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軍神》的困惑(外一篇)
你看,從正面悟出劉的堅強,從側面又得出這種行為的難能可貴,所以才謂其為“軍神”,主題的內涵得到進一步的拓展,這不正是整體把握人物所得出的成果嗎?
都是我的隨意惹的禍
這堂課上得真失敗,很嚴肅的內容竟然笑了兩次。都是我惹的禍。
第一笑,是學生在讀第一自然段時,在指導讀人物對話時,我也不知怎么搞的,因為學生讀得太拖調,我就很隨意地將“你是干什么的?”學成老電影中日本鬼子說話的腔調,于是引起了哄堂大笑。沒想到,我這一發,竟然引發了后面的又一大笑和幾次學生的竊笑。調皮的陸嘉俊和武逸非在朗讀個別人物對話中也學著我的樣子拖長了調,拉起了嗓門兒,大家覺得好玩,又笑了起來。當時,我是鐵板著臉教育學生,上一堂課是比較嚴肅的,我不希望聽見這種笑聲。但是從學生的竊笑中,我知道,他們并沒有把我的話放在心上。的確《軍神》這篇課文所描寫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有些真的難以想象——手術時為強忍著巨痛,連新床單都被抓破了,但手術后卻能清楚地說出自己在手術中所挨的刀數。簡直是不可思議。真的是神仙才能做到,真的具有非凡的意志力。但且不管課文怎么樣,我真的該檢討自己的失誤。由于自己隨意讀的一句話而破壞了學生學習本課應當具有的情緒。反思我自己平時的教學、教育乃至學校的管理,也有許多的隨意性。聽別人的課往往能一目了然,發現這種隨意的評價,隨意的動作,隨意的交談,會影響教學的效果。但自己在教學教育中卻也時有這種隨意出現。怎么回事?我想還得從思想的認識程度看,在教學時,認為這是平常課,就不那么精心考慮了,生成性的東西也許會更多些。但由于自己的底氣不足,因此也就導致了課堂教學中的失誤。
看來,看似簡簡單單的隨意,背后卻蘊含著很多因子。
《軍神》教后記
《軍神》既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又是一篇離學生現實生活很遠的文章。我想老師的講解一定不會有什么太好的效果,關鍵還是要指導學生進行朗讀。教學時,我采用了多種朗讀的方式,感覺學生對課文理解得還是比較透徹的。
上課伊始,我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接著我范讀課文,讓學生對這篇課文的基調有個比較清楚的了解;教學第一部分時,我和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簡單的點評之后,男、女同學分角色朗讀課文,重點指導沃克醫生“冷冷地”、“不悅地”的語氣、神態;教學第二部分時,我指名三個學生分角色朗讀,點評后我和兩個學生再分角色朗讀,朗讀時發現過亦沛同學讀沃克醫生楞住一句,讀得特別精彩。于是就請他示范朗讀,其他同學跟讀。教學第三部分,主要采用表演朗讀,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和知識實際,然后男女同學互相交換角色朗讀,重點指導沃克醫生雙手顫抖時說出的那句話和劉伯承的動作。教學第四部分時,先讓學生同桌分角色朗讀,指名學生分角色朗讀,師和生合作朗讀。重點指導沃克醫生失聲喊出的話。在我敘述中,學生們情不自禁地一遍遍說出沃克醫生說的話。
多種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學生的朗讀興趣異常高漲。學生讀得投入,老師教得輕松,理解課文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