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和比例尺(精選3篇)
比例和比例尺 篇1
教學內容: 教材第111~112頁比例的知識和比例尺的計算、“練一練”,練習二十一第9一14題,練習二十一后面的思考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加深認識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能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能比較熟練地解比例。
2.使學生掌握比例尺的意義,能正確地進行有關比例尺的計算,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過程 :
一、揭示課題
在復習了比的知識后,這節課復習比例的知識和比例尺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復習比例知識
1.復習比例的意義。
(1)提問:上面的比能組成哪些比例?為什么?
什么叫做比例?(板書: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你能說出比例里各部分的名稱嗎?(板書各部分名稱)
(2)學生練習。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任意寫一個比和一個比例。指名一人口答所寫的比和比例,老師板書。提問:比和比例有什么區別?說明:比和比例的意義不同,比表示兩個數相除的關系.比例表示兩個比的相等關系;組成比和比例的項不同,比只有兩項,比例有四項。
2.復習比例的基本性質。
(1)提問: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么?(板書;比例的基本性質:外項的積等于內項的積。)請同學們按照比例的基本性質,在課本第111頁上根據O.4 :3=2 :15,寫出內項積等于外項積的式子。追問:比例的基本性質和比的基本性質有什么不同?
(2)解比例。
學習比的基本性質有什么作用?(板書:解比例)做“練一練”第2題。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分別在練習本上做前兩題和后兩題。集體訂正,選擇兩題讓學生說一說第一步的依據。提問:大家總結一下解比例的過程。指出:解比例要先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寫成積相等的式子,再求出等式里未知的因數x。
三、復習比例尺計算
1.說明:應用比的知識或者解比例的方法可以計算比例尺的有關問題。(板書:比例尺)
2.復習比例尺的意義.
請同學們自己閱讀第112頁上關于比例尺的內容,進一步弄清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有幾種形式。提問:什么是比例尺?(板書:圖上距離 : 實際距離=比例尺)比例尺有哪幾種形式?誰來舉一個數值比例尺的例子,并且說明它實際表示什么意思?(根據學生舉例板書出一個比例尺,讓學生說說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幾分之一,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多少倍)
3.學生討論、操作。
如果學校平面圖的比例尺是l :1000,它表示什么意思?圖上l厘米表示實際距離多少?你能畫出線段比例尺來表示它嗎?(讓學生畫在練習本上,然后交換檢查)
4.做“練一練”第3題。
請同學們做“練一練”第3題。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指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可以先設未知數為x,再根據比例尺的意義列出比例,然后解比例求出結果,也可以根據比的前項和后項的倍數關系來求出結果。
四、綜合練習
1.歸納復習內容。
讓學生說—說本節課復習的具體內容。
2.做練習二十一第9題。
學生先自己思考,然后指名口答。
3.做練習二十一第ll題。
讓學生寫在練習本上。指名口答,老師板書。說說應怎樣想。
4.做練習二十一第13題。
(1)做第(1)題。
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提問:怎樣求一幅圖的比例尺?
(2)討論第(2)、(3)題。
提問:求出這幅圖的比例尺后,下面兩題可以怎樣解答?
5.討論練習二十一第14題。
讓學生讀題。這兩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想一想,解答這兩題應該有什么不同?(強調要注意份數與數量之間的對應關系)
五、講解思考題
讓學生讀題。提問:如果照按比例分配問題思考,還需要知道什么條件?現在已知的比的條件怎樣?你能應用比的基本性質,把這個比改寫成甲數、乙數、丙數三個數的比嗎?請大家課后先把這兩個條件化成甲、乙、丙三個數的比,再自己試一試,求出三個數各是多少。
六、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一第12題(1)、(3)、(5),第13題(2)、(3),第14題。
家庭作業 :練習二十一第12題(2)、(4)、(6)。
比例和比例尺 篇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0頁的1~3題,練習十九的第1~3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明確“比例”和“比”、“比值”等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使學生進一步提高對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和判斷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加深對比例尺的認識,會求比例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教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比”和“比例”
1. 復習整理
教師:請同學們舉例說一說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區別?
