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母親》教學設計
一、出示有關母親主題的圖畫,揭開課題。
這些畫,它們有有個共同的名字,叫——生答:母親。
兩個了不起的字眼,讓我們懷著祟敬齊聲把它呼喊出來。(結合板書:母親)
二、由恨入手,感悟失母之痛
過渡:古今中外,有許多畫家、詩人等名人,都用手中的筆盡情描繪它,贊頌它。
然而,今天我們要走近的是一個頭上光環無數,卻一輩子都在尋尋覓覓中的人——季羨林。
一個平常的日子,在他鄉求學的季羨林意外地收到一封家書:母親病危,速回。他夜乘火車,奔往回家的路,又多年未見,此時,他多想馬上就守在母親的身旁。踏進家門,才知——生答:母親已去逝。
請同學翻開書,讀第二自然段。潛入文中,用心體會此時季羨禁的內心感受。(自由讀,留給足夠時間讀透)
如果老師讓你們把這厚厚的一段讀成一個字,會嗎?再瀏覽一遍,看看哪個字,跳到你眼前。
(悔、痛、淚、恨)而文中用的是哪字。(恨)
再讀,想想你從哪些語句里感到這種恨?
(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聯系上下文理解。
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作者……………學生補充課外閱讀資料……聯系自己離家的生活體驗加以體會。… ……
我曾暗暗下定了決心,立下誓言: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打到工作,立刻迎養母親。然而,誓言猶在,母親已做西風而去。千般悔,萬般痛,此時都化成了一個字——“恨”!)
是的,留下此“恨”,無時不在,不處不在,它更滲透在這些字里行間。讓我把此“恨”帶入文中讀一讀吧:(把第二段分成五小節)
師領讀:我恨啊。(低)生(組一):我六歲離開母親,…………
師:我恨啊(高)生(組二):我讀在學二年級的時候…… ……
師:我恨呀 生齊: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三、一哭在心,處處觸景傷懷
過渡:此恨綿綿無絕期,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你們能從文中的日記中找到這樣的一日嗎?生答——11月28日日記。
讓學生自由讀。再找出文中能概括作者心情的字眼。學生迅速地找到——一哭字。
作者看到了什么?為何而哭?
(房東太太對我說,兒子今天回來,她高興得不得了……但她兒子一直沒有回來,她有點沮喪。
高興得不得了,啥意思,到后來的沮喪,中間用了省略號。它究竟省略了什么?生答:母親等待的過程。那么這位母親在等待會怎么做呢?展開聯想,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加以填充。
生:母親把他的房間打掃了一遍又一遍,想讓兒子回來睡在潔凈的房間。
生:母親做了一頓豐盛的晚餐,等待著兒子回來。
生:母親到家門口望了又望,看看兒子快回來了沒有? ………………………………
然而,這個兒子一直遲遲沒有回來。因為他不知道,他看不到,他的母親正在苦苦地——
生:等待。然而,此時,誰看見了?(季羨林)他不僅看到了眼前外國母親的等待,更看到了他以前看不到的母親的等待。這一等,不是一天、兩天……而是三年、五年、十四年。現在他更懂得“母親”。而那一個“恨”字,他的體會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