一起來看看畫圖的方法能不能也得到同樣的規律。(課件演示)
五、課堂小結
剛才我們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從簡單情形出發,通過列表格或畫圖的方法,逐步列舉,找出規律,最終解決問題,這也是我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常用的方法。
六、課堂練習
比賽結束后,所有同學聚在一起參加賽后總結會,一張長方形的桌子圍坐一圈可坐6人(如圖)。
請你幫忙算一算,將8張桌子照右圖拼在一起圍坐一圈,可坐多少人?
拼擺桌子 數示 意 圖依次增加的 人 數可 坐 的 人 數1
讓生獨立完成,師巡視,最后展示學生成果,并請學生講解。
七、課堂總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和同學們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