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 > 六年級上期數學《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精選12篇)

六年級上期數學《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7-16

六年級上期數學《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精選12篇)

六年級上期數學《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1

  主備人:楊新玲 時間:08年10月21日教學內容:新世紀(版)六數上教材第48-51頁。教學目標: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2、能正確讀寫,會求比值,理解比與除法、分數的關系。3、能利用比的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覺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4、培養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發展數感。教學重點: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教學難點:溝通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內在聯系,理解比的意義教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知識鏈接點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關系。教 學 過 程一、創設情境,明確學習主題。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情境一: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一張淘氣的照片,觀察下面幾張圖片你認為哪幾張圖片與圖a比較像?觀察比較像的圖片中的長與寬,看看長與寬之間有怎樣的關系。(教師板書除法算式。)誰能設計一張大些的與a比較像的照片嗎?它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情境二:馬拉松選手跑40千米,大約需要2時。騎車3小時可以行45千米誰的速度快?(教師板書除法算式)情境三:a攤位3千克15元,b攤位2千克9元,c攤位3千克12元。哪個攤位(a,b或c)上的蘋果最便宜?我們可以比什么?下面我們就比比單價吧。(教師板書除法算式)同學們,生活中存在的這些除法有一種新的說法,兩個數相除,又叫做這兩個數的比。這節課我們一道來學習生活中的比。板書課題:生活中的比 學生觀察、思考,個別回答問題。 學生觀察、思考,個別回答問題。 學生觀察、思考,個別回答問題。 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索新知。教師活動學生活動1、理解比的意義上面這些算式例如長÷寬又叫做長與寬的比;路程÷時間又叫做路程與時間的比;總價÷數量又叫做總價與數量的比。同學們,找一找在這些除法算式中,有哪些算式是兩個同類量的比,哪些算式是兩個不同類量的比。兩個同類量的比得到的是什么.兩個不同類量的比得到的是什么.2、會讀寫比怎樣寫比呢?例如黑板上的除法算式6÷4可以寫作:6:4或6/4讀作:6比4。練一練:老師說除法算式,學生根據要求書空。 3、認識比各部分名稱比中的“:”叫比號,誰知道6:4比號前面(左邊)的數(6)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后面(右邊)的數(4)叫做比的(后項),兩個數相除所得的結果叫做商,那么,兩個數的比所得的結果,我們給個名稱,叫做(比值)。怎樣求比值呢? 4、會求比值比的前項除以比的后項所得到的商叫做比值。例如:6:4=6÷4=6/4=2/3(1.5)師板書40:2=40÷2=40/2=20 9:2=9÷2=9/2(4.5)從上面的等式中我們可以看到比、除法、分數他們之間是有關系的。5、理解比與除法、分數的關系比、除法、分數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呢?我們先回憶除法、分數之間的關系,除數與分母能為0嗎?比的后項能為0嗎?為什么?比值可以是哪些數? 學生觀察、思考、傾聽,合作交流 學生傾聽、書空。 學生個別回答。 學生觀察學生個別板演學生寫在本子上 師生共同完成三、深化練習,提高應用能力。教師活動學生活動1、課本第50頁說一說12、課本第50頁說一說2聯系實際說一說1:4的含義。?3、根據人體上有趣的比說一說比的含義。 將拳頭滾一周,它的長度與腳底長度的比大約是1:1,身高與雙臂平伸的比大約是1:1,成年人身高與頭長的比大約是7:1,腿長與頭長的比大約是4 :1,男人肩寬與頭長的比大約是2 :1。4、判斷題:3米和4米的比值是3/4米。2小時和30分的比是4。6:5讀作6比5,也可以寫作5/6。比的后項可以是任何數。5/6既可以看作一個分數,又可以看作一個比,還可以看作是一個比值。甲數是乙數的1/6,甲、乙兩數的比是1:6。5、今天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6、作業:課本第51頁:1、2、3 學生獨立思考后,個別回答。 學生獨立思考,集體交流。 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 學生交流學生獨立作業

六年級上期數學《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生活中的比》。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比的意義,會讀寫比;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求比值的方法;弄清比與除法、分數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通過研究、討論、交流,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利用比的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教學重點:理解比的意義。

  教學難點:弄清比與除法、分數的關系。

  教學關鍵:抽象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

  教 學 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觀察發現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籃球小巨人,姚明的一張照片。

  2、攝影師利用電腦軟件將姚明的照片進行處理,分別得到了圖片b,c,d,e。 (出示圖片b,c,d,e)認真觀察,哪幾張圖片與圖a比較像?學生匯報(圖b和圖d比較像。)

  二、探究新知

  1、為什么有的像,有的不像呢?這些長方形的長與寬之間有什么關系呢?我們一起來研究

  看書48頁,像圖a這樣,標出每個長方形的長和寬,然后在本子上算一算。看看你發現了什么?

  把你的發現在小組內說一說

  3、指名說一說

  指生說出長是寬的幾倍,寬占長的幾分之幾。

  a:6 ÷ 4 = 1.5

  b:3 ÷ 2 = 1.5

  d:12 ÷ 8 = 1.5

  c:3 ÷ 8 = 3/8

  e:8 ÷ 2 = 4 )

  過渡:我們用除法找到了每個長方形的長與寬之間的關系,其實除法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4、看大屏幕

  指名讀,完成表格,然后說一說你是怎樣算。

  過渡:離開了馬拉松賽場,我們又來到了水果攤位前。

  5、你得到了哪些數學信息?單價等于什么?攤位a,怎么填?b呢?你得出什么結論?

  指名匯報。

  6、解決剛才這三個問題,我們都運用了什么運算方法?像上面那樣,兩個數相除,又叫做這兩個數的比。指名說。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生活中的比。(板書)

  6÷ 4寫成比的形式6∶4,,讀做“6比4”。(板書)

  “∶”叫比號,“:”這個讀作比號,那么比號是怎么來的呢?出示幻燈片。(十七世紀,著名數學家萊布尼茲認為,因為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所以比號與除號有一種親緣關系。而比號與除號又不能共用,所以就把 “÷ ” 中的小橫線去掉,于是“∶”就成為了比號。)

  比號前面的數叫比的前項,比號后面的數叫比的后項。

  6:4=6÷4=1.5,這里的1.5這是這個比的比值,看,怎樣求比值?用比的前項除以就得到比值。真聰明,考考你。

  7、求比值

  15∶3 = 9∶2= 3∶4=

  比值可以是哪些數?

  剛才我們認識了比的各部分名稱,你記住了嗎?我來指,你來認,聽到聲音后再搶答。

  8、你能說一說比與除法,分數之間有什么關系嗎?

  比與除法、分數的關系。

  3:2

  比

  表示兩個數的關系

  前項

  比號

  后項

  比值

  3÷2

  除法

  表示一種運算

  被除數

  除號

  除數

  商

  分數

  表示一種數

  分子

  分數線

  分母

  分數值

  它們分別表示什么呢? 指名完整的說一說。

  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它們三者之間的關系嗎?有什么要強調的嗎?所以比的后項也不能為0

  6、剛才我們認識了比,學習了如何求比值,知道了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系,下面我們就走進生活,尋找比,運用比。

  三、鞏固練習

  一、說一說你的理解

  誰來讀題?你是怎么理解的?

  2、你能聯系實際說說“1:4”的含義嗎?(3—5人)

  能找一找我們身邊的比嗎?

  過渡,大家說得很好,這些題你會填嗎?自己試試。

  3、這是著名的女科學家,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居里夫人,她從8噸的瀝青里提煉出了1克的鐳,你知道居里夫人提煉的鐳和瀝青的比是多少嗎?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居里夫人的這種百折不撓的探索精神。

  3、發揮想像聯系實際說一說1:4的含義。

  4、同學們,乒乓球比賽中的4:0,籃球賽中的76:77這些比,是我們今天這節課中學習的比嗎?

  5、比在我們生活中有著廣泛的運用,請你自己讀一讀吧。指名讀。

  (1)標準的籃球場長和寬的比是 28 :15。

  (2)我國國旗長和寬的比是 3 :2。

  (3)地球上海洋面積和陸地面積的比是63 :27

  (4)雀巢咖啡是由白砂糖和速溶咖啡按 2:5混合而成的。

  四、總結

  說一說在這一節課中你有哪些收獲?

