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 > 統計圖(精選17篇)

統計圖

發布時間:2023-07-16

統計圖(精選17篇)

統計圖 篇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知道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和用途。

  2.了解制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條形統計圖,培養學生觀察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3.通過展示各種統計圖(條形、折線和扇形統計圖)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了解統計圖的意義和用途。

  難點:制統計圖時如何分配條形統計圖的位置和確定表示數量多少的單位長度。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復習準備

  同學們,請你們把自制的六年級男生、女生人數情況統計表展示出來,介紹給同學好嗎?

  (生邊介紹,師邊將統計圖用實物投影打出來。)

  (師引導啟發)我們已學會了將原始數據分類整理制成統計表,有時還可以用統計圖來表示。(出示條形統計1和折線統計圖及扇形統計圖。)

  師:看到這幅條形統計圖你知道了什么?(1998年購買圖書最多,比購買圖書最少的1995年多300本。)

  你們能說出這么多特點,說明條形統計圖比統計表更形象、直觀、具體,使人看了統計表以后,對事物在數量方面的變化發展,以及事物總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等情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再看另外兩幅圖。

  (折線統計圖)

  老師指導學生觀察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并告訴學生,從折線統計圖中可以看出國產與進口彩電降價的情況。在這場持續的價格大戰中,消費者無疑是最大的受惠者。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表示數量的多少,還可以反映數量增減的變化趨勢。

  (扇形統計圖)

  教師指點:扇形統計圖是用整個圓面積表示總數(100%),用圓內的扇形面積表示各部分所占總數的百分數?傊,用統計圖來表示數量關系更生動形象、具體,使人一目了然。今天我們重點學習條形統計圖。(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介紹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投影出示條形統計圖)

  引導學生討論:

 、贄l形統計圖與統計表有什么區別?

 、谠趺粗瞥梢环鶙l形統計圖呢?

  指導學生讀書,重點句作標記。

  教師總結歸納學生發言,指出條形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畫成長短不同的直條,然后把這些直條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就制成了條形統計圖。從條形統計圖中很容易看出數量多少。(指圖1)

  師問:①圖1統計的內容是什么?

 、趫D上有兩條相互垂直的射線,請你看看垂直射線(我們稱它為縱軸)表示什么?水平射線(稱它為橫軸)表示什么?

 、勖恳荒曩徺I圖書的數量是多少?

  教師進一步小結:條形統計圖更能清楚形象地表明數量的多少。(板書:表示數量的多少)

  2.制作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1)出示例1。

  例1 某地1989年~1993年的年降水量如下表: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制成條形統計圖。

  (2)教師邊示范邊講解作圖步驟:(不用電腦)

  ①根據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相互垂直的射線。(注意水平射線下面和垂直射線左面必須留有一定空白,注明直條數量和統計的內容。)

  ②在橫軸上確定直條的位置。

  問:原來統計表中有幾個年份?(5個)圖中要畫幾個直條?

  教師量得橫軸長6厘米。根據5個直條6個間隔計算,可把橫軸平均分成11份,用0.6厘米寬的直條表示一個年份,間隔也是0.6厘米。

  ③在縱軸上根據數量的多少確定單位長度。

  師問:年降水量最多的數據是多少?(1005毫米)

  師邊示范邊講,可以把6厘米長的縱軸平均分成6份,每份大約0.8厘米,注意縱軸的高度要略高于最大數據,每一份表示200毫米。

 、芨鶕䲠祿亩嗌佼嫵鲩L短不同的直條。

  教師以1989年、1990年年降水量為例演示,其余的讓學生自己練習畫。

  畫直條的步驟:

  1°先在縱軸上找到920(1989年降水量920毫米),用鉛筆過此點作橫軸的平行線。

  2°用三角板的直角邊對齊1989年的直條位置畫兩條與橫軸垂直的平行線,畫到與水平線相交為止。涂上陰影或涂色均可。(也可貼紙,省時。)

  3°在直條上方標明數量的多少。

  注意;直條的寬窄要一致,長短要準確,條與條之間間隔要均等。

  ⑤在圖的上方寫標題,注明制圖日期及制圖人姓名。

  3.看圖回答圖后問題。(投影)

  提問: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1991年降水量最多,是1005毫米。)

  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1993年降水量最少,是704毫米。)

  最多一年降水量是最少一年降水量的多少倍?(1005÷704,大約是1.4倍。)

  4.新課小結:

  今天我們進一步研究了條形統計圖的制作方法。誰說說條形統計圖制作的方法?制作時需注意什么?如果要表示兩種以上的數量怎么制圖呢?

  5.出示復式統計圖

  例2 下面是躍進廠各車間男、女工人數統計表:

  (1)根據表中數據,制成條形統計圖。

 、僮屑氂^察畫的這幅條形統計圖與例1比,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

 、谝硎境雒總車間男工與女工的數量,怎么畫好呢?

  分組討論、指名發言,老師示范一、二車間的圖。其余讓學生分四人小組繼續完成。

  提醒:為了便于區別,可以用不同顏色(或線條)來表示,并標明圖例。

  (2)看圖回答下面問題:

 、倌泄と藬底疃嗟氖( )車間,最少的是( )車間。

  ②女工人數最多的是( )車間,最少的是( )車間。

  ③( )車間人數最多,( )車間人數最少。

  根據圖你還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一組同學提問題,一組同學回答,鼓勵回答好的同學。

  (三)鞏固反饋

  1.書后練習(1)題。先默讀再討論,依次口答問題。

  2.試著制作條形統計圖。(事先發放印有縱軸、橫軸、單位長的紙。)

  (投影膠片)

  我國五座名山主峰的海拔高度如下表:

  (提示:每一單位長表示1000米。)

  (四)布置作業 

  調查本班男、女生人數先制成統計表,再制成統計圖。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教案設計了用自己制成的本班男、女生人數的統計表引出統計圖的三種形式(即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力求讓學生直觀感受到統計圖比統計表更形象、直觀,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制條形統計圖的興趣。在教學制圖過程中注意教學方法,有指導有放手,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本教案以單式條形統計圖的制作為重點,以復式統計圖為輔,加強對比,重點指導如何畫雙直條。

  本節在課堂組織形式設計上注意了面向全體,體現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幾次分組討論制圖方法,給學生以充分發言機會,從而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板書設計 

統計圖 篇2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44一146頁的例題和“做一做”。練習三十二的第6—10題。

  教學目的:通過復習已學過的,加強學生閱讀、分析和繪制簡單的能力:同時。結合分析例題中的,對學生進行重視科學技術,提高工作效率的思想教育。

  教具準備:教師準備三塊小黑板,課前分別按照教科書第144—145頁畫好某市兩個工廠的產值、人員和銷售情況的。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已學過的各種

  教師:“誰能說一說我們已學過哪些?”指名學生回答。

  學生:“我們學過條形、折線、還學過扇形。”

  教師:“我們一起來看三個。它們分別反映了某市兩個工廠的工業產值、 人員和銷售情況。”

  1.出示第一塊小黑板(工業產值增長情況)。

  教師:“大家一起來看這張。這屬于哪一種?從這張來看.哪個工廠的產值增長得快些?”指名學生回答。(是復式的折線。從這張圖看.一廠的產值增長得快些。)

  為了使全班學生的認識更加明確,教師還可以繼續問一問學生是怎樣看出來的:

  例如,哪一條折線表示的是一廠的產值增長情況?怎樣看出它的產值增長得快?等等。

  2.出示第二塊小黑板(各類人員人數)。

  教師提問:“這一張屬于哪一種?從這張來看,哪個工廠的工人人數多?哪個工廠的技術人員人數多?”指名學生回答。(是復式的條形。二廠的工人人數多,一廠的技術人員多。)

  為了使學生更加熟悉條形。教師還可以再補充提出一些問題。例如,這張中一共表示出幾種人員的情況?兩個廠的管理人員各是多少人?哪個工廠的勤務人員少,少多少人?等等。

  3.出示第三塊小黑板(產品銷售情況)。

  教師:“這一張圖屬于哪一種?從這張中可以看到這兩個工廠都有 內銷產品和外銷產品。內銷是指在國內銷售的產品,外銷是指在向國外銷售的產品。

  誰能說一說,外銷的和內銷的產品合起來是百分之幾?為什么?”指名學生回答。(這是兩幅扇形。在每一幅圖中,外銷的和內銷的產品合起來都是百分之百。因為工廠的產品不是銷往國外就是銷往國內。合起來就是工廠的全部產品,百分之百。)

  “誰能再說一說,從圖中可以看出這兩個工廠哪個廠的外銷產品占銷售總數的百分比大?”指名學生回答。(一廠的大。)

