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的意義》教案
2.學習例2。
師:在布店的柜臺上,有一張寫著某種花布米數和總價的表。
(投影顯示)
米 數
1
2
3
4
5
6
7
……
總價(元)
2.4
4.8
7.2
9.6
1.2
14.4
16.80
……
出示思考題:
(1)價目表中,有哪兩種量?是相關聯的量嗎?為什么?
(2)相關聯的兩種量的變化規律怎樣?舉例說明。
(3)哪一種量是定量?
(4)怎樣用式子表示相關聯的兩種量的變化規律?
自學教科書并分組議論后,共同解答思考題。
板書:總價÷米數=單價(一定)
[提出思考題,組織全班學生展開討論,既體現面向全體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又發展了學生思維,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
3.用字母表示變化規律。
師:如果用字母x、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比值,上面的數量關系式,可以用什么樣的字母公式表示?
生:y÷x=k(一定)
師:這個字母式子,還可以表示許多其它像這樣的變化規律。
[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有助于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提高。]
二、抽象概括,揭示規律
1.概括正比例的意義。
師:這兩個具體數量關系式的等號左邊是什么?
生:是一個比。
師:這個比實際上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
板書: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
師:等號右邊是什么?
生:是比值。
師:這個比值是固定不變的量,是“一定”的。
[從分析兩道數量關系式入手,逐步讓學生領會關系式中比與比值的實際意義,有助理解正比例的意義,從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師:像這樣的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這兩種量叫做什么呢?它們的關系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看書第39頁。
板書:成正比例的量、正比例關系
[在學生領會關系式中比與比值實際意義的基礎上,結合閱讀教科書,概括出正比例的意義,從而讓學生對正比例的意義理解深刻,易于掌握。]
2.做一做。
長征造紙廠的生產情況如下表,根據下表回答問題。
時間(天)
1
2
3
4
5
6
7
8
……
生產量(噸)
70
140
210
280
350
420
490
560
……
(1)表中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
(2)寫出幾組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求出比值,并比較比值的大小。
(3)說明這個比值所表示的意義。
(4)表中相關聯的兩種量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要求學生先動筆寫寫,同座之間再相互說說。
師:你們寫的是什么?比值是什么?比值表示什么?你能用式子表示變化規律嗎?
[讓學生及時了解學習的結果,是反饋原理在教學中的運用。]
三、分層練習,深化新知
1.根據下表兩種量中相對應的數的比值,判斷這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說明理由。
(1)文具商店出售一種鉛筆。
購買鉛筆的支數
2
5
6
9
總 價(元)
0.40
1.00
1.20
1.80
(2)小強帶5元錢買文具。
用去的錢(元)
1.2
2
25
3.4
4
1
剩下的錢(元)
3.8
3
25
1.6
1
4
小結:相對應的兩個數的和一定,兩種量不成比例,只有當比值一定時,兩種相關聯的量才成正比例。
[通過對比練習,有助于加深對正比例的意義理解。]
2.選擇題。(在正確答案下面的圈內涂黑色)
下面哪一個式子表示x和y這兩種量是成正比例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