  五、布置作業

  1、:量一量,找出你身體上的“比”.詳見51頁的實踐活動。

  2、完成書本51頁的練習。

  教學反思

  《生活中的比》是北師大小學數學教材六年級上冊內容,從課題中我們體會到更濃的生活味,在設計中,我先從生活中常見的事例入手,求長方形長是寬的幾倍,寬是長的幾分之幾,求速度,求單價,讓學生體會到除法的廣泛應用,在大量的除法例子上引出了比的的概念,讓學生明白,原來比就是除法。就是兩個數相除,理解了比的含義,知道是兩個數相除,學生自然就會求比值。

  在練習環節,我先讓學生舉例說一說身邊的比,這里,應該讓學生先說一說對比的理解,先理解,再找比,最后運用比。所以在二次上課時,我做了修改,先讓學生看書,參考圖說一說對這些比的理解,然后給定比,讓學生說一說1:4的含義,給定比,再舉例,最后讓學生找生活中的比。

  后面的練習,對于學生來說很簡單,所以在練習環節安排了一些課外拓展知識,先讓學生了解一下比分中的比和我們今天這節課的比是不一樣的,再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比。還有黃金比。在教學黃金比這一環節,課件的字太小,太滿,學生看不清。

六年級上期數學《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3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生活中的比》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49、 50頁的內容。本內容是在學生學過分數乘除法的意義的應用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比的認識》這一單元的開篇課。教材通過密切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提供了“圖形放大縮小”“速度”“水果價格”等情境,引發學生的討論和思考,使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義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從而讓學生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也為 “比的應用”“比例的相關知識” 等后續學習平坡架橋。

  (二)教學目標:

  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

  2、能正確讀寫比,記住比各部分的名稱,會正確求比值。

  3、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4、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發現、提出數學問題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和運用比的意義。

  難點:理解比的意義。

  (四)教學準備:電腦課件;每六人小組準備一個紙杯、兩支試管、一個水槽(裝滿清水)、一個燒杯(裝滿紅色水當甘蔗汁)等。

  二、說教法、學法。

  針對教材內容特點,并結合學生認知規律,這節課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和實踐操作法作為主要的教學方法;以獨立探究、實際操作、合作交流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

  三、教學過程:

  設計的理念和思路是:以“新課程標準理念” 為指導,以“情境”和“探索活動”兩條線索貫穿于課堂。整個教學過程我安排了三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構建模型。

  (三)拓展運用,鞏固新知。

  第一個教學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同學們,20xx年8月在我們的首都北京將舉行的盛會是——(學生會異口同聲回答:奧運會)這是件令我們感到多么自豪的事情啊!

  我們熟悉的淘氣被“20xx北京奧組委”邀請擔任現場小記者,需要上交照片,你看:這是照片的原版(照片A),組委會根據需要將照片有的需要放大,有的需要縮小,現在老師嘗試把淘氣的照片變個樣,請你仔細觀察每次拉動照片的時候什么變了?什么沒變?(此時老師直接將照片A進行左、右、上、下、對角拉動)

  數學學習與學生的身心發展研究表明,每個學生都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造的潛能。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有的數學知識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探究和再創造活動,才能納入其認知結構中,才能成為有效的和用得上的知識。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精神。為了突出教學重點,讓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義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教學的第二個環節“探究新知,構建模型。”我是這樣處理的:

  隨著學生的回答,緊接著出示照片B、C、D、E,提出問題:看了這幾張照片之后,你認為哪幾張與A比較像?

  為了方便研究,我們把照片放在方格紙上再做研究。這里,我是這樣處理的,為了減少學生探究的盲目性,我先引導學生觀察照片A在方格紙上的長是6,寬是4,明確1格就是1。讓學生在小組里探究這些照片的長和寬之間有什么關系?讓學生各抒己見,互相交流。估計學生有以下發現:

  ①照片B的長和寬分別是照片A的1/2。

  ②照片D的長和寬分別是照片A的2倍。

  ③照片B和C的長一樣,照片C的寬是照片B的4倍。

  ④ 照片D和E的長一樣,照片D的寬是照片E的4倍等等。此時出示下表(PPT)對于照片A,它的長和寬之間有什么關系呢?你是怎么得出的?學生回答時老師板書:6÷4 =1.5 。對于其他的幾張照片的長和寬的關系誰能說一下?學生回答的同時,我相應的在PPT的表格上出示。接下來讓學生解釋一下為什么照片C和E不太像。

  剛才我們將照片的長除以寬,或寬除以長,將長方形照片的長和寬進行比較,找出了它們之間的關系,像這樣表示兩個數相除的關系還有一個新名字,叫什么呢?這時我采用直接告知的方法,顯然是水到渠成,在學生齊讀課本第50頁第一行的同時板書課題以及比的意義。

  這時,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比”的意義,引導學生回顧小結:“長和寬相除,又叫做長和寬的比;寬和長相除,又叫做寬和長的比。”師:長和寬都是表示長度,剛才我們把長和寬這兩種同類的量進行比較,(板書:同類量)關于“比”,你還想知道什么?問題提出后讓學生——

  自學課本,認識名稱(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稱,讀寫比和求比值的方法。)由于此環節的知識性比較強,讓學生先自學再講解,既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能對新知加深印象。

  數學源自生活,數學又服務于生活。為了深化比的意義,接下來我是這樣安排的:

  (1)比速度。

  憑你的經驗和平時的觀察,你認為“從我們學校到中山市政府大樓,你認為是跑步快還是騎自行車快?”(PPT出示情境圖)學生你一言我一語,課堂氣氛一下就活躍起來了。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我穿插了這樣一個環節:在奧運會中,有一個比賽項目—馬拉松賽,你知道馬拉松運動嗎?(PPT馬拉松運動起源于公元前 490年的古希臘。賽程由第一屆的40. 2千米,到第四屆奧運會才正式定為42.195千米。)同學們已預習過,想一想:要比誰快,比什么呢?也就是要求哪個量與哪個量的比?匯報交流,老師板書:

  40÷2=40 :2=20(千米)

  馬拉松運動員真了不起!跑步的速度比騎自行車的還快。

  通過師生互動,最后讓學生明白:路程與時間相除又叫做路程與時間的比,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就是速度。進一步鞏固理解比的意義。

  (2)比價格。

  接下來我(PPT出示“比價格”情境圖)哪位同學愿意以最快的速度匯報你填寫的結果?這個問題中你找到比嗎?比較哪個攤位的蘋果,實際上就是拿什么和什么進行比較?你能模仿前面兩個例子那樣說說其中兩個量的比的關系嗎?學生不難說出:總價與數量相除又叫做總價與數量的比,總價與數量的比就是單價。

  此時再引導學生小結歸納:從比速度、比價格兩個例子我們看到:路程和時間是兩個不同類的量,可以相比較,速度就是它們的比值;總價和數量也是兩個不同類的量,可以相比較,單價就是它們的比值。(板書:不同類的量)

  關于比的另一種寫法——分數形式,我做了如下處理:比還有一種書寫形式,想知道嗎?(示范書寫比“ ” 書寫的順序),然后讓學生把其余三個比的分數形式書空與老師同時完成,此時讓學生區分分數形式比與分數的區別。

  “知識遷移”是數學上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為了使學生明確“比的后項不能為零”,我是這樣處理的:我們在做除法計算時,除數能不能為0?那在比的前項或后項中有沒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呢?“比的后項不能為零”學生就會脫口而出了。

  建立模式,尋找規律又是數學學習的重要內容和方法。請你思考:如果相除的兩個數一個是a,一個b,能模仿上面的等式寫出來嗎?學生很容易得出:a/b=a÷b=a :b(b≠0)

  為了及時反饋學生對比的意義的掌握情況,我安排了“找身邊的比”活動。

  其實呀,我們生活中也到處充滿了比。想一想,看能不能從你的生活中、你的身邊找到比呢?把你找的發現告訴小組的同學。讓學生思考、小組討論,然后反饋交流。如:

  1)教室里有四個窗戶、兩扇門。窗戶和門的數量的比是4 :2

  2)我的身高是153厘米,我爸爸身高是178厘米,我的身高和爸爸身高的比是153厘米 :178厘米。

  3)我有1支鋼筆,3支圓珠筆。我的鋼筆數量和鉛筆數量的比是1 :3。

  4)我們小組有男生4人,女生2人。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4:2。

  ……

  到這,我安排學生“交流收獲、質疑問難”。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一定有很多收獲,誰愿意把你的收獲跟大家一起分享?有些什么疑問?在學生匯報中,使本節課的知識點得以鞏固。

  這個環節通過讓學生觀察、思考、舉例、歸納一氣呵成,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活動,使學生對比的意義理解得比較深刻。

  第三個環節是“拓展運用,鞏固新知”,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個練習:請你動手試一試。

  為了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并不是一定表示兩個具體的數的比,而是表示兩個數的份比關系,我安排了這樣一個練習: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可以遇到比。某糖水店賣的甘蔗水是按甘蔗汁和水的體積比是1 :2配置的(PPT出示50頁說一說中的圖一)。如果讓你配置這種甘蔗水,你會嗎?讓學生先說一說,然后在六人小組里動手試一試。通過學生的動手實驗,讓學生認識到1 :2不是表示甘蔗汁就一定是1毫升、水是2毫升,而是表示甘蔗汁這樣的1份、水就有這樣的2份。

  第二個練習是:“你知道嗎?”(PPT)

  為了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又能讓學生品位數學文化,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愛和興趣。我設計了以下一組題:

  (1)師:國際上規定:標準的籃球場長和寬的比是28:15。(師;不知道我們學校的是否標準,有興趣的話課間可以去測量一下。)

  (2)師:我國的國旗紅星紅旗,有大有小,都是什么形狀的呀?(長方形)能任意長方形嗎?其實是有嚴格規定的。我國國旗長和寬的比是3 :2。

  (3)地球上海洋面積和陸地面積的比是——讓學生先猜一猜,再把標準比63:27打出來。

  (4)雀巢咖啡是由白砂糖和速溶咖啡按 ( ):( )混合而成的。讓學生各抒己見,不同的人口味會不一樣,商場里賣的基本是按——在把“2 :5味道好極了!”打出來。這樣既調節了課堂氣氛,又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

  第三個練習是——讀出下面各比,并求出比值。

  3 :12 6 : :

  本題的設計即能突出重點,又能突破難點。

  練習的第四部分是課外延伸。

  (1)小知識。(PPT)

  設計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區分數學上的比——“相差關系”和“倍比關系”各類比賽中的比只是一種計分形式。

  (2)福爾摩斯偵探術。(PPT)

  人的腳長與身高的比1∶7。福爾摩斯發現一個腳印長25厘米,他可以做出什么樣的推斷?

