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P Book 7 Unit 1 Part B Let’s talk
2)a: how can i ?
b: you can.
3)a: ?
b: .
step 4 consolidation
1. read after the tape at home.
2. be a good guide for your parents or friends.
反思: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關于問路的語言項目,為了將學生很快的帶入這樣一個情境中,我在上課伊始,讓學生觀賞一些六橫的風景圖,并創設了mr green來六橫旅游又不認識路的情境。這樣的設計,不僅使學生很快進入了與學習內容相關的情境,而且這些場景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烈士陵園、龍頭跳都是學生非常熟悉的事物,讓他們來為外國友人指引他們熟悉的地方,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為整堂課的教學在情緒上作好了鋪墊。
本課的句型教學是本課的難點,尤其是其中的一句長句。為了攻克這個難點,首先,我創設情境。英語新課程標準強調,英語教學要為學生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理解和運用語言。我們應盡可能摒棄直接的、機械的練習,盡可能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各種生動活潑真實的情景來引導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知識,多提供機會讓孩子在有意義的和有趣的情景中練習和運用所學的語言。我在課前將學生的座位按方形小組排成九組,把教室布置成一個城市的模樣,還在課前動手繪制了一張六橫地圖,讓學生身臨其境,在這些真實的情境中,理解、學習和運用語言。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有話可說,充滿興趣,能比較真實的運用所學的語言項目來交流。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語境中感知語言規律,從語境中學會技能,從語境中升華語言交際功能。
其次,我布置任務。任務型教學就是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讓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任務教學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此處,學生為了能為mr green指路,首先要通過導游的培訓,獲得一張導游證,這就是一個任務,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習會更自覺和主動,這為難點的突破作了心理上的準備。
接著,我分層教學,突破難點。我結合布置的場景,引出問路的句子,這個句子較簡單,學生能很快掌握。在學生掌握的基礎上,我讓學生來問路,因為教室中布置的環境比較簡單,學生問的地點一般不會需要拐彎。由此我引出回答的前半句,再通過練習使學生基本掌握這一句型。在此句型熟悉的基礎上,再結合地圖分解教學操練后半句。這樣分層次教學,將一個大的比較困難的任務分解成若干個小的比較容易的任務,讓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難點的突破也就水到渠成。
在現在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注重學生聽說讀能力的培養,這使學生進入中學后很不適應中學的英語學習。為了給學生的后續學習打好基礎,小學高年級的英語教學中應更多的注重學生寫的能力的培養。在本課的拓展操練中,我設計了一個說寫結合的練習。每個學生一張六橫地圖(教師自繪),結合地圖,學生畫出線路圖,說出怎么走,并寫下來。這個任務看似比較難,學生平時很少進行這種綜合練習。但其實在本課的句型掌握后,學生已有了積累,通過地圖直觀的提示,句型結構的啟發,相信學生不會有太大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