  4.對以上幾幅進行綜合分析。

  教師:“根據剛才看過的三幅,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哪個工廠的生產搞得好一些?誰能試著說明一下自己分析的理由?”指名學生回答。

  可以多請幾名學生分析,教師幫助綜合與整理。例如,從第一幅圖(折線)中可以看出,一廠生產產值的折線上升得快,說明一廠的生產搞得好;從第二幅圖(條形)中又可以看出。一廠的技術人員多一些,工人人數少一些,說明這個廠

  比較重視技術開發,所以工作效率高,生產搞得好;另外,從第三幅圖(扇形)中還可以看出,一廠的外銷量占產品總數的百分比比二廠的高。也說明一廠的產品質量比較好。

  二、比較三種的特點和作用

  教師:“通過以上的復習,誰能說一說我們學過的三種各有什么特點,在表示數量時各有什么優勢?”指名學生回答,教師幫助概括和整理。

  學生綜合整理的特點以后,讓學生打開教科書,看第146頁上的表。

  三、課堂練習

  1.做教科書第146頁“做一做”的第1題。

  學生獨立做題。教師可適當提示條形的繪制方法,如何留好畫橫軸和縱軸的位置。

  2.做教科書第146頁“做——做”的第2題。

  先讓學生仔細審題,還可以分小組討論。然后,教師指名請幾個學生給全班說一說。(毛衣的銷售量從七月份起里上升趨勢。到十一月銷售量最大:而襯衫的銷售量從七月份到十二月份一直呈下降趨勢:)

  四、作業 

  練習三十二的第6—10題:

統計圖 篇3

  本節課的課堂設計側重在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和進行統計活動兩個方面,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感到這兩個方面效果不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較好的發揮,通過他們自主探索,順利地歸納出三種統計圖的特點。在探討練習一和練習三時,學生的討論很活躍,老師不是生硬地把自己認為正確的答案強加于學生,而是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不同觀點,通過大家的共同討論,原先模糊的想法變得清晰了,體現了教學的民主。同時,教材內容貼近現實生活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樂于動手。在小結時,學生說到能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指導自己的活動,體會了統計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學生上講臺展示自己的作品,感到自豪和喜悅,學生懂得成功來自于實踐,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給課堂帶來了無限生機與活力。

統計圖 篇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p106~107。

  【教學目標】

  1.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了解扇形統計圖的作用;

  2.學會觀察扇形統計圖,能根據扇形統計圖提出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3.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扇形統計圖的價值,體會統計方法與統計思想。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師:同學們好!,今天老師將和大家一起開始學習第六單元《統計》。

  師:請看屏幕——(出示主題圖)

  師:這是六(1)班同學開展課外活動時的情景。同學們有的打乒乓球,有的踢足球,還有的跳繩,踢毽子……熱鬧極了!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我們繪制一個統計圖,要能清楚地反映六(1)班同學喜歡各種運動項目的人數,大家認為應該繪制什么樣的統計圖比較好呢?

  預設:

  生:條形統計圖。

  師:嗯,老師也同意。(出示p106頁條形統計圖)這是老師繪制的六(1)班同學最喜歡的運動項目統計圖。從這個條形統計圖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

  預設:

  生1:我知道了喜歡乒乓球的有12人,喜歡足球的有8人,喜歡跳繩和踢毽子的分別有6人和5人,喜歡其他運動項目的有9人;

  生2:從這個條形統計圖中,我還能看出喜歡乒乓球的人數最多,喜歡踢毽子的人數最少;

  生3:我還知道了喜歡乒乓球的人數比喜歡足球的人數多4人;

  生4:我還知道了六(1)班一共有40人。

  師:你是怎樣知道六(1)班一共有40人的呢?

  生4:把喜歡各類運動的人數相加正好等于40。

  師:嗯,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就是可以清楚地反映各種數量的多少。但是,同學們,如果我們想清楚地知道喜歡每種運動項目人數各占總人數的百分之幾,你們還能從條形統計圖中直接看出來嗎?

  生齊:不能。

  師:老師告訴大家,有一種統計圖就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數量與總數之間的關系,同學們想知道那是什么統計圖嗎?

  師:這種統計圖就是——扇形統計圖。(板書課題)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扇形統計圖。

  師:這就是已經繪制好的六(1)班同學最喜歡的運動項目的扇形統計圖。

  師:在這個扇形統計圖中,我們用整個圓表示全班學生的人數,也就是百分之百;用5個扇形分別表示喜歡5類運動項目的人數占全班人數的百分之幾。

  師:其中橙色的扇形表示喜歡乒乓球的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比。同學們,那綠色扇形、藍色扇形、黃色扇形、紅色扇形分別表示什么呢?請同桌的同學相互說一說吧。

  生1:綠色的扇形表示喜歡足球的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比;

  生2:藍色的扇形表示喜歡跳繩的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比;

  生3:黃色的扇形表示喜歡踢毽子的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比;

  生4:紅色的扇形表示喜歡其他運動項目的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比。

  師:嗯。我們已經初步了解了扇形統計圖,現在,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從這個扇形統計圖中,你們又能了解哪些信息呢?

  預設:

  生1:我了解到喜歡乒乓球的人數占總人數的30%;

  生2:我了解到喜歡足球的占20%;喜歡跳繩的占15%;喜歡踢毽子的占12.5%;喜歡其他運動項目的占22.5%。

  生3:我知道喜歡乒乓球的人數最多,占總人數的30%;喜歡踢毽子的人數最少,只占12.5%。

  師:好!我們已經知道六(1)班一共有40人,結合這個扇形統計圖,老師想提一個問題:喜歡乒乓球的有多少人呢?同學們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從扇形統計圖中可以看出喜歡乒乓球的人數占總人數的30%,就是占40人的30%,40×30%=12(人),所以喜歡乒乓球的有12人。

  師:根據這個扇形統計圖,同學們能不能也像老師一樣提出幾個數學問題呢?

  預設:

  生1:喜歡足球的有多少人?

  生2:喜歡跳繩的有多少人?

  生3:喜歡踢毽子的有多少人?

  生4:喜歡其他運動項目的有多少人?……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列出算式解決它,好嗎?

  師:誰來說說你解決的是什么問題?是怎樣列式解決的?

  預設:

  生1: 我解決的問題是喜歡足球的有多少人?40×20%=8(人);

  生2:我解決的問題是喜歡跳繩的有多少人?40×15%=6(人);

  生3:我解決的問題是喜歡踢毽子的有多少人?40×12.5%=5(人);

  生4:我解決的問題是喜歡其他運動項目的有多少人?40×22.5%=9(人)。

  二、鞏固、拓展.

  1.p107頁做一做。

  師:真不錯!同學們,你們了解牛奶所含的營養成分嗎?這是一個有關牛奶所含營養成分的扇形統計圖。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一下,看看你能了解到什么?

  預設:

  生1:牛奶里含有水分、蛋白質、脂肪、乳糖和其他的營養成分。

  生2:我知道每100牛奶里水分占87%、蛋白質占3.3%、脂肪占4%、乳糖占5%、其他營養成分占0.7%。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我是根據顏色找到的。圖右邊的說明告訴我們,不同顏色的扇形所表示的營養成分。

  師:哦,你是這樣找到的,同學們也是這樣找到的嗎?很好,看了這個扇形統計圖,我們很清楚地了解到每100g牛奶里各種營養成分所占的百分比。

  師:那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補充營養成分各多少克?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生:用250克分別乘每種營養成分所占的百分比就可以了。

  師:那好吧,現在請大家獨立完成這道題。

  (1生板書。 水分:250×87%=217.5(g)

  蛋白質:250×3.3%=8.25(g)

  脂肪:250×4%=10(g)

  乳糖:250×5%=12.5(g)

  其他:250×0.7%=1.75(g))

  師:誰來說一說,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補充營養成分各多少克?

  生:能補充水分217.5克、蛋白質8.25克、脂肪10克、乳糖、12.5克、其他1.75克。

  2.p108頁第2題。

  師:下面讓咱們來關注關注陳東家每月的生活費支出計劃。

  師:根據這個扇形統計圖,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

  預設:

  生1:我清楚地看出陳東家每月支出的食品、還購房貸款、教育、服裝、水電、其他各占支出計劃的30%、30%、15%、10%、5%、10%。

  生2:我能知道陳東家每月支出的水電費占支出計劃的百分數最少。

  生3:我還能看出陳東家每月支出的食品和還購房貸款一樣多,服裝和其他支出一樣多。

  師:同學們得到的信息可真不少!請大家想一想,如果陳東家每月生活費支出1000元,你能提出并解決什么數學問題呢?

