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母親》教學設計
3、全班齊讀11月16日的日記,男生齊讀11月20日的日記,女生齊讀11月28日的日記。
(四)抒發情感。
縱情朗讀散文《尋夢》的開頭與結尾,思考交流:
1、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面影?
2、你從這開頭結尾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3、從最后一個自然段中找出描寫這種情感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4、讀課文的開頭與結尾,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
四、總結全課。
五、拓展升華。
1945年,持續了6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終于閉幕,歸心似箭的他頭也沒回,登上了回國的吉普,并寫下了一首詩(課件,音樂)
留學德國已十霜,歸心日夜憶舊邦。
無端越境入瑞士,客樹回望成故鄉。
生齊讀后欣賞《我的中國心》。
六、作業:
1、摘抄感受最深的語句。
2、仿照11月18日的日記寫一篇日記。
3、搜集有關“祖國在我心中”的詩歌、散文等,舉辦一期展覽。【板書設計】
懷念母親
生母 祖國
敬意愛慕
頻來入夢
設計思路 及多媒體應用分析 由猜猜他是誰導課,可以讓學生放松緊張的心情,創設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借助課件出現季羨林生平資料及照片,加深對季羨林的了解,萌生對季老的崇敬之情。 這樣設計,既可以提高學生默讀的速度,促使學生養成邊讀邊思考的習慣之外,還可以很快地使學生對課文的整體內容有所把握。 借助課件出現課文主線,并突出強調“頻來入夢”一詞。 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思考,初步掌握抓住一個重點詞語“頻來入夢”學習整篇課文的方法。抓住主線進行教學,潛移默化地教會學生掌握將文章讀薄、讀厚的方法,在讀的過程中不斷與文本展開對話,與作者展開對話,為后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課件出示補白資料。 體會母親對季老的愛,從而感受季老對母親的愛。 課件出示重點句子,并出現背景音樂,觸動內心深處的情感之弦。 新課標指出,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閱讀訓練,也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語感的基本途徑,因此,在本段的教學中,我采用了引讀的方法,讓學生入情入境地讀,設身處地的想,與作者情感共鳴,體會作者失母后那無盡的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