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與圖形(一)圖形的認識與測量
復習內容: 第103頁的“整理與反思”,第103頁和第104頁的“練習與實踐”第1-5題及思考題。 復習目標: 1.通過復習,進一步掌握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及其相互關系的認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在系統復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與同學合作交流以及獲取知識的樂趣,增進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光盤及長、正方體和圓柱、圓錐的教具。 學生準備學具——6個小正方體。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前幾節課,我們復習了平面圖形的有關知識,從今天開始,復習立體圖形的知識。(板書課題:立體圖形的特征)
二、復習立體圖形的基本特征 提問:我們學習過哪些立體圖形?
出示立體圖形,分別說一說每個立體圖形的名稱及各部分的名稱。(板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 它們有什么特征呢? 1.復習長、正方體的特征。 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教具:
(1)學生四人一組一起回憶。 (2)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填寫表格。 長方體 正方體 6個面都是長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也可能有2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6個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12條棱,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 棱長總和=(長+寬+高)×4 12條棱長度都相等。 棱長總和=棱長×12 長方體的棱有3組,每組的4條棱長度相等。 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分別叫做長、寬、高。 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正方體每條棱的長叫做棱長。 教師小結:因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定點數相等,只是正方體的棱長都相等,所以正方體可以說成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它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可以用集合圖表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板書集合圖)2.復習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出示圓柱和圓錐的教具:
(1)學生討論圓柱體和圓錐體有什么特征? (2)分別從底面、側面和高幾方面進行總結。 (3)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填寫表格。 圓 柱 圓 錐 有上下完全相同的圓形底面。 有一個頂點,一個底面,底面是個圓。 有一個側面,是曲面,沿著一條高剪開,展開后是個長方形(或正方形)。 有一個側面,是一個曲面。 兩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有無數條高。 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高,高只有一條。 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圓錐的上面、正面和側面圖。1.學生從正面、上面和側面分別觀察這幾種形狀的物體。2.學生嘗試把看到的圖形畫下來。3.師生共同交流。4.完成練習與實踐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可提醒學生根據這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圖形,先擺出或畫出這個長方體,再根據擺出的形體判斷從左面看到的圖形。四、綜合練習1.做“練習與實踐”第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讓學生說出另外三個面在展開圖中的位置。2.做“練習與實踐”第2、3題。第2題著重讓學生自己動手剪一剪、折一折。第3題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做、轉一轉,從而根據長方體的長和寬推想相應圓柱的底面直徑和高。由三角形的底和高推想相應的圓錐的底面周長和高。3. 做“練習與實踐”第5題。學生拿出學具盒中的小正方體動手擺一擺、看一看,教師還可以請學生畫出從前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圖形。4.完成第104頁的思考題。五、全課總結學生同桌之間交流本節課復習內容,評價自己的復習情況。補充練習:
一、填空。
1.用同樣大小的小正方體,拼成一個較大的正方體,最少要( )塊。
2.吧24塊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拼成的長方體的長、寬、高可能是( )或( )或( )------
3.一個直角三角尺的兩條直角邊分別為a、b,以a為軸旋轉一周,在你眼前出現一個( ),a是它的( ),b是它的( )。
4.一個長方體的棱長總和是48厘米,長、寬、高的比是3;2:1,這個長方體的長是( ),寬是( ),高是( )。
說明:其他補充練習見“共享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