指出: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的關系,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2.練習
用小黑板出示下面的題讓學生完成。
(1)五年級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20人。五年級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數的最簡單的整數比是。
(2)五年級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數的比是6:5,男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女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3)五年級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數的比是6:5,男生有24人,女生有人。
二.復習解比例
1.完成第70頁的第2題。然后讓學生完成第2題的其余習題。
三.復習正比例、反比例
用投影逐一出示下面問題,讓學生回答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關系?
2.什么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關系?
3.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學生回答,教師填寫小黑板上的表。
正比例 反比例
共同點 1. 都有兩種相關聯的量
2. 一種量隨著另一種量變化
不同點 1.變化方向相同,一種量
擴大或縮小,另一種量也
擴大或縮小。
2.相對應的每兩個數的比
值(商)是一定的。 1.變化方向相反,一種量
擴大(縮小),另一種量反而
縮小(擴大)。
2.相對應的每兩個數的積是
一定的
四.課堂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十九第1~3題。
1. 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 第2題,除第(2)、(7)題教師要提示外,其余各題由學生自己判斷。
3. 第3題,教師向學生說明:這題要求圖上長方形的長、寬和地基的實際面積。
創意作業:同桌二人說說比、比例、和比例尺之間的區別。
比例和比例尺 篇3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5頁的第l一3題,練習九的第l一3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明確。比例”和“比”、“比值”等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使學生進一步提高對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和判斷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加深對比例尺的認識,會求比例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教具準備: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
一、復習;;比”和“比例”
1.復習整理。
教師: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比例的知識,請同學們舉例說一說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區別?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如下表。
指出: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的關系,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2.練習。
用小黑板出示下面的題讓學生完成。
(1)六年級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20人。六年級一斑男生和女生人數的最簡單的整數比是( )。
(2)六年級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數的比是6:5。男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女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
(3)六年級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數的比是6:5。男生有24入,女生有( )人。
二、復習解比例
1.完成第35頁的第2題。
指名回答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據什么性質。
接著以 : =l :x為例,復習解比例的過程,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在解比例時,如果有帶分數,要先把帶分數化成假分數,然后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式變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來解。
然后讓學生完成第2題的其余習題。
三、復習正比例、反比例
用投影片逐一出示下面問題,讓學生回答。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關系?
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關系?
3,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學生回答,教師填寫小黑板上的表。
然后教師出示下面兩個表,讓學生根據表中兩種量中相對應的數的關系,判斷它們成什么比例,并說明理由。
使學生明確:要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成正比例還是反比例,要看相對應的兩個數的商或積是不是一定,如果積一定說明這兩個量成反比例,如果商一定說明這兩個量成正比例。如第二個表,通過計算,可以看出上、下兩個相對應的數的商一定,也就是說,這個三角形的高的 一定,因而高也一定,所以三角形的面積與底邊成正比 例。
四、課堂練習
完成練習九的第1—3題。
1.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在訂正第(4)小題時,可以先讓學生說說12的約數有哪?然后說出自己用選出的四個約數組成的比例是什么。教師把學生說出的比慎寫出來。訂正第(6)小題時,要注意檢查學生是否把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續一了。
2,第2題,除第(2)、(7)小題教師要提示外,其余各題由學生自己判斷,第(2)行駛的路程
小題,教師可以先說明 =周長,再讓學生判斷。第(7)小題,可以先讓幾個學生說說自己的體重和身高,教師把數據記下來,再讓學生判斷。使學生知道:人的體重和身高有一定的關系,一般人的體重是隨著身高而增加的,但體重和身高不成正比例關系。
3.第3題,教師向學生說明:這題要求圖上長方形的長、寬和地基的實際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