  生: 我們可以求陳東家每月的各項支出分別是多少元?

  師:問題提得很好,那下面咱們就動手來解決這個問題吧。

  (1生板書。 食品:1000×30%=300元

  還購房貸款:1000×30%=300元

  教育:1000×15%=150元

  服裝:1000×10%=100元

  水電:1000×5%=50元

  其他:用1000×10%=100元。)

  三、課堂小結。

  請學生總結扇形統計圖產生的原因及特點作用。

統計圖 篇5

  根據這節課的內容及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設置問題情境,打破原有知識結構,促使學生重新思考,自主構建新的知識結構,從而達到新的平衡。在此過程中,本課以主題情境為主線,有意識的根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在經歷統計的全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統計的現實意義。具體地說,本課的設計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深層的內涵。

  例2通過對停車場車輛停放情況體會統計的必要性,及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產生的必要性,F實的、有意義的學習內容,能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一主題素材的改變看似簡單,但這確是學生感興趣的,從而緊緊抓住學生的心理,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二、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主動地去建構新的認知結構。

  教學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復式縱向統計圖。學生也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事物需要成對出現進行比較,我以學生熟悉的事為學習的素材,通過主題情境問題的提出,打破學生原有的認知平衡,促進學生自主探索,主動建構新的認知結構,達到新的平衡。學生潛能是巨大的,他們思考問題的方法有時會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因此,在設計中,我盡可能為學生創設寬松的探索環境。在教學將兩個統計圖合并成一個復式統計圖時,我不是教給他們方法,而是提出問題促進學生思考,尋找最佳方案,在完成統計表后,提出“你能從這張圖上看出什么情況?”,不同的學生就會有不同深度的思考,尋找數學學習的價值。

  三、注重知識呈現的完整性,思維過程的靈活性,思維方法的多樣性。

  本課的設計從調查學生的興趣開始,讓學生完整的經歷了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過程,而不是直接出示數據,最后環節通過統計學本節課的表現結果,再一次參與統計,深切體會統計的完整過程,及統計活動的現實意義。教學過程中以主題問題情境為中心,展開討論,自主探究,允許靈活的不同的處理方法,從不同中找相同點,從比較中得出最佳方案,再運用到實際中,體現了學習活動的完整性、靈活性、多樣性。

統計圖 篇6

  教學內容:教材第119~121頁、“練一練”,練習二十三第1~7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加深認識統計的意義,進一步認識統計表,掌握整理數據編制統計表的方法,能根據統計表作簡單的分析。

  2.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簡單的統計圖,明確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各自的特點和作用,能在看懂統計圖內容的基礎上作簡單的分析。

  教學準備:“練一練”第2題的兩張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統計的意義。

  提問:在小學里,我們學過哪些統計知識?為什么要做統計工作?

  2.引入課題。

  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里,經常需要對一些數據進行分析、比較、研究問題,這樣就需要進行統計。在統計時,又經常要用統計表、統計圖,并且常常進行平均數的計算。今天起我們開始復習簡單的統計,這節課先復習。(板書課題)通過復習,要進一步認識統計表、統計圖,提高整理數據制作統計表的能力,認識統計圖的特征、作用,能根據作簡單的分析。

  二、復習統計表

  1.讓學生看第119頁前兩行。

  提問:怎樣才能制出一張統計表?你能根據上面的過程,說出整理數據編制統計表的方法嗎?

  2.做“練一練”第1題。

  請同學們看“練一練”第1題。大家把收集的原始數據分類整理,制成統計表?梢杂卯嫛罢弊值姆椒ò匆笳頂祿,然后填表。學生填表后集體校正,F在請同學們按表下面的要求分析表里的數據,把結果填在(    )里。指名口答分析結果。提問:從表里還可以看出哪些問題?(如哪一段人數最多,哪一段人數最少,各占百分之幾等)

  3.做練習二十三第1、2題。

  讓學生把練習二十三第1、2題做在課本上。

  (1)口答校對第l題。

  (2)出示第2題表格。

  讓學生口答結果,老師板書,并讓學生說一說每個數據是怎樣得出的。

  三、復習統計圖

  1.說明:在進行統計時,除了用統計表,還經常要用統計圖。請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有時要用統計圖?說明:為了把數量之間的關系表示得形象具體,便于比較和研究,有時還需要把收集到的數據制成統計圖。提問:我們學習過哪幾種統計圖?(板書: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

  2.出示“練一練”第2題兩個統計圖。

  (1)提問:這兩個統計圖各是什么統計圖?

  (2)說明:這是“練一練”第2題的兩個統計圖。(讓學生看第2題)從題里可以知道,這兩個不同的統計圖都表示了某廠兩個車間全年產值的統計數量。提問:條形統計圖是怎樣表示數量的?(板書條形統計圖的特點)折線統計圖是怎樣表示數量及數量變化的?(板書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3)讓學生口答第2題的兩個問題。

  提問:條形統計圖可以直接看出什么?折線統計圖除了看出數量多少,還可以直接看出什么?你認為統計時用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各有怎樣的作用?(分別板書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作用)

  (4)提問: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比,它們的特點、作用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追問:統計時只要求看出數量的多少,用哪種統計圖比較合適?如果既要看出數量多少,又要看出數量變化情況,用哪種統計圖比較好?

  3.做練習二十三第3、4題。

  (1)讓學生做第3、4題,完成在課本上。

  (2)讓學生口答第3題,集體訂正,并說說百分率是怎樣計算的。提問:你還能想到哪些問題?

  (3)讓學生口答第4題,集體訂正,并說說百分率是怎樣計算的。提問:你還能想到哪些問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復習了,你認為要怎樣整理數據編制統計表?統計時用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各有怎樣的作用?

  五、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三第5、6題。(學生做在課本上,老師巡視、指導)

  家庭作業 :練習二十三第7題。

統計圖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并掌握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另一種繪制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學會從統計圖中獲得信息,了解統計圖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經歷橫式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過程,體驗遷移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良好習慣,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熟練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

  突破方法:

  通過直觀遷移,掌握橫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

  教學難點:

  能發現統計圖中的信息.

  突破方法:

  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使學生掌握分析數據和信息的方法.

  教學方法:

  講解法.

  教學準備:

  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 , 課堂引入:

  同學們,統計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上次課我們學過了畫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方法.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動手畫一畫,好嗎

  教師出示ppt,請你根據表中的信息,說說繪制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內容.學生回答:復式條形統計圖包含有標題,圖例,單位,刻度,數據,橫軸,縱軸等部分.

  教師現場演示.

  這樣一幅完整的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就呈現在我們的面前了.請同學們說一說,橫軸和縱軸分別表示的是什么

  學生回答:橫軸表示的是種類,縱軸表示的是數量.

  有些時候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統計圖還可以橫向畫,你們想不想學

  學生:想.

  二,探究新知:

  教師展示教材p105頁,請同學們看看,這幅圖與我們剛才繪制的復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區別

  學生回答:1,橫軸和縱軸的位置進行了調換.2,直條是橫著畫的,數據寫在直條的右邊.教師:我們上次學過的統計圖叫做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像這樣的統計圖叫做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圖中給出了轎車的畫法,你能模仿它,畫出面包車,大客車以及貨車的直條嗎

  組織學生動手畫一畫,并完成圖.

  同學們,真聰明.很快就能模仿畫出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現在,請同學們看看題目給出的兩個問題,小組討論一下,請一位同學回答一下你能提出什么樣的數學問題,你又能發現哪些信息

  三,應用反饋:

  1,完成第106頁"做一做".

  2,練習二十第3題.

  四,課堂總結:

  這堂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請一位同學概括一下.

  我們不僅要學會繪制復式條形統計圖,還要學會從統計圖中分析數據,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五,板書設計: 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甲乙兩個停車場車輛停放情況統計圖 甲停車場

  種類

  乙停車場

  數量/輛

統計圖 篇8

  預計目標:

  1、使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知道條形統計圖的意義的用途;

  2、了解制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條形統計圖;

  3、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知道條形統計圖的意義的用途;難點,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會了制作條形統計表,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常用統計圖來表示數量之間的關系。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條形統計圖

 。1)出示我校1998~XX年人數統計圖。

 。2)觀察這張條形統計圖你認為在制作時應注意哪些方面?

  統計圖要標明統計圖的名稱、制作時間、統計項目等。統計圖的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的每一小段長度都相等。

  2、制作全校各年級人數統計圖。學生將制作好的作品進行展示。

  三、鞏固練習

  將課前調查的全班同學體重的情況制成條形統計圖。

  四、小結

  1、今天學習了什么知識?