  為了培養學生實際應用知識的能力,也為了后面比例教學做鋪墊,我設計了一個課后實踐題:(小小科學家)在同一時間朝陽的地方豎一根筷子和一支圓珠筆,分別量出它們的長度和影子的長度,并寫出它們的比,求出比值。

  形式多樣的練習,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強化了重點,突破了難點,還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究的習慣。

  四、板書設計說明。

  最后講一講我的板書:簡潔清晰、重點突出。

六年級上期數學《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4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比》

  生活中的比

  白桑完小    侯劍平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感受比,理解比的意義。

  2、能正確讀寫比,認識比的各部分的名稱;會求比值。

  3、能夠利用比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4、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發現、提出數學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比的意義,能正確讀寫比,認識比的各部分的名稱;會求比值。                        

  教學難點:理解比的意義

  教學準備:課件ppt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圖片,感受比。)

  師:大家請看這幾張長方形照片,你覺得哪些長方形照片看起來更美觀,更舒服?

  師:在這四張照片中大家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a和b,誰能說說自己的想法?

  師:長方形好看不好看與它的什么有關?

  師:老師課前測出了長方形a的長與寬。(出示數據)

  師:根據數據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

  長方形的長是寬的幾倍?(板書)

  長方形的寬是長的幾分之幾?(板書)

  師:怎么解決這兩個問題?(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師:上面我們用兩數相除的方法來表示長和寬兩者的關系,其實我們還可以用一種新的方法來表示,這就是今天我們所要認識的新朋友——比。(板書)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師:比如這個長方形中長是寬的5/3,我們就可以說成長與寬的比是5比3(板書)。那么寬與長的可以說成什么呢?(學生答)

  我們再看長方形b中的數據,你能用比的方法說出長與寬的關系嗎?(出示數據,抽生答)

  師:(對照板書)大家看,長方形中都是長與寬的關系,為什么一個是5比3,另一個是3比5呢?(學生答)

  師:大家說的很好,所以在說比時,必須要說清誰與誰的比,不能顛倒位置。

  師:既然兩者之間的倍數關系能用兩數相除來表示,又可以用比來表示,那你能說說什么是比嗎?(學生說)

  師:大家請看這兩道題(課件出示)

  1、圍棋小組有男生5人,女生4人。

  2、一輛汽車4分鐘行駛了5千米。

  你認為哪一組的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可以用比來表示?如果能表示就請寫下這個比,并想一想你寫出的比是誰與誰的比,比出來的結果表示什么意思。(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內交流)

  師:(1)題中的兩個量可以用比表示,因為它們的單位相同,這是兩個同類的量;其實,(2)題中的路程和時間單位不同,是兩個不同類的量,也可以說成兩個量的比,比的結果得到一個新的量——速度。

  師:大家再看這道題(出示題目)

  3、惠康超市的香蕉售價是5元錢4斤。

  師:這道題中的兩個量之間的關系能用比來表示嗎?(出示)

  4、淘氣買了4支鋼筆,每支5元。

  師;這兩個呢?

  師:對,沒有關聯的兩個數量不能用比表示。

  師:通過剛才的交流,大家一定對比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你能說說嗎?(抽生說)

  (出示)兩個數相除又叫兩個數的比。兩個同類量之間的比,可表示一個數量是另一個數量的幾分之幾或幾倍;兩個不同類量之間的比,可以得到一個新的量。

  (出示題目)十一假期那天,笑笑一家駕車出游,行駛時間和行駛路程記錄如下:     

  上午行駛2小時,行程160千米;

  下午行駛3小時,行程270千米。

  根據上面的信息,你能快速地說出一些比嗎?

  師:通過學習,我們了解了比的意義,那么,在比中還有哪些知識呢?請大家看書自學。(學生自學)

  師:通過自學,你了解了比的哪些知識呢?(學生交流)

  (師結合學生的匯報板書)

  師:什么叫比值?怎樣求比值?

  (出示求下面各比的比值)3:4      1/2:2     8 :4

  師:你覺得比和比值有什么區別?(學生答)

  師: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的一種關系由前項、比號、后項組成,比值表示比的前項除以后項所得的商,是一個數,可以是分數、小數或整數。

  三、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題目,抽生回答,集體訂正)

  四、拓展運用,鞏固新知

  (課件出示黃金分割知識及生活中的比)

  六、全課總結。

  本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板書:

  生活中的比

  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

  長是寬的幾倍    5÷3長與寬的比是5比3  5  : 3 =5÷3=5/3

  寬是長的幾分之幾3÷5 寬與長的比是3比5 3  : 5 =3÷5=3/5

  前 比后     比

  項 號項     值

六年級上期數學《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5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

  2、能正確讀、寫比,會求比值,理解比與除法、分數的關系。

  3、能利用比的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4、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與表達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比的意義。

  2、理解比與除法、分數的意義。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感受生活中的比。

  1、看一看,說一說。

  猜猜他是誰?

  (大屏幕)倪家奇很有個性,他的照片也極具個性,讓我們觀察哪幾張照片與照片a比較像?

  2、數一數,算一算。(大屏幕)

  把這幾張照片的圖形放到方格之上,我們來研究一下這些長方形,為什么bd和a是最像的呢?

  學生四人小組合作探究,填寫記錄紙。

  學生匯報。師板書:長÷寬=1.5

  師小結:在剛才的活動中,同學們能積極的參與探究學習,善于合作交流,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思路。通過長÷寬,寬÷長,發現了圖片的規律,也找到了圖片相像的原因。

  3、算一算,比一比。

  解決問題:誰的速度快?

  獨立思考,自己填表得出速度,再說說怎樣求速度,誰的速度快。

  指名回答,板書:路程÷時間=速度

  4、挑一挑,選一選。

  解決問題:哪個攤位上的蘋果最便宜,能直接比較嗎?怎樣才能比較?

  板書:總價÷數量=單價

  讓學生感知:要比較哪個攤位的蘋果便宜,實際上就是要算出蘋果的單價。

  二、認識比和比值,理解比與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1、認識比和比值

  (!)師指板書:像上面這些長÷寬、路程÷時間、總價÷數量,有什么共同之處?(都是用除法計算。)

  (2)像這樣的形式,在數學上還有另一種形式表示,請同學們自學課本50頁的認一認。

  (3)自學匯報。

  2、比與除法與分數的關系。

  3、揭示課題。

  比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無處不在,我們今天學習的“生活中的比”。師板書:生活中的比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比嗎?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大屏幕)

  1.、填一填2、交流比

  3.、想一想4、生活中的比。

  5、欣賞美

  四、總結收獲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內容,有什么收獲?

  驗收

六年級上期數學《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6

  教材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49、50頁。

  教材簡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學生學過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以及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比的認識》這一單元的起始課。設計了“圖形放大縮小”“速度”“水果價格”等生活情境,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并在此基礎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學生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比”的意義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已有了“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分數乘、除法應用題” 的知識基礎。高年級學生喜歡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戰性的問題,學生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自學能力,所以在教學時,有目的設計一些具有趣味性、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使學生在豐富的學習情境中逐步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初步了解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系。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

  2、能正確讀寫比,記住比各部分的名稱,會正確求比值。

  3、初步了解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關系。

  4、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教學重點:比的意義;正確讀寫比;比各部分名稱;求比值。

  教學難點: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系與區別。

  教學媒體:電腦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2008年在我們的首都北京將舉行的盛會是—(學生回答)這是件令我們感到多么自豪的事情啊!

  出示實例1:淘氣被“2008年北京奧組委”邀請擔任現場小記者,需要上交照片,你看:(ppt先出示照片a,接著再出示照片b、c、d、e):照片b、c、d、e是組委會的有關負責人根據需要將淘氣的照片有的放大了有的縮小了,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二、探究新知,構建模型。

  (一)理解“比”的意義。

  1、觀察探究(ppt)。

  (1)提出問題。

  你認為哪幾張與原來那張比較像?為什么有的像?有的不像?(生:……)

  這些照片的像與不像與照片的什么有關呢?(生:……)

  (2)小組探究。

  師:為了方便研究,我們把照片放在方格紙上再做研究。(ppt出示下圖)(略)。

  (3)匯報交流。

  估計學生有以下發現:

  ①照片d的長和寬分別是照片a的2倍。

  ②照片b的長和寬分別是照片a的1/2。

  ③照片b和c的高度一樣,照片c的長是照片b的3倍。

  ④照片e和f的高度一樣,照片e的長是照片f的4倍。

  ⑤6÷4=1.5 12÷8=1.5 3÷2=1.5 (或 4÷6=2/3 8÷12=2/3 2÷3=2/3)此時出示下表(ppt)

  長方形

  長

  寬

  長是寬的幾倍

  寬是長的幾分之幾

  a

  6

  4

  b

  c

  d

  e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發現a、b、d三張照片的長都是寬的1.5倍,寬是長的2/3 ,所以它們比較像。

