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比》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比》
生活中的比
白桑完小 侯劍平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感受比,理解比的意義。
2、能正確讀寫比,認識比的各部分的名稱;會求比值。
3、能夠利用比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4、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發現、提出數學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比的意義,能正確讀寫比,認識比的各部分的名稱;會求比值。
教學難點:理解比的意義
教學準備:課件ppt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圖片,感受比。)
師:大家請看這幾張長方形照片,你覺得哪些長方形照片看起來更美觀,更舒服?
師:在這四張照片中大家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a和b,誰能說說自己的想法?
師:長方形好看不好看與它的什么有關?
師:老師課前測出了長方形a的長與寬。(出示數據)
師:根據數據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
長方形的長是寬的幾倍?(板書)
長方形的寬是長的幾分之幾?(板書)
師:怎么解決這兩個問題?(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師:上面我們用兩數相除的方法來表示長和寬兩者的關系,其實我們還可以用一種新的方法來表示,這就是今天我們所要認識的新朋友——比。(板書)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師:比如這個長方形中長是寬的5/3,我們就可以說成長與寬的比是5比3(板書)。那么寬與長的可以說成什么呢?(學生答)
我們再看長方形b中的數據,你能用比的方法說出長與寬的關系嗎?(出示數據,抽生答)
師:(對照板書)大家看,長方形中都是長與寬的關系,為什么一個是5比3,另一個是3比5呢?(學生答)
師:大家說的很好,所以在說比時,必須要說清誰與誰的比,不能顛倒位置。
師:既然兩者之間的倍數關系能用兩數相除來表示,又可以用比來表示,那你能說說什么是比嗎?(學生說)
師:大家請看這兩道題(課件出示)
1、圍棋小組有男生5人,女生4人。
2、一輛汽車4分鐘行駛了5千米。
你認為哪一組的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可以用比來表示?如果能表示就請寫下這個比,并想一想你寫出的比是誰與誰的比,比出來的結果表示什么意思。(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內交流)
師:(1)題中的兩個量可以用比表示,因為它們的單位相同,這是兩個同類的量;其實,(2)題中的路程和時間單位不同,是兩個不同類的量,也可以說成兩個量的比,比的結果得到一個新的量——速度。
師:大家再看這道題(出示題目)
3、惠康超市的香蕉售價是5元錢4斤。
師:這道題中的兩個量之間的關系能用比來表示嗎?(出示)
4、淘氣買了4支鋼筆,每支5元。
師;這兩個呢?
師:對,沒有關聯的兩個數量不能用比表示。
師:通過剛才的交流,大家一定對比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你能說說嗎?(抽生說)
(出示)兩個數相除又叫兩個數的比。兩個同類量之間的比,可表示一個數量是另一個數量的幾分之幾或幾倍;兩個不同類量之間的比,可以得到一個新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