  2、你已經知道了關于“條形統計圖”的哪些知識?還想知道什么?

  五、課內作業

  練習二十五的第2題。

  創意、作業

統計圖 篇9

  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復式折線統計圖。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用單式折線統計圖表示統計數據,會根據單式折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分析和判斷;也曾學習過復式統計表和復式條形統計圖。通過本課的學習,可以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描述數據的一些方法,增強數據處理的能力,進一步了解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發展統計觀念。本課教材的編排具有如下特點:

  1從解決問題的需要出發,引出復式折線統計圖,凸顯復式折線統計圖的作用和特點。教材在引入復式折線統計圖時,先分別用單式折線統計圖呈現兩組相關的數據,激活學生對已經學過的單式折線統計圖的回憶,并引導學生比較這兩組數據的差異。當學生感受到比較的困難時,及時指出:“如果把兩幅統計圖合在一起就能看得很清楚”,并呈現復式折線統計圖。這樣可以使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識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有利于學生自主讀懂復式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信息;也能使學生體會到復式折線統計圖不僅能表達更為豐富的信息,而且還有利于對兩組相關數據進行比較,從而初步感受到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2重視利用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相應的分析、比較和簡單的判斷,推理。統計活動的過程不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而且還包括分析數據以及根據分析的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而其中的最后一個環節對于增強學生的統計觀念、發展學生的統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教材注意突出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另一方面,教材還啟發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結合有關的復式折線統計圖,談體會、說感受、提建議。從而使學生在分析和交流中進一步加深對復式折線統計圖的認識,逐步提高識圖和用圖的能力。

  3恰當控制教學要求,避免不必要的制圖操作。學生學習統計主要是為學會用統計的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發展初步的統計觀念。因此,不宜讓相對繁瑣的制圖操作干擾學習的重點。

  設計理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探究,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設計意圖:鑒于本課內容比較單調,本著以教材教,不死教教材的原則,我擬以奧運會獎牌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輔以圖片加深學生對北京奧運會的認識,從一開始就緊緊抓住學生的心。進而通過問題自然地引入統計,在學生舊知的基礎上讓學生對本課內容消除距離感。在新課內容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課件的合理展示,讓學生對復式統計圖的形成過程有清晰的認識。借助中美兩國歷屆奧運會金牌統計圖使學生認識統計圖的各要素,借助問題使學生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學生充分分析、思考、發言,體驗民族自豪感,激發愛國熱情。這是這堂課的一個升華點,能迅速引爆學生的熱情,使整堂課始終處于一種積極向上思維活躍的狀態,既達成了基本的知識目標,又達成了體驗統計過程,培養愛國主義的情感目標;借助中美兩國歷屆奧運會獎牌總數統計圖的練習使學生對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有進一步的認識。當學生對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結構、特點、作用有進一步認識后,通過中國歷屆奧運會金銀銅牌統計圖,進一步體驗復式折線統計圖不僅可以是兩條折線的組合,也可以是更多折線的組合。通過適當過度引入動手操作,進一步深化對復式折線統計圖的認識。通過談話讓學生明白復式折線統計圖不僅可以用在奧運會的統計中,還可以用到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體驗角色轉換(商場經理),學生身高統計圖,股票行情統計圖,心電圖等等。最后讓學生看看并練練書上的例題和練習,對全課有個整體的認識。整堂課以學生討論交流匯報為主,教師引導揭示為輔,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切實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流程設計:

  1情境導入,激發深思

  從奧運會獎牌切入,輔以激動人心的圖片介紹,激發學生對北京奧運會的關切,初得感受祖國的強大,話鋒一轉:在歷屆奧運會中,你用什么方法才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我們國家取得成績的發展變化情況呢?順勢揭題:是靠調查統計完成的。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復習以前所學有關統計的知識。順利導入新課。

  2學習新課,自我探究

  媒體出示單式統計圖,觀察并產生認知矛盾,即不能很快地比較出兩個國家歷屆奧運會金牌數最接近或相差最多。讓學生自主探索解決方法,教師因勢利導,用媒體演示合并過程,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為復式折線統計圖的教學打下伏筆。

  教學復式折線統計圖時,通過學生的觀察,討論交流,教師介紹統計圖各要素的名稱和作用。特別強調圖例的用線和線的顏色差別用意何在。

  在解決三個問題時,要提綱挈領,其中,第一個問題,抓住復式和單式折線統計圖最基本的區別,讓學生明白圖中兩條不同的折線分別表示的是哪一組數據,認識圖例;第二個問題突出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使學生在比較中體會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相機板書:特點:直觀性,表達更為豐富的信息;作用:有利于兩組相關數據的比較);第三個問題,引導學生繼續觀察統計圖,從中尋找其他的信息,進一步感受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學生充分分析、思考、發言,感受民族的進步,體驗民族自豪感,激發愛國熱情。

  3鞏固提高,激發熱情。

  本組練習題從關注中美兩國歷屆奧運會獎牌統總數計圖(看到中美兩國體育實力的差距)到中國歷屆奧運會金銀銅牌統計圖(感受中國體育成績進步的歷程及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組成不僅限于兩條折線,還可以是多條折線),讓學生在實實在在的統計數據中感受統計的魅力,激發學生學好統計的信心。整個過程學生自由發言,做到暢所欲言。

  做完上述分析理解感受為主的題目后,轉入畫圖練習(練習十三第1題),媒體同步演示,學生協作完成,并交流討論匯報題目所涉及問題,教師適當展示部分學生的作業,稍作點評。

  完成該練習后,讓學生選擇喜歡看統計表還是統計圖,并談談選擇的理由,教師順勢進行小結,完成本課知識目標。

  讓學生看看書上的例題和練習,對全課有個整體的認識

  4總結全課,情感升華

  最后以奧運總結,呼喚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完成本課情感目標。

統計圖 篇10

  【教學內容】:教科書105頁--106頁

  【教材分析】:

  例2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認識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學會繪制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并繼續注意結合實際問題,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斷和決策。這樣就把數據分析與解決問題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統計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統計觀念。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認識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會繪制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2、會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復式統計圖,并能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繪制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教學難點】:根據統計圖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具準備】:實物投影儀

  【學具準備】:直尺、鉛筆、水彩筆。

  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境導入: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許多家庭都買了汽車。哪些同學的家里買了汽車?我們在外出時有時就要將汽車放在停車場。

  下面我們一起對收集到兩個停車場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2

  師:在三年級時我們已經學過橫向單式條形統計圖,昨天我們又學過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那么大家能否利用這兩個舊知識完成例題2的復式條形統計圖。

  學生獨立完成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

  師展示學生的統計圖。

  引出課題、板書: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2、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師:根據這張統計圖,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3、你能發現哪些信息?

  組織學生先在小組內討論,再全班匯報。

  教師小結:兩個停車場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轎車停放的數量較多。由此可以初步斷定其他停車場(甚至整個社會)中轎車的數量也是最多。

  4、比較兩種復式條形統計圖

  師提問:根據例2的這張統計表,可以畫出兩張統計圖(出示橫向復式統計圖與縱向復式統計圖),這兩張統計圖有什么相同點

  小結:剛才通過比較,我們知道橫向復式統計圖與縱向復式統計圖只是形式上不同,在其他方面都是相同。如果數據的種類不多,但是每類數據又比較大時,用橫向統計圖表示較為方便。

  5、你覺得在繪制復式條形統計圖時要注意些什么?