  明確:(師)看來圖形要按一定的比例進行放大或縮小,這樣放大或縮小后的圖與原來的圖形才會相像。

  2、揭示課題。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新的數學知識 “比”(板書課題:比)

  3、引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義。

  (1)“比”的概念。

  什么叫做“比”呢?學生打開課本第50頁,齊讀最上面一行:比的意義。(板書:兩個數相除,又叫做這兩個數的比。

  (2)理解“比”的意義。

  長和寬相除,又叫做長和寬的比;寬和長相除,又叫做寬和長的比。

  6和4相除,叫做6和4的比,記作6 :4;18和12相除,叫做18和12的比,記作18 :12;讀作:18比12……。

  (二)比的各部分名稱,讀寫比和求比值的方法。

  1、介紹比的各部分名稱及讀、寫法

  (1)學生再學課本。

  (2)匯報交流。(ppt)

  生1:我還能知道比的讀、寫法以及各部分名稱。生2:我還知道……

  生3:“:”叫做比號,讀作比,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后面的數叫做比的后項。用比的前項除以比的后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值通常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和整數來表示。)(根據板書讓學生說說具體每個比中各部分的名稱)

  (三)生活中的比。

  師:憑你的經驗和平時的觀察,你認為“從我們學校到中山市政府大樓,你認為是跑步快還是騎自行車快?”(生:……)

  師:說的都有道理,在奧運會中,有一個比賽項目—馬拉松賽,你知道馬拉松運動嗎?(ppt:馬拉松運動起源于公元前490年的古希臘。賽程由第一屆的40公里200米,到第四屆奧運會才正式定為42公里195米。)

  1、實例2。

  (1)出示情境圖(ppt):

  1)提出問題:

  要比誰快,比什么呢?(生:比速度)要比速度,也就是要求哪個量與哪個量的比?請你算一算,比一比。

  2)匯報交流,老師板書:40 :2=40÷2=20(千米)

  45 :3=45÷3=15(千米)

  師:馬拉松運動員真了不起!跑步的速度比騎自行車的還快。

  2、實例3。

  師:你喜歡吃蘋果嗎?歐陽老師特別愛吃蘋果。昨晚逛街的時候,看到了三個賣蘋果的攤位,據我觀察,質量上沒什么差別。

  (1)出示情境圖(ppt)(略)。

  師:你認為老師該去哪個攤位買呢?應該考慮到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認識到:通過比單價也就是比總價與數量的比值大小的方法可以解決問題。)

  1)學生獨立思考。

  2)全班反饋交流:(ppt)

  a:15 :3=15÷3=5(元) b: 9 :2= 9÷2=4.5(元)

  c:12 :3=12÷3=4(元)

  (四)介紹比的另一種寫法(分數形式)。(示范書寫比“ ” 書寫的順序

  (五)師生探究——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系

  提出問題:(指著板書)請觀察,比與除法、分數之間有什么關系沒有?

  (1)學生獨立思考。

  (2)小組互相交流。

  (3)集體反饋(ppt)。

  除法

  (一種運算)

  比

  (表示兩個數的關系)

  分數

  (一種數)

  被除數

  前項

  分子

  (÷)

  除號

  ( :)

  比號

  (—)

  分數線

  除數

  后項

  分母

  歸納:用字母表示比、除法、分數三者之間的關系,可以表示為:

  a÷b= =a :b(b≠0)

  注意:比的后項不能為零。

  三、拓展運用,鞏固新知。

  1、生活中的比。(ppt)

  (1)標準的籃球場長和寬的比是28:15。

  (2)我國國旗長和寬的比是3 :2。

  (3)地球上海洋面積和陸地面積的比是63:27。

  (4)雀巢咖啡是由白砂糖和速溶咖啡按 (2):(5)混合而成的。味道好極了!

  (5)你還能舉出一些生活中的比嗎?

  2、讀出下面各比,并求出比值。

  3 :12* 5/8* 6 :2/3 1/5 :1/6

  3、填一填。

  (1)我們班有男生25人,女生21人,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的比是( ),女生人數與男生人數的比是( ),男生人數與全班人數的比是( ),女生人數與全班人數的比是( )。

  (2)一項工程,甲獨做需要5個月完成,乙獨做需要6個月完成。甲、乙兩隊工作時間的比是( ),工效比是( )。

  (3)甲數是乙數的3倍,可以說成( )與( )的比是( )。

  4、寫一個比值為1/2的比。

  5、課外延伸。(ppt)

  (1)小知識。

  各類比賽中的比不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比,它只是一種計分形式,是比較大小的,是相差關系,不是相除關系。

  (2)福爾摩斯偵探術。

  人的腳長與身高的比1∶7。福爾摩斯發現一個腳印長25厘米,他可以做出什么樣的推斷?

  四、課堂小結,回顧新知。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書上第49和50頁的知識,你都學會了哪些知識?(結合板書引導學生小結)

六年級上期數學《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7

  教學內容

  《生活中的比》是北師大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比的認識》的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學生已經學過除法的意義、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基礎上學習的,是《比的認識》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比在數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是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教材沒有采取給出幾個實例,就直接定義 “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為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提供了豐富的直觀背景和具體案例。本課的教學設計是“圖形放大縮小”“速度與水果價格”三個情境中的內容,讓學生充分體驗生活中的比,在這樣的基礎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這樣處理更能讓學生體驗比的意義、價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為今后學習比的應用,以及比例的知識奠定基礎。

  學生分析

  有的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或使用過比,并有一些相關的活動經驗。但學生對比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學力求通過具體的材料幫助學生達成對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學生喜歡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戰性的問題,喜歡探究的、合作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學設計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借助“圖形放大縮小”“速度與價格”等情境,設計了各種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合作探究,使學生在豐富的學習背景中逐步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

  教學思路

  本課的教學設計在教學內容的處理方面有以下幾點思考:

  1.精選典型情境,幫助學生初步體會學習比的必要性、比的意義。

  教材中提供了三個情境,每個情境都是同時出現兩組、三組或四組相對應的量進行研究,最后對比的結果進行比較。考慮到過多的情節不便于學生集中精力對問題作深入有效的研究和討論,因此,我選取了“比較速度”“圖形放大”兩個情境,一個是生活情境,一個是數學情境(在數學中使用比和比例式最多的就是幾何);一個是不同類量的比較,另一個是同類量的比較。每個情境只研究一組相對應的量的變化規律,這樣處理更能凸顯比的意義和引入比的必要性。其他素材和任務可以在后面的課時完成。

  2.聯系數學史料,借助比號的寫法溝通比和除法、分數的聯系和區別。

  3.充分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能正確讀寫比,會求比值。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啟發學生廣泛聯系生活實際,充分感受數學知識的美與樂趣,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想介紹一位小朋友讓大家認識,你們想知道他是誰嗎?這位朋友現在沒來,但是老師帶來了他的相片,大家想不想看?(出示圖)

  學生觀察圖片,說自己的看法。

  師:觀察這些圖片,誰想告訴老師些什么?你有什么發現?

  生1:這些照片有大有小。

  師:對。現在我告訴大家,圖片a是照片的原版。其余四張哪幾張與a比較像呢?

  生2:b。它是把a縮小了

  生3:d.它是把a擴大了。

  師:那誰能說說c和e為什么不像?

  生4:c變胖了,e變瘦了。

  師:這些圖片都是什么形狀?(生:長方形)下面我們研究一下這些長方形。研究長方形我們通常從哪些方面入手?(生:長方形的長寬、面積)那我們觀察一下,看這些長方形的長和寬之間有什么關系?把你的發現告訴同小組的成員。

  學生觀察、討論,教師巡視,了解各小組討論的情況,并加以引導。

  學生匯報討論成果:

  生5:長方形a的長和寬分別是b的2倍,面積是b的4倍。

  師:對。另外,長方形a的長和寬還分別是d的二分之一。下面咱們看一下,對于長方形a,它的長和寬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生6:長是寬的1.5倍。

  師:你是怎么得出的?

  生6:6÷4 =1.5(師板書)

  師:那其他的幾個長方形長和寬的關系誰能說一下。

  學生口述,教師板書:

  3÷2 =1.5

  3÷8 =

  12÷8 =1.5

  12÷2 =6

  師:現在誰解釋一下為什么圖片c和e不太像?

  生7:因為a、b、d的長都是寬的1.5倍,而c、e不是

  師:剛才我們都是用除法計算發現了這些圖片像與不像的秘密。有的同學發現了長方形a、b、d 的長都是寬的1。5倍,寬是長的2/3,所以他們比較像;也有同學發現了長方形a的長和寬分別的b的2倍,長方形d的長和寬分別是a的2倍,所以它們比較像。i不管哪種發現,我們都是用除法來計算,生活中還有很多用除法來解決的問題,讓我們一起來再試試吧。大家看看,下面這幅圖。

  生10:馬拉松選手跑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40:2。(注意學生語言敘述的規范性)

  二、建立模型,理解意義

  師: 說的很好。剛才我們找這些長方形的長和寬的關系運用的都是除法算式,這節課,我們給這些數的關系再起個新的名字,叫比。板書課題:生活中的比。

  1、比的意義:

  在解決以上問題時,我們都用了什么方法?兩個數相除,我們又用什么來表示呢?

