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教學設(shè)計
三,改變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互動學習
改變學習方式,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和靈魂之所在.教師角色,教學行為的轉(zhuǎn)變都必須以此為前提.也只有真正改變了學習方式,學生的學習才能更為主動,輕松,活躍,有效.因此,我在本課進行中對改變學習方式進行了探索和研究.我在《詹天佑》第一課時的教學中主要嘗試運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讓學生自讀自悟課文.當然,合作學習需在充分自學自讀自思的基礎(chǔ)上進行.因此,我在本課教學中學習第2,3自然段時就安排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讀第二,三自然段,想想:是誰出來阻撓我們修建京張鐵路呢 為什么 最后怎樣 ."這樣,學生在自讀自思的基礎(chǔ)上再進行合作,就達到了有話可說,有感而發(fā),達到了預期的合作效益.
四,強化朗讀感悟——以讀促解,以情促悟
以讀為主,注重感悟,是《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閱讀教學新理念.在《詹天佑》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進行了"以讀促解,以情促悟"的大膽嘗試.整節(jié)課中,對課文的讀書方式多種多樣,有學生齊讀,個人讀,小組讀等等,并十分注重朗讀的指導力度.如"消息一傳出來,全國轟動,大家說這一回咱們可爭了一口氣."一句,通過充分的朗讀,學生對課文的感悟極深,體驗也非常到位,有的學生說到:"詹天佑你真?zhèn)ゴ?你簡直是我的偶像.是我們的救世主啊!"而且指導之后的朗讀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由此可見,學生只有有了充分的自主閱讀實踐,才可能產(chǎn)生如此深刻的主體感受.通過多讀來強化感悟與體驗,達到以讀促解的目的.
不過,這一節(jié)課也有幾個環(huán)節(jié)處理得不是很好.回顧一節(jié)課的教學,還存在許多的問題需要改進.
1,說話訓練指導不夠到位,學生練習不夠深入.
因為擔心課堂時間不夠用,害怕教學任務(wù)不能如期完成,所以在"同學們,如果你是當時的老百姓,聽了這個消息之后心情怎樣 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 "和"同學們,如果你就是詹天佑,看了這份報紙之后會怎樣想 會說些什么 "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上,沒有放開來談,只是分別找了三名同學代表發(fā)表了見解.
2,對教材的處理欠合理,學習內(nèi)容過少.
對于教材的處理,可以說見仁見智,在上課之前我也經(jīng)過了深重的思考,但通過執(zhí)教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本課對教材的處理還不夠合理得當,從而就出現(xiàn)了學習內(nèi)容過少,教學容量不足的問題.
3,不敢大膽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忽視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上課時,教師的主導地位體現(xiàn)不夠充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沒有得到極好的體現(xiàn),課堂上教師牽得多,放得少;為了完成教學任務(wù),忽視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他們回答問題和動手的機會太少.今后在教學中要更好地關(guān)注全體學生的發(fā)展,讓學生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