  三、鞏固新知

  1、完成106頁做一做

  (讓學生發現綠化搞得好,樹木就多,樹木越多就能帶來更多的降水,樹木也就越茂盛,從而形成良性循環。讓學生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完成練習二十的第5題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

  完成配套《數學作業本》的相應內容。

統計圖 篇11

  下面是二篇關于小學數學《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老師們參考并加以修改,便可以運用到課堂上了,一起看看具體的內容

  小學數學《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一

  這節課是在單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整個過程使學生親身經歷了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與表達的過程,從中體會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體現了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體驗知識的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的新理念。在設計這節課時,主要突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教學貼近學生的生活。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實際,因此教學時要把生活而且盡可能是學生熟悉的生活引進課堂,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來設計例題與練習,讓學生從聯系生活實際中學習新知。本節課設計了一道例題:“北京和桂林各季度平均氣溫統計”;兩道練習:“泉山小學興趣小組參加人數統計”和“學生秋游統計題”;以及一些課外延伸題,比如,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等等。這些內容都跟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目的是讓他們能夠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從而使學習變得更主動。這樣一來,我們便能輕松地讓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我想這也是數學的真諦所在。

  二、學生為主體,老師是幕后引路人。這節課知識點較簡單,學生比較容易掌握,因此,我為學生創造了很多的實踐機會,比如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取統計圖的信息;通過學習例題,讓學生全面了解復式條形統計圖,把一個不完整的復式條形統計圖補充完整等等。這些既鍛煉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又讓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得到了培養。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是退居幕后的引路人,當他們學習的方向偏離軌道的時候,我便給他們送上一盞明燈,讓他們能在數學海洋中順利地揚帆啟航。

  三、拓展應用,培養學生處理信息能力。在習題設計上,通過“學生秋游統計”和“學生參加興趣小組人數統計”這兩個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和制作復式統計圖的能力。最后通過調查班級同學喜歡電視節目的情況這一拓展練習,培養學生利用統計的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課設計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這一重要學習方式。盡管如此,這節課仍存在著一些遺憾:

  一、對學生的回答,評價不到位或較為單調,不能充分調動他們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盡管課前想了很多學生回答問題后的評價語言,但上課時卻沒能充分地運用出來。比如,有學生回答他在觀察條形統計圖之后獲取了哪些信息,回答得很正確,而我只是對他說“好,坐下”,但沒有及時表揚,而且沒有進一步分析他的回答好或不足在哪里。這些恰恰又跟我的課堂應變能力不夠強密切相關。當碰到學生的回答跟自己預設的有差別便有點心慌,不知該如何應對。由此一來,會給人一種操之過急的感受。

  二、語言魅力不夠

  其一,表現在過渡性語言用得不夠到位。比如,課堂設計上有“闖關”環節,在闖關的時候,我只是平淡地對學生說“我們來闖第一關”、“接著闖第二關”等,不能順利地調動起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激發不了他們上課的熱情。其二,表現在課堂交流上,語言還不夠精練,有時還會重復用語。課堂語言是教師重要的武器,今后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形成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使得課堂教學變得更有效。

  三、不能較好調節自己的主觀情緒。

  教學中最忌的是心亂。然而,由于講授這一課時是借班上的公開課,面對眾多聽課老師,學生又是陌生的,加上當時多媒體出了些故障,因此,我方寸大亂,又沒能及時調整好心態,不知不覺中把這種慌亂情緒傳遞給學生,影響了學生的有效學習。因此“如何讓課堂教學做到有效”將是我今后教學中要研究和踐行的。

  我反復地探索著如何上好這一堂課,在探索的道路上,感受最深的是我成長了,由過去一味地自己講給學生聽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轉變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放膽讓他們通過自主實踐、交流合作等方式掌握知識點,他們的學習也由被動變為主動,最難能可貴的是學生從中找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說過:“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把本人要學習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

  正是這節課的精華與遺憾震撼著我,同時讓我看到了數學教學中那條富有挑戰性的路。如何能夠合理運用教材,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他們主動參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這一切,任重而道遠。矛盾使我成長著,探索則讓我前進,我相信,只要付出熱忱與真心,一切困難將會迎刃而解。

  小學數學《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二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要注重所學內容與日常生活、社會環境和其他學科的密切聯系,通過創設現實情境,使抽象的統計圖表生活化、情趣化、使學生樂于接受。”在設計這節教學時,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引導學生發現并提出問題,用適當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教學完本課后,經過思考發現存在著以下幾個主要方面的問題:

  1、應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

  本節課引課是從一張普通的統計表導入,再引出統計數據也可以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統計起來更直觀和形象。這樣在素材選擇和情景創設上,沒有走出教材,沒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學生愿意關注到的事例。如果創設了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真實生活中的問題,既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和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又從中可以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并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觀察圖形后,設計“看圖后說說你想到了什么?”這環節,不僅讓學生經歷了數據的收集、整理過程,得出調查結論,還能從中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又使學生容易而輕松的認識了條形統計圖的概念和意義。

  2、小組合作與學生的自主學習沒有發揮真正作用。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導入新課后,用課件出示某地降水量的統計圖,讓學生分組討論、觀察得出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和它表示的意義;再讓學生結合生活實例,匯報在哪些情況可以利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這里是體現了新課標里面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讀圖這一環節用的時間太多了,效果不好。

  3、應先讓學生先畫條形統計圖,通過感知、實踐操作,再讓學生總結得出制條形統計圖的步驟,進一步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從而顯得教學方式單一,沒有發展學生個性化的、獨立的思維能力。

  4、練習設計應具有現實化和富有挑戰性。

  我本來是設計了五道練習題,第一、二道是結合生活實例來認識條形統計圖的意義;第三道是讓學生課前查找中國近四屆奧運會金牌數的資料,已制好統計表,再制成條形統計圖;第四道是畫我國五座名山主峰的海拔高度;第五道是實踐作業,調查六年級課桌椅損壞的情況后,制成條形統計圖。因為時間不夠,只是完成了前面三個練習,F在回顧起來這五道練習題沒有貼近生活,沒有一定的難度,沒有創新思維的訓練。

  以后在教學中,我要多創設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的數學,要想方設法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已的業務知識。

統計圖 篇12

  教學內容:蘇教版五年級下教材p74-75復式折線統計圖例題、練一練和p76練習十三第1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用復式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讀懂復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要求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

  2.使學生能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中所表達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和判斷、推理,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提高統計能力。

  3、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會分析復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能應用復式折線統計圖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回憶鋪墊

  1、提問:我們已經學過了折線統計圖,它有什么特點?

  (形象直觀,不但可以看出數量的多少,還可直觀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2、談話:今天我們繼續研究復式折線統計圖。

  二、探究體悟

  1、出示表示北京市2007年各月降水量的單式折線統計圖。

 。1)提問: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呢?(互相說說)

  你知道北京市2007年哪個月的降水量最多嗎?哪個月最少呢?

 。2)你能根據圖中折線的整體形態,說說北京市2007年各月降水量的變化情況嗎?

  2、出示表示常州市市2007年各月降水量的單式折線統計圖。

  提問:根據這幅統計圖,你又能知道些什么?

 。1)提出新要求:如果要比較這兩個城市2007年哪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怎么辦?有什么好的建議嗎?(讓學生思考,指名口答)

 。2)當學生提出可以逐一比較這兩個城市各月的降水量,并計算出相差數時,可啟發:用這個方法確實可以解決剛才的問題,但顯得比較繁瑣。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能很快看出呢?

  小結:這兩幅統計圖確實可以合在一起而成為復式折線統計圖。(在板書的“折線統計圖”前添上“復式”,完成課題板書)

  要將這兩幅圖合成一幅圖,你認為有哪些地方需要變化?(學生思考)多媒體演示合的過程,讓學生仔細觀察。

  3、出示合并的復式折線統計圖

 。1)提問:你能看懂這幅統計圖嗎?表示北京市、常州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別是哪條折線?

  明確圖例表示的意思:所以,我們要在右上角加一個圖例。為了能清晰的表示兩個量,我們可以用實線與虛線來表示。也可以用兩種不同顏色來表示。

  這幅統計圖完整嗎,還差什么?標題、制圖日期。

  (2)啟發:從這幅統計圖上,你能很快看出這兩個城市哪個月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嗎?

  追問:你是怎么想的?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兩個點距離最小,說明了什么?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兩個點距離最大,又說明了什么?

  指出:從復式折線統計圖中,不僅能看出數量以及增、減變化的情況,而且便于對兩組相關數據進行比較。

  (3)進一步討論:從圖中你還能獲得哪些信息?引導學生分別從每個城市各月降水量的變化情況以及兩個城市全年降水情況的共同點和差異等方面進行觀察、交流。

  三鞏固練習

  每個學期結束前體育老師要給同學們測量身高體重,看看你的身體素質是否達標.

  (一)完成“練一練”

  1、出示圖和問題(這是我國6—12歲男女生平均身高的統計圖)

  請仔細觀察,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與同桌交流.

  2、組織全班交流。

  3、你現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與同齡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比,怎么樣?當出現學生身高明顯低于平均身高時,教師問其他同學:你們想對他提什么建議嗎?(注意營養均衡,加強體育鍛煉)

  小結:我們可以利用統計圖中的信息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

  你能根據統計表中的信息,制作相應的復式統計圖嗎?有信心嗎?

 。ǘ┩瓿删毩暿牡1題

  (1) 出示教材

 。2)學生各自在教材上畫出表示兩組數據的折線。

  視頻展示學生的作業,讓學生說一說畫的過程,引導互相評價,修改或完善所畫的折線統計圖。

 。4)多媒體出現繪圖過程。

 。5)你是喜歡看統計表還是統計圖呢?為什么?