  出示幻燈片,學生讀出比的意義,教師板書:兩個數相除,又叫這兩個數的比。

  師:根據比的意義,任何兩個數相除都可以寫成比的形式。

  2、比號:

  你知道比的符號是什么嗎?

  (課件出示史料:17世紀,著名數學家萊布尼茲認為,因為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所以比號與除號有一種親緣關系,而比號與除號又不能共用,所以就把“÷”中的小橫線去掉,于是“∶”就成為了現在比號。)

  3、比中各部分的名稱:

  (1)比中的各部分叫什么呢?(學生閱讀課本,認識比的前項、后項、比值)

  (2)結合板書,認識各比的各部分并求出各比的比值。

  6÷4= 6 : 4 =1.5

  | | | |

  前比后 比

  項號項 值

  仿照老師的寫法,誰能把下面這個式子寫成比的形式?

  (生8敘述,師補充板書:

  3÷2=3 : 2=1.5

  3÷8=3 : 8 =

  生同時說出比的前項后項還有比值。)

  誰能上黑板上把這兩個式子補充完整?

  生9板演。

  三、拓展應用,鞏固提高

  師:說的真好。(出示幻燈片)這幅圖中告訴大家甘蔗汁和水的體積的比是1:2。誰能合實際說說,這個1:2意思?

  生11:甘蔗汁是水的

  師:甘蔗汁的什么是水什么的 ?

  生11:體積。

  師:那你能不能說完整呢?

  生11:甘蔗汁的體積是水的體積的 。

  師:還可以怎么說?

  生12:水的體積是甘蔗汁的2倍。

  師:如果現在有1升甘蔗汁,需要多少水來配?

  生:2升。

  師:有5升水,需要多少甘蔗汁呢?

  生:2.5升。

  師:(出示幻燈片7)這幅圖中的5.7:3 有什么含義呢?

  生13:假設樹高是5.7米,那么影子的長就是3米。

  師:說的真好。同學們認真聽,他在這里用了一個詞:假設。那么,如果樹高是11.4米,那么影長就是多少?

  生:6米。

  師:同學們從同才的算式中說了很多比,這些都是生活中的比,其實我們生活中也到處充滿了比。比如說我們全班的人數是,那你們的人數和老師人數的比就是(49比1),我們班有幾張桌子,幾把椅子,桌子和椅子數量的比是。大家想想,還能不能從你的生活,你的身邊找到更多的比呢,把你發現的比告訴你們小組的同學。

  學生思考、討論。

  小組展示:每組派代表發言。

  1、教室里有四個窗戶、兩扇門。窗戶和門的數量的比是4:2

  2、我們組有6位同學、他們組有5位同學。我們組人數和他們組人數的比是6:5

  3、我有三只鋼筆,兩只鉛筆。我的鋼筆數量和鉛筆數量的比是3:2

  4、我們小組有男生2人,女生4人。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2:4。

  師:大家說得很好,老師這邊也有些生活的比,你能找出來嗎?

  出示練習題

  1、有5個紅球和10個白球,白球和紅球的比是( ) 比( ),紅球和白球個數的比是( )比( ) 。

  2、李師傅8小時生產了72個零件。李師傅生產零件總個數和時間比是( )。

  3、修一條長20千米的公路,已經修了13千米。已經修的長度和公路全長的比( )。

  師:同學們剛才說的非常好。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比的應用。不但如此,就連我們的人體中也有許多有趣的比呢。

  學生閱讀,并在自己身上驗證。

  4、與體育比賽中的比比較。

  我們今天學習的比表示的是兩個數相除的關系,而體育比賽中的比只是借用比的形式,是記分的方法,是比較大小的,表示的是誰多誰少,是一種相差關系。

  四、反饋評價,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知識、方法、情感)

  結束語: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很多比,除此之外,生活中還有很多有趣的比,下課后,請同學們用你充滿智慧的雙眼,尋找生活中更多的比,用你細致的心靈去感受更多的比,用你聰明的頭腦去探究更多的比,用你所認識的比去創造更多更美的事物吧!

  教學反思:

  下面我就 “關注教學過程、提高課堂實效”,談談我的教后反思。

  一、關注教學環節的設計,創設有助學生學習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與自己生活環境、已有知識經驗密切相關、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中,通過自己的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對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數學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這節課教學中我創設如下情境:“這些圖片為什么有的像,有的不像,到底隱藏著什么秘密?”學生通過探究討論交流后發現原因是a、b、d三個圖形的長都是寬的1.5倍,體會同類量的比;再設計了“速度”“單價”問題,讓學生體驗不同類量的比,從而感受比就是兩個數相除的關系;最后讓學生了解“人體上有趣的比”,進一步感受比的意義。這些情境都是把數學問題融入實際生活情境中,學生真正體會到了數學學習的價值,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產生學習需求,主動去思考解決問題的途徑。

  二、關注自身的教學行為。

  主要表現在:第一,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入新知識。教學本課時,我主要從生活中的像片入手,巧設懸念:“為什么圖片有的像,有的不像,到底隱藏著什么秘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第二、運用直觀操作,分散教學難點。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是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在教學中,我注意從實際出發,充分運用多媒體來演示,注意數形結合,通過一系列的情境,使學生對比的認識建立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并逐步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這節課,我們并不是一下子就歸納出“比”的概念,而是充分創設時間、空間,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實踐,探索圖片“像”與“不像”的秘密,展示小組合作成果,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充分的直觀操作、研究交流,數、形的有效結合,感受同類量的比和不同類的比,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第三、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實踐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們今天的教是為了明天的不教,學生今天的學習是為了將來離開學校在實踐中能夠自學。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打開思路想問題。

  三、關注對學生學習的引導。

  學生的學習要有方向,而如何把握這個方向,教師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教師的引導適時、到位,學生就能控制自己,隨著學習內容步步深入學習。例如在教學中,讓學生討論 “圖形為什么像或不像,有什么秘密?”時,我設計了三個問題,讓學生帶著明確的目標學習,為他們的學習指明了方向,知道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達到預定目標,學生的學習動力得到充分的激發,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就能根據目標自覺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主動克服困難,為實現目標而努力。

  四、關注指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引領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實驗、推斷等探究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應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究與交流的活動之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學生展開充分、自由的討論是學生合作學習的一種必不可少的形式。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長方形的長與寬之間的關系,并在組織學生討論時,教師先為學習小組提供了圖形、問題、表格,教師指定學生擔任組長負責記錄,歸納本組學生的意見,在他們的合作中,及時地引導他們研究,引導他們在交流中學會傾聽,學會評價,學會鑒賞,最后全班交流;在歸納出比的意義之后讓同桌同學互相說“比”。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這節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說對課堂新生成的問題,我不能很好地處理、引導、回應,對學生的評價的語言也不夠豐富。

六年級上期數學《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8

  教學內容

  《生活中的比》是北師大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比的認識》的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學生已經學過除法的意義、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基礎上學習的,是《比的認識》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比在數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是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教材沒有采取給出幾個實例,就直接定義“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為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提供了豐富的直觀背景和具體案例。本課的教學設計是“圖形放大縮小”“速度與水果價格”三個情境中的內容,讓學生充分體驗生活中的比,在這樣的基礎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這樣處理更能讓學生體驗比的意義、價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為今后學習比的應用,以及比例的知識奠定基礎。

  學生分析

  有的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或使用過比,并有一些相關的活動經驗。但學生對比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學力求通過具體的材料幫助學生達成對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學生喜歡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戰性的問題,喜歡探究的、合作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學設計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借助“圖形放大縮小”“速度與價格”等情境,設計了各種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合作探究,使學生在豐富的學習背景中逐步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體會比的意義;

  2、能用口頭表述兩個量的比;

  3、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反思:

  下面我就這次研討的主題“關注教學過程、提高課堂實效”,談談我的教后反思。

  一、關注教學環節的設計,創設有助學生學習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與自己生活環境、已有知識經驗密切相關、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中,通過自己的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對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數學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這節課教學中我創設如下情境:“這些圖片為什么有的像,有的不像,到底隱藏著什么秘密?”學生通過探究討論交流后發現原因是a、b、d三個圖形的長都是寬的1.5倍,體會同類量的比;再設計了“速度” “單價”問題,讓學生體驗不同類量的比,從而感受比就是兩個數相除的關系;最后讓學生了解“人體上有趣的比”,進一步感受比的意義。這些情境都是把數學問題融入實際生活情境中,學生真正體會到了數學學習的價值,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產生學習需求,主動去思考解決問題的途徑。

  二、關注自身的教學行為。

  主要表現在:第一,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入新知識。教學本課時,我主要從生活中的像片入手,巧設懸念:“為什么圖片有的像,有的不像,到底隱藏著什么秘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第二、運用直觀操作,分散教學難點。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是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在教學中,我注意從實際出發,充分運用多媒體來演示,注意數形結合,通過一系列的情境,使學生對比的認識建立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并逐步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這節課,我們并不是一下子就歸納出“比”的概念,而是充分創設時間、空間,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實踐,探索圖片“像”與“不像”的秘密,展示小組合作成果,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充分的直觀操作、研究交流,數、形的有效結合,感受同類量的比和不同類的比,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第三、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實踐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們今天的教是為了明天的不教,學生今天的學習是為了將來離開學校在實踐中能夠自學。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打開思路想問題。比如這節課中,課堂上出現了“球賽的比分是不是比”,我首先引導學生明確今天所學習比的意義是“兩個數相除”的關系,而體育比賽中的比分,是一種比多少,也就是差比,并不是我們這節課所學習的比。又比如在抽象出比的意義后,由于前面對比的意義體驗較深刻,因此讓學生找生活中的比時,學生找出的生活中的比很多,范圍也很廣,這是我沒有預料到的,這個環節出現了這節課中的一個小亮點。

