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的策略——轉化
如何對眾多涉及轉化策略的問題進行有序梳理,引導學生再現解決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驗思想方法,促進轉化策略的形成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如何有效地組織好是對我們提出的挑戰,也是我們上好這堂兼有整理與復習功能的課的關鍵。因此,在設計這節課時,深入鉆研教材,明確教材向我們提供的其實是一個線索而并非是教學的全部。因此,緊抓線索,按圖索驥,力求使教科書背后隱藏的意圖成為我們的追求。
[教學片段一] 創設情景,再現運用轉化策略解決問題的過程
1、出示例1兩個圖形 :下面兩個圖形的面積相等嗎?
有什么辦法來證明呢? 你是怎樣想的?說給同桌聽。
學生交流,課件結合演示。
2、為什么要把原來的圖形變成長方形?(原來圖形復雜、不規則,難以比較,變成長方形后便于比較。)(板書:不規則——規則)
3、揭示:像這種解決問題的策略,就是——轉化。(在原課題“解決問題的策略”下板書——轉化)
4、剛才這兩個圖形分別是怎樣轉化的?在這轉化的過程中,什么變了?什么不變?
小結:我們采用平移、旋轉的方法將不規則圖形轉化為規則圖形,在轉化的過程中要確保前后數量相等不變。( 板書:相等)
[教學反思]
教學中,首先以教材上典型而具有直觀性的圖形的轉化為切入口。事實也證明這的確是最佳切入口,學生容易體驗出轉化策略的意義和價值。
[教學片段二] 回顧整理,感悟轉化策略在圖形問題中的運用
其實,轉化策略并不是今天才學,我們以前學習面積或者體積等公式的推導過程中就運用了轉化策略。請大家好好回憶,我們在哪些圖形的學習中運用了轉化策略?
學生小組交流后匯報。匯報時學生充分列舉,教師課件演示?赡苡校
生1:推導三角形面積公式時,把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就把求三角形面積的問題轉化成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生2:推導梯形面積公式時……
生3:推導圓形面積公式時,通過切拼把圓轉化成長方形來求面積。
生4:推導圓柱體積公式時,也把圓柱通過切拼轉化成長方體求體積。
生5:推導圓錐體積公式時,又把圓錐轉化成圓柱來求體積。
-------
結合學生交流,師生回顧,教師板書:
梯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
圓↗
圓錐→圓柱體→長方體
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與回顧,你覺得我們在什么情況下要使用轉化策略?
[教學反思]
轉化策略是一種高層次的思維,屬于方法的上位概念。運用轉化策略解決問題還需要具體的方法進行操作。例題結束后,我并沒有泛泛而談“回顧一下,我們曾經運用轉化策略解決過哪些問題?”因為這個問題顯然放得過大,學生的回答涉及面鋪得過大,給人以“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感覺。所以,我仍以圖形面積問題中的轉化為線索,同時涉及體積問題,有序引導學生回顧并結合課件激發學生再現當時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樣將一類問題系統地整理出來,有利于學生在體驗策略的同時,歸納和總結具體的操作方法,使學生對面積問題中的轉化策略有一個完整、系統的再體驗和升華。這不僅從數學思想層面提升學生的素養,而且更從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上面給學生以豐富的經驗積累。具體方法的豐富反過來又深化了對轉化策略的認識,這樣形成的策略才能深深扎根學生的心田,才具有方法論意義上的指導、調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