  小結:復式折線統計圖中的折線有起伏變化,不僅可以看出數量的多少以及增減的變化趨勢,而且便于數據的比較。

  四、聯系實際

  想一想,生活中還從那兒見過這種復式折線統計圖?

  五、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對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你想提醒其他同學要注意什么嗎?

統計圖 篇13

  一、回憶鋪墊

  1、提問:我們以前學習過哪些統計圖?

  生:統計表、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

  師:折線統計圖怎樣制作?

  生:先描點,要用尺子畫線,還應標數。

  揭題:以前我們已經學習過折線統計圖。今天這節課,我們要繼續學習折線統計圖。(板書:折線統計圖)

  二、探究體悟

  1、師:出示課本情境圖第124頁的“某地區城鎮與農村學生患近視情況統計表”

  (1)提問: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2)你能根據統計表直觀看出城鎮和農村學生患近視人數的變化情況嗎?

  生:可以分別用折線統計圖來描述各自的變化情況。

  2、  出示表示城鎮和農村學生患近視人數的變化情況單式折線統計圖。

  提問:根據這幅統計圖,你又能知道些什么?

  (1)提出新要求:哪個統計圖的變化趨勢比較大?(讓學生思考,指名口答)

 。2)當學生提出可以逐一比較各個年級段的變化趨勢時可啟發用這個方法確實可以解決剛才的問題,但顯得比較繁瑣。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能很快看出呢?以前我們曾經學過復式條形統計圖,那么這兩幅統計圖是不是也能合在一起而成為復式折線統計圖呢?

  小結:正如同學們所說,這兩幅統計圖確實可以合在一起而成為復式折線統計圖。(在板書的“折線統計圖”前添上“復式”,完成課題板書)

  要將這兩幅圖合成一幅圖,你認為有哪些地方需要變化?

 。▽W生思考)多媒體演示合的過程,讓學生仔細觀察。

  3、出示合并的復式折線統計圖

 。1)提問:你能看懂這幅統計圖嗎?表示城鎮和農村學生患近視人數的變化情況分別是哪條折線?

  明確圖例表示的意思:所以,我們要在右上角加一個圖例。

  為了能清晰的表示兩個量,我們可以用實線與虛線來表示。也可以用兩種不同顏色來表示。現在知道了嗎?這幅統計圖完整嗎,還差什么?標題、制圖日期。

 。2)啟發:從這幅統計圖上,你能很快看出城鎮和農村哪個年級段最接近,哪個年級段相差最多嗎?

  追問:你是怎么想的?表示一年級到二年級兩個點距離最小,說明了什么?表示四年級到五年級兩個點距離最大,又說明了什么?

 。3)進一步討論:從圖中你可以得出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優點是什么?不僅能看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夠清楚的表示出數量增減變化情況。

  三、聯系實際

  師:想想,生活中還從那兒見過這種復式折線統計圖?

  課前出示生活中的實物復式折線統計圖。

  生:報紙上、股市上、電視里…

  四、鞏固練習

  (一)完成“自主練習第126頁第1-2題”。

  1、出示圖和問題

  學生仔細觀察,并根據圖下的問題同桌之間交流。 

  2、組織全班完成并交流第127頁第4題。

 。1)圖中哪條折線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圖中哪條折線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2)這里男生或女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是指某一個男生或某一個女生嗎?

  (3)再仔細觀察這幅圖,從哪年到哪年之間女生平均身高比男生高?從哪年開始,男生平均身高又超過了女生?

 。4)你現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與同齡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比,怎么樣?當出現學生身高明顯低于平均身高時,教師問其他同學:你們想對他提什么建議嗎?(注意營養均衡,加強體育鍛煉)

 。ǘ┩瓿“自主練習第3題”。

 。1) 讀題、審題。

  提問:這道題要求我們做什么?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統計圖嗎?

 。2) 討論:你打算先畫表示哪組數據的折線?應畫實線還是虛線?你是怎么知道的?另一組呢?

 。3)學生各自在教材上畫出表示兩組數據的折線。

  視頻展示學生的作業,讓學生說一說畫的過程,引導互相評價,修改或完善所畫的折線統計圖。

 。4)多媒體出現繪圖過程。

 。5)引導學生看圖回答教材提出的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6)你是喜歡看統計表還是統計圖呢?為什么?

  小結:復式折線統計圖中的折線有起伏變化,我們很容易看出各個數量增減變化的趨勢,便于比較

統計圖 篇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知道的特點.

  2.了解制作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

  教學重點

  掌握制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弄清與條形統計圖的區別.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教師提問: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條形統計圖,并學會制作條形統計圖,誰說說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制作步驟是什么?

  談話引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統計圖.(板書課題:)

  二、探求新知.

  (一)介紹的特點.

  1.介紹的特點.

  教師講述:拆線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描出各點,然后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不但可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夠清楚地表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2.與條形統計圖比較異同.

  教師提問:認真觀察,與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異同點?

 。ǘ┙虒W制作的方法.

  1.出示例3.某地2000年每月的月平均氣溫如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平均氣溫(℃)

  25

  10

  16.5

  22

  28

  32

  32.5

  26

  19

  11.5

  5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制成.

  教師講述:制拆線統計圖的步驟與制條形統計圖的步驟基本相同,只是不畫直條,而是按照數據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2.制作步驟.

 。1)根據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

  教師提問:想一想,制作統計圖的第一步干什么?

 。2)適當分配各點的位置,確定各點的間隔.

  教師提問:制作條形統計圖第二步干什么?

  (適當分配各直條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拆線統計圖是描出各個點,應當怎樣做?

  (適當分配各點的位置,確定各點間的間隔)

  怎樣劃分間隔?根據是什么?

 。3)在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上,根據數據大小的具體情況,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

  教師提問:這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氣溫是多少?(32.5 ℃)

  垂直射線應如何劃分?

 。4)按照數據的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ㄈ┮龑W生看圖分析.如果不是為了愛情 我不會長大 因為長大意味著

  1、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高?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低?

 。ò嗽路莸钠骄鶜鉁刈罡,二月份的平均氣溫最低.)

  2、哪兩個月平均氣溫上升得最快?哪兩個月之間的平均氣溫下降得最快?

 。ㄈ、四月的平均氣溫上升得最快,十、十一月之間的平均氣溫下降得最快.)

  3、和條形統計圖哪個能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制作的方法,知道了它與條形統計圖的聯系與區別,誰能說說制作關鍵要注意什么?(關鍵是注意描出各點,然后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四、隨堂練習

  1.紅葉服裝店2001年5月某個星期銷售襯衫情況如下表.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銷售量(件)

  120

  110

  145

  135

  14.

  155

  165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制成.再觀察統計圖中的折線,說明襯衫銷售量的總趨勢是上升還是下降.

  2.下面是一個病人的體溫記錄折線圖.

  看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護士每隔幾小時給病人量一次體溫?

  (2)這個病人的體溫最高是多少攝氏度?最低是多少攝氏度?

 。3)他在4月8日12時的體溫是多少攝氏度?

 。4)他的體溫在哪段時間里下降的最快?哪段時間里比較穩定?

  (5)圖中的橫虛線表示什么?

 。6)從體溫看,這個病人的病情是在惡化還是在好轉?

  五、布置作業 

  1、某縣農民1997年~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的情況如下:

  1997年每人年平均收入1680元;

  1998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025元;

  1999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150元;

  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220元;

  根據上面的數據,在方格紙上制成.

  2、某地2001年上半年每月的月平均氣溫如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四

  五

  六

  平均氣溫℃

  3

  5

  1016

  22

  28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在方格紙上制成.

  六、板書設計 

  某地2000年的月平均氣溫變化情況的統計圖

  2001年1月制

  探究活動

  看圖編故事

  活動目的

  1、了解統計圖的意義和作用.

  2、培養學生靈活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活動過程 

  1、學生根據個人的理解,自編故事.

  2、利用數學活動課的時間,組織一次“故事大賽”.

  3、師生共同評選“數學故事大王”.

  活動題目

  如下圖是一張某居民區水箱水位統計圖,請你根據圖中的變化情況編一段這個居民區的故事.

  參考答案

  根據統計圖的曲線變化情況,可以編出各種故事,如:8點鐘居民們都開始洗菜、洗車等,是個用水高峰期,因此統計圖上水位開始下降.9點到10點用水的人越來越少,水箱開始放水進來,因此10點鐘水又滿了.11點時水箱的水位變成0,可能是水箱破了,水都漏光了.