  三、關注對學生學習的引導。

  學生的學習要有方向,而如何把握這個方向,教師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教師的引導適時、到位,學生就能控制自己,隨著學習內容步步深入學習。例如在教學中,讓學生討論 “圖形為什么像或不像,有什么秘密?”時,我設計了三個問題,讓學生帶著明確的目標學習,為他們的學習指明了方向,知道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達到預定目標,學生的學習動力得到充分的激發,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就能根據目標自覺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主動克服困難,為實現目標而努力。

  四、關注指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引領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實驗、推斷等探究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應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究與交流的活動之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學生展開充分、自由的討論是學生合作學習的一種必不可少的形式。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長方形的長與寬之間的關系,并在組織學生討論時,教師先為學習小組提供了圖形、問題、表格,教師指定學生擔任組長負責記錄,歸納本組學生的意見,在他們的合作中,及時地引導他們研究,引導他們在交流中學會傾聽,學會評價,學會鑒賞,最后全班交流;在歸納出比的意義之后讓同桌同學互相說“比”。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這節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說對課堂新生成的問題,我不能很好地處理、引導、回應,對學生的評價的語言也不夠豐富。(用課堂中出現的實例進行簡要說明)

  問題歸因:

  出現這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對這堂課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對學生能出現的一些問題預想得還不夠全面,不夠到位,我的專業知識還不夠豐富,這些不足都有待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改進。

  教學重建:

  如果讓我再教學這一內容,首先,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應該加強師生、生生之間互動,提高互動的質量,使學生在互動中提高認知水平。其次,教師必須要具備高超的教學藝術水平,敏捷的教學機智,非凡的駕馭課堂和學生的能力,而這一切都來自于每一堂課中的思索與積累。

  在今后教學中,我會帶著批判、審視的目光,結合實踐對理論加以檢驗,并且在反思性檢驗的過程中,使自身的經驗不斷得到修正和完善,努力提升駕馭課堂、捕捉信息,資源重組等能力,做一個善于思考、勇于創新、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師。

六年級上期數學《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9

  一、 教學內容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學生已經學過除法的意義、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基礎上學習的,是《比的認識》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教材密切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設計了“比賽成績”“速度”“水果價格”“圖形放大縮小”等情境,引發學生的討論和思考,并在此基礎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學生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比的意義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比在數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是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教材沒有采取給出幾個實例,就直接定義“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為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提供了豐富的直觀背景和具體案例。要用足用好這些情境,真正達到幫助學生理解比的本質的目的,需要我們對這些素材的呈現順序和呈現方式做一些教學法的加工。因此,本課的教學設計在教學內容的處理方面有以下幾點思考:

  1.精選典型情境,幫助學生初步體會學習比的必要性、比的意義。

  教材中提供了四個情境,每個情境都是同時出現兩組、三組或四組相對應的量進行研究,最后對比的結果進行比較。考慮到過多的情節不便于學生集中精力對問題作深入有效的研究和討論,因此,我選取了“水果價格”“圖形放大縮小”兩個情境,一個是生活情境,一個是數學情境(在數學中使用比和比例式最多的就是幾何);一個是不同類量的比較,另一個是同類量的比較。每個情境只研究一組相對應的量的變化規律,這樣處理更能凸顯比的意義和引入比的必要性。其他素材和任務可以在后面的課時完成。

  2.聯系數學史料,借助比號的寫法溝通比和除法、分數的聯系和區別。

  3.充分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

  二、 學生分析

  有的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或使用過比,并有一些相關的活動經驗。但學生對比的理

  解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學力求通過具體的材料幫助學生達成對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學生喜歡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戰性的問題,喜歡探究的、合作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學設計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借助“蘋果買賣”“圖形放大縮小”等素材,設計了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使學生在豐富的學習背景中逐步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

  三、 學習目標

  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

  2.能正確讀寫比,會求比值,理解比與除法、分數的關系。

  3.能利用比的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六年級上期數學《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內容;〈生活中的比〉是六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比的認識〉中的第一課時的內容。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學生已經學過分數的意義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基礎上學習的,是〈比的認識〉的起始課。比在數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是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由于學生理解比的意義往往比較困難,所以教材密切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和學習經驗,設計了多個教學情境,引發學生討論和思考,并在此基礎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學生體會到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這一系列情境為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提供了豐富的直接背景和具體案例,為今后學習比的應用奠定基礎。教學目標:1、 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2、 認識比的各部分名稱,能正確讀寫比,會求比值。3、 理解比與除法、分數的關系,體會事物之間的聯系。4、 能利用比的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覺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教學重點:理解比的意義,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稱。教學難點:理解比的意義。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 提供豐富的實例,感受“比”的意義(一)、實例1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張可愛的圖片,你們想不想看?(出示圖)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圖片,哪幾張圖片與圖a比較像?生:圖b和圖d與圖a比較像。師;哪誰能說說圖c和圖e為什么與圖a不像呢?生:圖c變矮變胖了,圖e變長變瘦了。師:哪圖b和圖d為什么會像?它們之間有什么秘密?會和什么有關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出示課本探究活動的圖)師:為了更好的弄清這些圖片為什么像又為什么不像?老師把這些圖片的長方形畫在方格紙上。師:長方形的大小與誰有關?生:與長方形的長和寬有關。師:對,剛才,我們是用眼睛直接判斷出像與不像,現在能不能通過算式來研究這些長方形的長和寬到底有什么關系,使得這些圖片有的像有的不像。師:這張圖中的方格每一格的長是1厘米,請同學們打開書本第66頁,完成下面的做一做。(出示幻燈片)做一做1.數一數, 在方格圖中數出每個長方形的長和寬, 并填在書上. 2.算一算, (1)分別算出abd三個長方形的長是寬的幾倍?(或寬是長的幾分之幾?)(2)長方形d的長是a的長的幾倍? d的寬又是a的寬幾倍?(3)長方形b的長是a的長的幾分之幾?b的寬又是a 的寬幾分之幾?3.議一議, 你能發現圖片中像與不像的秘密嗎?學生計算、觀察、討論,教師巡視,了解各小組討論的情況,并加以指導。學生匯報研究成果:師:通過剛才的研究你能說說這些圖片像與不像的秘密嗎?1:我們發現了abd三個長方形的長都是寬的1.5倍,寬是長的2/3,所以它們比較像。師:你是怎么知道的?1:因為6÷4=1.53÷2=1.512÷8=1.5 4÷6=2/33÷2=2/38÷12=2/3(師板書)師:還有不同的發現嗎?2:因為12÷6=28÷4=2(師板書)所以我發現長方形d的長是長方形a的長的2倍,長方形d的寬也是a的寬的2倍。它們長和寬的倍數一樣所以比較像。3:因為3÷6=1/22÷4=1/2(師板書)所以我發現長方形b的長和寬分別是長方形a的長和寬的1/2,所以它們比較像。師:說得真好,我們找到了比較像的原因了,有哪位同學研究與圖a不像的圖形ce的長與寬有什么關系呢?4:長方形e的長是寬的6倍,12÷2=6(板書)它的長與寬的倍數和圖形abd的不一樣,所以它們不像。5:長方形c的長是寬的8/3倍,8÷3=8/3(板書)它的長與寬的倍數和圖形abd的不一樣,所以它們不像。6:長方形c的長是長方形a的長的8/6倍,而寬是它的3/4,長和寬的的倍數不同,因此不像。而長方形e的長是長方形 a2倍,寬是它的1/2,這兩個倍數關系也不同,因此也不像。師;剛才我們都是用除法計算發現了這些圖片像與不像的秘密。有的同學發現了長方形abd的長都是寬的1.5倍,寬是長的2/3,所以它們比較像;也有的同學發現了長方形b的長和寬分別是a1/2,長方形d的長和寬分別是a2倍,所以它們比較像。師:同學們一張長方形圖片如果寬不變,長擴大(或縮小),或者長不變,寬擴大(或縮小),變后的圖形和原來的圖形會像嗎?生:不會像。師:對,如果長和寬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或者同時縮小相同的倍數,變后的圖形和原來的圖形會像嗎?生:會像。師:不錯,下面請同學們觀看動畫,看長是6寬是4的長方形經過以上變化后能不能一眼就看出它們像還是不像。(出示課件)鼠標點擊長方形圖下面的每一句話,每點擊一次長方形變化一次,讓學生直觀感受一張長方形圖片怎樣變就像怎樣變就不像。師:同學們剛才我們知道只要把長方形的長和寬按一定的比例同時放大或縮小,變化后的圖形就會和原來的圖形相像。(設計意圖:目的是使學生通過直觀的圖形變化理解只要把長方形的長和寬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它們的圖就比較像。使學生既理解了本節課的內容又為以后“化簡比”的學習做了準備。)師:剛才大家都學得很好,下面請大家觀察黑板的算式,這些算式都是用什么法計算來發現長方形長與寬之間的關系的。生:用除法。師:對,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是用除法來解決問題的,讓我們一起再來試試吧。請大家看下面這幅圖。(二)、實例21、(出示課本第67頁第2的情境圖)師:這兩道題在我們書上第67頁,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獨立完成,并思考你是如何解決的。2、學生獨立做題,教師巡視。3、學生匯報結果,教師在屏幕上把表格填完。師:你是怎樣比較的?生:我把馬拉松選手的路程除以時間得到他的速度20千米,把騎車人的路程除以時間得到速度15千米,再比較,發現馬拉松選手的速度更快。師:能用算式說說你的思考過程嗎?生:因為路程÷時間=速度,所以用40÷2=20(千米)45÷3=15(千米)(師板書)師:剛才找長方形長與寬的倍數關系用除法,現在求速度也是用什么法?生:也用除法。二、 引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義1、引出“比”的概念。師:像這樣,兩個數相除,又可以叫做兩個數的比。(電腦出示概念)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68頁,邊讀概念邊畫線。教師板書:兩個數相除,又叫做這兩個數的的比。師:如:6÷4我們又可以說成是長方形a的長與寬的比是648÷3又可以說成是長方形c的長與寬的比是8340÷2可以說成是馬拉松選手所跑的路程與所用時間的比是402,,黑板上這些除法算式你還能用比來說嗎?145÷3可以說成騎車人所行路程與所用時間的比是453212÷8可以說成是長方形d的長與寬的比是1283------------師:把你要說的比和同桌的同學互相說一說。2、 介紹比的讀寫法和認識各部分名稱1)根據比的意義,任何兩個數相除都可以寫成比的形式。如:12÷8可以寫作12 8 ,讀作128 (板書)師:比中的各部分叫什么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68(讓學生閱讀課本,認識比的前項、后項、比值)(教師接著板書)12÷8= 12 8 =12/8= 1.5| | | | 號 師指出:比的前項除以后項所得的商叫比值,比值常用分數表示,也可用小數表示。2)“:”這個讀作比號,那么比號是怎么來的呢?出示幻燈片。(十七世紀,數學家萊布尼茲認為,兩個量的比,包含有除的意思,但又不能占用÷,于是他把除號中的小橫線去掉,于是“ : ”就成了比號。3)出示幻燈片:“比的自述”讓學生讀后再說出比中各部分名稱。4)練習讓學生自己寫出一個比,并和同桌說一說這個比的前項、后項和比值。3、 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我們知道,比的意義與除法有關,比又可以寫成分數形式,看來比與分數和除法都有著密切的聯系,那他們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聯系呢?教師出示表格,組織學生(每人一張)在獨立填寫的基礎上,四人小組討論再全班匯報交流。比、除法、分數三者有什么聯系與區別 相當于不同點 在比中 前項(:)比號 后項 在除法中 在分數中 因為找不同點難度較大,所以要花一點時間讓學生討論并引導學生去找。學生匯報結果,教師在屏幕上公布答案。三、 拓展應用,鞏固提高(一) 、找生活中的比。師:同學們,生活中有很多比,比如說我們全班有53人,那么全班人數與老師人數的比就是53 1。下面請同學們找出生活中比(出示幻燈片)1、 游園活動開始了,3 張獎票可以換2 個玩具獎票與玩具之間的比是什么?比值等于幾?):(=2、奶昔真好喝!媽媽怎么做的? 2杯香焦原汁加3杯牛奶就成了。那么香蕉原汁與牛奶的比什么?比值等于幾?( ):( )=(二)我官:小強的身高是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小強說他和他爸爸身高的比是1:173,對不對?為什么?(學生討論后回答)生:不對。因為小強身高單位是米,而爸爸的身高單位是厘米,單位不同不能這樣寫比。師:對,單位不同的時候,寫比要帶上單位,或把單位化成相同的再寫比。師:剛才我們找出了生活中的比,并且會判斷所寫的比是否正確下面我們再來解悉生活中一些比表示什么意思?(三) 解釋應用(出示課件)1、消毒液中的比1 160是什么意思?生:這里的1 160表示配制消毒餐飲具的消毒水需產品原液1份,水160份。師:配這種消毒液如果產品原液2份,水要幾份?生:320份。2、 安利配比瓶中的1 :1,表示什么?生:表示產品原液1份,水也1份。師:1:2、1:3呢?生:1:2表示產品原液1份,水2份,1:3表示產品原液1份,水3份。生:121 :3也可以表示水是產品原液的2倍、3倍。3、產品外包裝紙上印有[規格]5ml :5mg表示什么?生:表示這瓶容液容量為5毫升,重量為5毫克。[簡析:讓學生利用比的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4、 當比中的兩個量單位不同時怎樣寫比(出示課件)居里夫人提煉 1 克鐳用了 8 噸瀝青。師:鐳和瀝青的單位不同怎樣寫比呢?生:像包裝紙上印的一樣帶上單位來表示18噸(課件顯示)師:如果我不想帶單位又怎樣表示它們的比呢?生:把它們的單位化成相同:8=8000000克所以它們的比可以寫成:居里夫人提煉鐳和所用瀝青的比是 1 8000000(課件顯示)(四) 輕松的認識一些生活中的比《數學萬花筒》這些知識只是讓學生了解,教師做簡單的解釋。師:生活中還有很多有趣的比,大家想了解嗎?(課件顯示)1標準的籃球場長和寬的比是 28152人的腳長和身高的比約是 1 7;人的兩手臂伸長的距離與身高的比大約是 1:1;拳頭翻滾一周,它的長度與腳的比大約是1:1 ……3、地球海洋面積和陸地面積的比是 63:274你聽說過黃金比嗎?當一個物體的兩個部分之間的比大致符合”“黃金比” 0.618:1,會給人以一種優美的視覺感受。所以,許多建筑作品、藝術作品都是按黃金比來設計的。5、廈華高清晰數字彩電有16:9 的寬屏幕,與未來標準接軌,超值影院享受。6、活力28洗衣粉廣告詞:去污漬 1:4 ,用量少 1:4 ,價錢低 1:4 , ……. 1:4[設計意圖:這些資料幫助學生鞏固了比的有關知識,但更多地帶給學生探究的欲望、研究的樂趣和發現的激qing,同時也帶給學生一種新奇的體驗,一種清新的熏陶。真正讓學生體驗到比在生活中的應用。] 四、課堂總結:誰來說一說,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六年級上期數學《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比與除法關系的過程,理解比與除法的關系,會把除法算式改寫成比的形式。

  2、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讀寫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稱。

  3、使學生在活動中培養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理解比的意義。

  教學難點:比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

  課前游戲:在上課前我們來玩個游戲,請同學們兩只手各拿一支筆,左右手同時畫一個長方形。同桌比比,誰的兩個長方形畫得更像。老師看到好幾個小朋友都說自己畫得像。你有什么辦法來證明誰畫得更像嗎?學了今天這節課你肯定有辦法來證明了。

  教學過程:

  一、 提供實例,感受比的意義。

  1、(出示淘氣的照片a)這是大家都認識的淘氣,這里有幾張也是淘氣的圖片(出示bcde)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哪幾幅圖和圖片a像,哪幾幅圖不像?

  生:圖bd像,ce不像。

  師:你認為像或不像可能和圖片的什么有關?

  生:面積

  生:周長

  生:圖片的長和寬

  2、為了便于研究,我們把這些圖片都放到方格紙中。(點擊課件,隱去照片,出示長方形的長與寬數據。)

  3、研究像或不像的圖片與圖a的長與寬到底存在怎樣的關系?小組合作探究。

  溫馨提示:

  1)四人小組合作組長做好記錄,并總結匯報。

  2)研究長與寬的關系,在數學上可以用算式表示。

  (學生小組合作,填表)

  表一:我們組研究的是圖與圖a的關系:

  研究過程:

  研究結果:

  4、生匯報:(師根據學生匯報把像的分成一組,不像的寫到另一組。書寫時注意引導學生用除法算式,及兩個除法算式靠一起。)

  5、現在你能歸納一下怎樣的圖片像,怎樣的圖片不像了嗎?

  講解比: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些算式,剛才我們在研究長與寬的關系時都是用的什么方法?在數學中,通常,我們把兩個數相除又叫做這兩個數的比。

  (板書課題:比,)請同學們自學課文p50

  師:從自學課文中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什么是比?(出示概念)你能把它改寫成比的形式嗎?

  比的各部分名稱是什么?同桌說一說。

  6、比和除法有什么關系?(前項相當于被除數…后項不能為0)

  7、現在你能用比來解釋怎樣的兩幅圖片像或不像嗎?

  (按統一的方法把他們的長與寬相比,得到的比值相同的就像。)

  8、現在,你能用比的知識來說明你剛才畫的兩個長方形像或不像了嗎?(同桌驗證剛才游戲時畫的長方形。)

  二、知識拓展,理解不同類量的比。

  1、比不僅能幫助我們解釋像與不像的問題,比還能幫我們解決更多生活問題。

  2、(出示速度圖)誰的速度快?(生試做,完成表二)

  表二:誰的速度快?