  活動說明

  這個活動沒有標準的答案,只要學生能夠說出道理,就可以算好故事

統計圖 篇15

  6.4扇形統計圖

  一、教材、學情分析

  “扇形統計圖”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浙江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上冊第六章第四節的學習內容,是從生活中實際問題出發,結合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創造使用教材設計的一節課。生活中經常需要收集數據,而統計圖是展示數據的重要方法,經常出現在報刊雜志媒體中,為此教科書安排了扇形統計圖的認識和制作。

  學生在小學里曾經學習過扇形統計圖,對扇形統計圖的意義、特點和制作有初步的了解。本節課數據的收集是從學生身邊熟悉的簡單問題入手,讓學生體會數據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并能從中獲得有用的信息,進而養成數據說話的習慣,初一學生積極要求上進喜歡表現自己,課堂上應該給學生廣闊的舞臺,讓學生充分思考、合作交流和探究,品嘗學習帶來的快樂。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實際問題認識扇形統計圖的含義和特點;

  2、能從扇形統計圖中獲取正確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釋和推斷。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在收集數據的過程中,學會合作學習,并了解收集數據的方法步驟;

  2、在從扇形統計圖中獲取信息的過程中,學會相互交流、相互評價;

  3、在決策和形成猜想中的過程中,感受收集和利用數據是非常重要的。

  情感與態度目標:

  1、通過從身邊的一些簡單問題,體驗數據在解決不少現實問題中是有用的;

  2、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品嘗發現帶來的歡樂,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在合作討論的過程中體會數據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學會制作扇形統計圖。

  難點:從扇形統計圖中盡可能多并且正確地獲取信息、利用數據進行分析、作出判斷。

  四、教學和活動過程 

 。ㄒ唬┙虒W準備階段

  1、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個簡單課件(沒有多媒體教室可采用小黑板展示);

  2、布置學生準備,圓規、鉛筆、彩色筆、計算器、剪刀等工具。

  (二)教學流程

  第28屆奧運會中國金牌分布統計圖

  1、引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今天我們將學習另外一種統計圖——扇形統計圖,大家小學里已經學過,有印象嗎?能回憶起來是怎樣的一個圖嗎?學生回答(是一個圓分成幾部分),下面先讓大家欣賞一個扇形統計圖。(展示)同學們暑假肯定看了奧運會,能知道中國得了多少枚金牌嗎?(32)

  射擊                      4                    12.5%

  球類                      8                       25%

  水上項目              8                       25%

  力量型項目          9                28.125%

  田徑                      2                    6.25%

  體操                      1                  3.125%

  從這個統計圖中同學們能知道中國在什么項目上有優勢,什么項目上薄弱呢?大家知道嗎?美國在什么項目上有優勢?(田徑)

  引入設計說明:1、從學生感興趣的奧運會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調節課堂氣氛。2、突出扇形統計圖的優點——能直觀反映各部分在總體中所占的比例,區別于折線型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

  今天這節課我們來更深入一步認識一下扇形統計圖,并教大家如何來畫扇形統計圖。

  2、出示課本學生快餐營養成份統計圖,學生觀察、思考,老師介紹扇形統計圖的特點。

  用圓和扇形分別表示關于總體和各個組成部分數據的統計圖叫做扇形統計圖(或稱餅形圖),特點是能直觀地、生動地反映各部分在總體中所占的比例。

  第一問、第二問學生回答;

  第三問先說明什么是圓心角,頂點在圓心的角,課本上有摩天輪圖(學生觀察)。我們可以更直觀向學生介紹,用事先準備好圓紙片對折,再對折,把圓分成相等四部分(如圖1),這個直角就是圓心角。

  圖1

  圖2

  還有奔馳汽車的標志(如圖2),把圓分成相等的三部分,圓心角為120º。

  這樣學生更直觀、清楚地理解了圓心角的概念。

  總結:圓心角的度數為所占的比例乘以360º。

  請一個學生回答第三問。

  3、做一做,P152,第(2)小題后面部分,老師分析。

  4、合作活動,師生互動(主要讓學生學會畫扇形統計圖)

  提出問題—→調查情況—→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畫圖

  問題:同學們從家里到學校交通情況。

  學生舉手,一個學生點數,另一個學生記錄,得出有關數據。

  不妨設有50名學生,統計數據若如下(根據現場統計情況有不同的數據)。

  ①步行               20人            40%              144º

 、隍T自行車       15人            30%              108º

 、圩           10人            20%              72º

 、芷渌               5人              10%              36º

  畫圖步驟:1、畫一個圓;

  2、按各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算出各個扇形的圓心角度數;

  3、根據算出的各圓心角的度數畫出各個扇形,并注明相應的百分比,各比例的名稱可以注在圖上,也可用圖例表明。

  注意:不用彩色,也可用白色、涂黑、斜線、網狀等表示,學會動手畫出扇形統計圖。

  學生再看例題:氣象資料統計圖,計算圓心角度數需用計算器。

  5、課內練習,學生板演,一個學生計算數據,一個學生畫出扇形統計圖。

  6、作業      1)P153 ①②③④,思考題⑤

  2)收集扇形統計圖,渠道來自報紙、雜志、上網查詢。

  3)自己設計一個調查方案,用調查的數據制作一個扇形統計圖。

  五、教學設計說明

  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設計應全面貫徹六大基本理念,更加側重理念③和理念④,本節課突出生動有趣的特點,學習方式多樣化,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引入的情景設計是學生身邊的問題,例題采用學生自己收集數據、整理數據,最后畫圖,讓學生感到一種自己研究成果的成就感,相比之下,比課本的氣象資料更具有感染力。作業 中有一題是自己設計一個調查方案,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這就是新課程大力倡導的。

統計圖 篇16

  教學內容:小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第十冊第74~76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用復式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復式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據要求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

  2.使學生能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和判斷、推理,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提高統計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如何區分折線的不同和標清圖例,體會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準備:例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最近,我國西南地區遭遇了百年難遇的旱災,已經連續幾個月不怎么降水了,旱情牽動著我們每個人的心,我們每個同學都為災區人民捐了款,是嗎。看來,降水量、氣溫等自然現象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張我們鎮江市的降水量統計圖,就是這個數據有點久了,是2003年的。

  二、師生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例圖1。

 。1)仔細觀察這幅統計圖,你從中知道了哪些信息?(生自由發言)

  (2)提問:統計降水量的單位是什么? mm是統計降水量的單位“毫米”。

  (3)小結:這幅統計圖表示了我們鎮江市2003年各月的降水量和降水量變化情況。

  2、出示例圖2。

 。1)這里還有一張著名的海濱城市-青島的統計圖,(出示第二幅統計圖)你又能了解到哪些信息?(生自由發言)

 。2)小結:這幅統計圖表示了青島市2003年各月的降水量和降水量變化情況。

  3、折線統計圖的優點。

  通過對剛才2幅統計圖的觀察,我們可以發現折線統計圖有什么優點?(不但能表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板書)

  4、比較:你能快速地比較出“這兩個城市哪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嗎? (不能,如果能則通過學生的回答慢慢引導)

  5、引出“復式折線統計圖”。

 。1)提問:有什么好辦法可以很快比較出來嗎? (生:合在一起,制成“復式折線統計圖”)

  (2)問:就這樣一合嗎?有什么問題嗎?(你覺得還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嗎?)小組交流,指名匯報,相機出示:①標題;②實線和虛線;③統計圖右上角的“鎮江和青島區別圖例”。

 。3)出示修改后的復式折線統計圖。

 。4)揭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復式折線統計圖”(完成板書)

  6、分別出示教材上的三個問題:班內交流,

 、龠@兩個城市哪個月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降水量相差最多?

  (小組內交流,說說你是知道的)

  提示:可以比較相應月份的點,根據兩個點之間的距離大小作出判斷。

  (必要時,還需計算一下)

 、趶膱D中你還知道了哪些信息?(生自由發言:可從各月降水量變化情況以及全年降水情況的共同點和差異等方面進行觀察、交流。)

  7、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優點:

  你覺得這樣一張復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優點?(從復式折線統計圖中,不僅能看出數量的多少和增減變化的情況,而且方便對兩組相關數據進行比較。)

 。ò鍟

  三、聯系實際,激發興趣

  師:用復式折線統計圖不僅可以比較兩個城市的降水量,我們還可以用它來統計男、女學生的平均身高,下面請同學們來看這幅圖。

  四、自主探索,鞏固深化

  1、完成“練一練”:讓我們來了解我國6~12歲小學男、女生平均身高。

 。1)學生看圖理解,組織全班交流:

  ①圖中哪條折線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哪條折線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

  ②從圖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2)提問:

 、購膱D上看,從幾歲到幾歲之間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從幾歲開始,女生平均身高超過了男生?

 、谀悻F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比同齡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怎么樣?

 、蹖Φ陀谄骄砀叩耐瑢W,你有什么話想說嗎?(教育:不挑食,使營養均衡,并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增強體質。)

 。3)強調:在6—9歲,男生的平均身高高一些,9—10歲女生的平均身高比男生的平均身高增長要快,10—12歲女生的平均身高就超過了男生。

 。4)拓展:對于這張圖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老師有一個問題:這兩條折線會一直往上升嗎?為什么?

  2、完成練習十三的第1題:

  下面再用折線統計圖來研究北京市2004年4月份一周中的氣溫變化情況。

  (1)指明讀題。提問:這道題讓我們做什么?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統計圖嗎?

 。2)獨立完成,邊做邊思考:

  1、怎樣確定表示每個數據的點的位置?

  2、先畫表示哪組數據的折線?畫成“實線”還是“虛線”?

 。3)指名學生口答問題,并展示學生作業,引導互相評價,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4)提問:根據要求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時要注意些什么?(①描點;②標數;③實線和虛線的區分(畫線用直尺);④統計時間。)

  相機板書:描點、標數、連線、統計時間

 。5)提醒學生:完成復式統計圖時,要認真細心地確定表示每天最高氣溫數據的點的位置,用實線連接各點;同樣,要認真細致地確定表示每天最低氣溫數據點的位置,用虛線連接各點。畫好折線后,不要忘記填寫制圖日期。

 。6)媒體出示折線統計圖:看看老師是怎么畫的!

  (7)看圖回答三個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①這一周中,哪天的溫差最大,哪天的溫差最。

 、谶@幾天的最高氣溫是怎樣變化的?最低氣溫呢?

 。8)回答上面的問題時,你喜歡看統計表還是統計圖?為什么?

  五、總結質疑,拓展延伸

  1、總結——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復式折線統計圖要用兩條折線表示,與普通的單式折線統計圖相比,它不但能表示出數量的多少和增減變化情況,而且能方便兩組相關的數據進行比較。

  質疑:復式折線統計圖只能用兩條折線嗎?(不是,根據實際需要而定,有時也可能有三組數據,用三條折線來描述。)

  2、課堂作業:小練習冊

  板書: 

  復式折線統計圖

  表示數量的多少    增減變化情況   便于比較

  描點、標數、連線、 日期

統計圖 篇17

  教學內容        課本第 68頁的例 2,練習 11的第 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據統計圖正確描述有關數據的變化情況,發展統計觀念。

  2、使學生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教學重點        折線統計圖。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數據變化趨勢。       

  教學關鍵        統一統計圖的標準。       

  教具準備               

  教學方法        反饋教學法、講解法、討論法等。       

  教學過程       

  舊知鋪墊        1、出示統計圖。

  XX年北京地區新增“非典”病人數量統計圖

  (4月26日~5月31日)

  2、回答問題:

 。1)這是什么統計圖?(折線統計圖)

 。2)這種統計圖有什么特征?(可以清楚看出數量增減變化情況)

  (3)說一說這里病人數量的變化情況。       

  探索新知        1、出示課本例2的統計圖。

  2、引導學生觀察兩幅統計圖,分析圖中的數量變化情況。

 。ㄖ鹪律仙髟路輸盗,增幅大小等)

  3、初看兩幅統計圖,你有什么感覺?為什么?

 。ǔ蹩锤杏X左圖增幅較大。左圖縱軸每格表示的數量比較小,折線向上的趨勢較明顯;右圖反之。)

  4、你認為哪一幅統計圖更能準確反映月薪變化情況?為什么?

  (1)學生討論、匯報自己的看法。

 。2)說明理由。(左圖縱軸每格表示的數量不統一,不規范。)

  5、說一說你有什么體會。

 。鞔_:在根據統計圖進行比較、判斷時,要注意統一標準。)       

  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 11的第 2題。

  (1)初看這幅統計圖,你感覺氣溫變化劇烈嗎?為什么?

 。2)月平均氣溫的實際差距有多大?

  ※(3)根據圖中數據再繪制一個你認為較為合理的反映氣溫變化的折線統計圖。       

  布置作業        完成補充練習。       

  板書設計

統計圖(精選17篇) 相關內容:
  • 線統計圖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簡單的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結構,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運用簡單的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2、能深切體會統計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及作用,能根據簡單的折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分析或預測,體會統計是...

  • 其他教案-制作統計圖

    環節內容教學雙邊活動設計意圖下面是10000個不吸煙的人和10000個吸煙的人得疾病的比較。 (1)、文字說明 每10000個不吸煙的人中得肺病的人有8人, 得心臟病的人有12人 得氣管炎的人有15人每10000個吸煙的人中得肺病的人有160人, 得心臟...

  • 統 計 圖 的 選 擇

    統 計 圖 的 選 擇教學目標:1、 通過比較三種統計圖,理解三種統計圖的特點,并能根據不同問題選擇適當的統計圖描述數據。2、 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和統計觀念。...

  • 統計圖練習

    教學內容:教材第26頁練習四第3題、第4題。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折線統計圖表示統計數據的方法,加深對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數據的理解,能利用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

  • 統計表和統計圖

    教學內容:教材第119~121頁、“練一練”,練習二十三第1~7題。教學要求: 1.使學生加深認識統計的意義,進一步認識統計表,掌握整理數據編制統計表的方法,能根據統計表作簡單的分析。...

  • 扇形統計圖(精選16篇)

    扇形統計圖 教學目的: 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簡單地分析扇形統計圖所反映的情況。 教學重點: 看懂并能簡單地分析扇形統計圖所反映的情況。 教學難點: 看懂并能簡單地分析扇形統計圖所反映的情況。...

  •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范文(精選14篇)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型是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課題選自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統計》的第一課時——《認識折線統計圖》。本課教材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 《折線統計圖》的說課稿(精選15篇)

    “復式折線統計圖”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統計”的教學內容。這部分教材可分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教學第74-75頁的例題,完成隨后的“練一練”和練習十三的第1題。第二課時完成練習十三的第2-6題。...

  • 最新折線統計圖的教案(通用6篇)

    教材分析:“條形統計圖”學生在四年級上冊已經初步學習過,并且學生已經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掌握了單式條形統計圖特點。這節課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本課教材編排力圖體現以下兩個特點。...

  • 《扇形統計圖》說課設計(通用12篇)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十一冊第六單元《扇形統計圖》。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設計理念和教法分析、教學流程分析及課后反思幾個方面對我的這節課進行說明。...

  • 單式折線統計圖(精選3篇)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64頁—65頁 教學目標:1、認識及其特點,了解制作的一般方法。2、會在有橫軸和縱軸的方格圖上根據數量多少描點、連線。3、看懂,能根據中數據及其變化情況作數量的簡單分析。...

  • 折線統計圖(通用15篇)

    教學目標:1.讓學生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應用,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2.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看折線統計圖,并能根據數據進行合理分析,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 條形統計圖(通用14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知道的意義和用途.2.了解制作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教學重點掌握制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教學難點制的第(2)、(3)步,即分配條形的位置和決定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單位長度.教學步驟一、鋪墊孕伏.我...

  • 《折線統計圖》(通用15篇)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2~63頁例3及“做一做”,練習十三第1~4題。一、素質教育目標(一)知識教學點1.使學生認識,知道的特點。2.了解制作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二)能力訓練點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 條形統計圖說課稿范文(精選13篇)

    尊敬的各位專家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統計》第一課時——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下面我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闡述。...

  •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 一级片手机在线 | 国产免费一级特黄真人视频 | 丁香五月激情综合国产 | hhh在线观看 | 美女mm131爽爽爽作爱 | 一级片在线免费播放 | 扒开双腿吃奶呻吟做受 | 色五月最新网址 | 殴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 精品国产三级自在线拍 |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久 | 欧美丰满少妇XXXXX | 一级做a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爆乳在线播放第一人称 | 麻豆免费视频观看 |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 婷婷五月综合国产激情 | 亚洲精品精华液一区二区 | 日韩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日韩精品 | 色翁荡熄又大又硬又粗又视频 | 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 国产裸模视频免费区无码 | 不卡影院一区二区 |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奶头 | 无套内谢的新婚少妇国语播放 | 亚洲尤码不卡AV麻豆 | 日日麻批视频 | 91麻豆欧美成人精品 | 麻豆快播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萍萍的性荡生活第二部 | 78m-78模成视频在线 | 欧美成人免费一级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视频软件 | 女人被躁到高潮嗷嗷叫免费 | 久久毛片免费无人区蜜臀av | AV永久天堂一区二区三区香港 | 一级毛片子 | 成人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