  路程

  時間

  速度(寫出算式)

  比

  馬拉松選手

  騎車人

  (生匯報,師板書:40÷2=20,45÷3=15)試改寫成比,比值20表示什么?(速度)它是誰和誰的比?(路程與時間的比就是速度)

  3、運動會中我們可以找到比,接下來我們到水果市場去看看。(出示價格圖)哪個水果攤上的水果便宜?(生試做完成表二)

  表三:哪個攤位(a,b或c)上的蘋果便宜?

  攤位

  總價

  數量

  單價(寫出算式)

  比

  a

  b

  c

  小結:比值5表示什么?它是誰和誰的比?(a水果攤的總價和數量的比是單價。)

  三、深化練習,理解比與運用比。

  1、請同學們想想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還可以用比來表示?(生自由說,板書課題:生活中的)

  1)生舉班級人數比。

  2)體育中的比2:0。

  (請同學們想想,這種幾比幾和我們今天學的比一樣嗎?為什么?)

  我們今天學的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比?(除法)。而這個比可以用除法嗎?(不能),所以,體育中的這個比是一種記分形式。

  3)師舉例。五(2)班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1:1。

  2、聯系實際“說一說”合唱隊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的比是1:4,也就是……

  3、“寫一寫”:我們班有男生人,女生人。

  男生和女生的比是:;男生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和的比是:;和的比是:。

  四、小結:看來比在我們生活中還是無處不在的。學了這節課有何收獲?

六年級上期數學《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12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過除法和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學生在理解比的意義上比較困難,教材并沒有采取直接給出“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密切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提供了多種情境,引發學生的討論和思考,讓學生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也為“比的應用”“比例”等后續學習做好鋪墊。

  教學目標:

  在認真分析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我從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擬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能正確讀寫比,會求比值。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能利用比的知識解決一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廣泛聯系生活實際,充分感受數學知識的美與樂趣,激發學生的求知*。

  重點難點:

  基于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比的意義,正確讀寫比,會求比值。

  難點:理解比的意義。

  二、說學生

  有的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或使用過比,并有一些相關的活動經驗。但學生對比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形式上。教學中力求通過豐富的情境幫助學生達成對比的真正理解。為此設計了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使學生逐步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

  三、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我以“情境”和“探索活動”兩條線索貫穿于課堂。設計了如下的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課伊始,用淘氣帥氣的個人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熟悉的情境,直接的導入,簡潔明了。

  二、探究新知,構建模型

  探索是數學教學的生命線,倡導探索性學習,引導學生體會知識的探索過程是當前數學教學的理念。為了突破教學重點,讓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義的過程,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情境。

  情境一:比形狀

  讓學生仔細觀察照片,思考問題:哪些照片與照片A比較像?學生很容易辨別出A,B,D像;C,E不像。對長與寬的關系產生了直觀感受。緊接著將照片畫在方格紙上,引導學生探索這些長方形長與寬之間的關系。為了減少學生探究的盲目性,先引導學生觀察明確1格就是1,照片A在方格紙上的長是6,寬是4。讓學生在小組里探究這些照片的長和寬之間有什么關系?學生各抒己見,互相交流,并將數據整理到表格中。通過比較,發現A、B、D長除以寬都得1.5。

  像這樣表示兩個數相除的關系還有一個新名字,叫做比。這時我采用直接告知的方法,水到渠成。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樣是數學教師的責任。于是,接下來就讓學生閱讀書本第68頁中比的概念、比的讀法和寫法,并了解比的來歷,品味數學文化。

  通過數形結合,學生對“比”有一些體驗,同時借助圖形的分類使學生體會引入比的重要性。

  情境二:比速度。

  孩子們,看看誰快?引導學生思考:要比誰快,比什么呢?怎么算?速度=路程÷時間。經過計算,學生驚訝的發現:馬拉松運動員真了不起!跑步的速度比騎自行車的還快。學生體會到:路程與時間相除又叫做路程與時間的比,這個比值就是速度。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

  情境三:比價格。

  在購物的情境中,學生獨立完成表格。體會到總價與數量相除又叫做總價與數量的比,這個比值就是單價。

  通過三個情境的教學,學生在探索活動中多次體會比的意義,突破了教學難點。

  三、拓展運用,鞏固新知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環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本著趣味性、思考性、綜合性相結合的原則,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力求體現知識的縱橫聯系。我設計如下三個活動

  1、寫一寫、算一算的活動中,學生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練習比的讀法、寫法和計算方法。

  2、在說一說的活動中,學生嘗試用比的意義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3、在福爾摩斯偵探術的活動中,提高學生運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質疑總結,反思提升

  課堂總結是學生對今天學到知識的回顧和再現,讓學生總結,學生質疑!最后課外閱讀中,和學生區分籃球比賽中的“比”與我們這節課學習的比的不同。延伸課堂,學生真正體會“學無止境”。

  板書設計:

  最后,我來說說我的板書設計。在板書設計上,我力求簡潔扼要,突出重點,幫助學生理解和建構知識體系。

  生活中的比

  兩個數相除又叫兩個數的比。

  長和寬的比6 :4 =6 ÷4 = 6/4 = 1.5

  前項:后項、比值

六年級上期數學《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精選12篇) 相關內容:
  • 《生活中的比》教材分析(精選13篇)

    教材分析與課堂教學同道——《生活中的比》教材分析及課堂教學剖析柳州市駕鶴路小學 周文潔一、把握學科本質,學科內涵要實。(一)單元教材分析,整體把握教材。《比的認識》是學生已經學過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基礎上學習的。...

  •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精選15篇)

    教學內容《生活中的比》是北師大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比的認識》的第一課時。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學生已經學過除法的意義、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基礎上學習的,是《比的認識》這一單元的起始課。...

  • 《生活中的比》教學診斷(通用16篇)

    今天,在六(2)班看了曹艷麗老師上的《生活中的比》一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很深刻的體會,有值得我學習的閃光點,下面說說我上完這堂課之后的體會,先說優點:1、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一直都能緊扣生活,能抓住《生活中的比》的生...

  • 《搭一搭》教案(精選18篇)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三年級上冊第14-15頁的有關內容.教學目標:1、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操做和空間想像能力.2、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并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詞描述正方體...

  • 生活中的比(通用16篇)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比》生活中的比白桑完小 侯劍平教學目標: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感受比,理解比的意義。2、能正確讀寫比,認識比的各部分的名稱;會求比值。...

  • 《生活中的比》說課稿(精選5篇)

    一、說教材。(一)教材簡析:《生活中的比》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49、50頁的內容。本內容是在學生學過分數乘除法的意義的應用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比的認識》這一單元的開篇課。...

  • 《生活中的比》教材分析(精選12篇)

    教材分析與課堂教學同道——《生活中的比》教材分析及課堂教學剖析柳州市駕鶴路小學 周文潔一、把握學科本質,學科內涵要實。(一)單元教材分析,整體把握教材。《比的認識》是學生已經學過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基礎上學習的。...

  • 《生活中的比》教學診斷(精選16篇)

    今天,在六(2)班看了曹艷麗老師上的《生活中的比》一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很深刻的體會,有值得我學習的閃光點,下面說說我上完這堂課之后的體會,先說優點:1、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一直都能緊扣生活,能抓住《生活中的比》的生...

  • 《生活中的比》教案(通用15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經歷探索比與除法關系的過程,理解比與除法的關系,會把除法算式改寫成比的形式。2、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讀寫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稱。...

  • 《生活中的比》(通用14篇)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比》生活中的比白桑完小 侯劍平教學目標: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感受比,理解比的意義。2、能正確讀寫比,認識比的各部分的名稱;會求比值。...

  •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通用14篇)

    教學內容《生活中的比》是北師大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比的認識》的第一課時。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學生已經學過除法的意義、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基礎上學習的,是《比的認識》這一單元的起始課。...

  • 《生活中的比》教學診斷

    今天,在六(2)班看了曹艷麗老師上的《生活中的比》一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很深刻的體會,有值得我學習的閃光點,下面說說我上完這堂課之后的體會,先說優點:1、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一直都能緊扣生活,能抓住《生活中的比》的生...

  •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教材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49、50頁。教材簡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學生學過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以及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比的認識》這一單元的起始課。...

  • 《生活中的比》教案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教學目的: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2、能正確讀、寫比,會求比值,理解比與除法、分數的關系。...

  • 《生活中的比》教案

    教學目標:1、使學生經歷探索比與除法關系的過程,理解比與除法的關系,會把除法算式改寫成比的形式。2、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讀寫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稱。...

  •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丰满人要无码视频 | 国产三级韩国三级日产三级 | 黄色片观看 | 三年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 少妇穿牛仔裤一级av毛片 | 日韩视频91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久久久国产精品网站 | av东京热无码专区 | 大黄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 97久久国产 | 国产熟妇疯狂4P交在线播放 | 午夜人妻久久久久久久久 | 污污汅18禁在线无遮挡免费观看 | 99精品在线免费视频 | av手机在线免费播放 |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 国产免费播放视频 | 老熟妇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 黄色精品久久 | 99视频免费观看 | 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 免费av在线播放网址 | 7777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综合网站 |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视频 | 性导航无码窝第一正品 | 精品福利一区 |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嗨 | 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黄色av | 真实国产乱啪福利露脸 | 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日本 | 日韩成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人妻中文字幕乱码系列 |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1精品在线免费?看 国产精品馆 | 欧美日韩1区 | 五月色丁香婷婷网蜜臀AV | 国产色爱av资源综合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