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整合·群文閱讀”六年級上冊第六組“詩海拾貝”教學設計
b、“鼠”、“黍”、“顧”、“女”、“土”押押韻u韻,讓我們讀起來音韻和諧,瑯瑯上口。
2.《竹枝詞》“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問題:說說你在閱讀時仿佛看到了什么?又聽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小結:“道是無晴卻有晴。”詩人只用了七個字就把姑娘微妙的心理變化寫出來了,顯示出了高超的藝術功力。
3.《賦得古原草送別》“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問題:這是一首送別詩,回顧我們曾學過的送別詩,你會想到那些?(《贈汪倫》《送元二使安西》)在這一類詩中詩人是怎樣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
a、學生談談理解,看“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時的場景圖,說說自己感受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愫。
b、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故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一個永恒的主題。把你的同桌當做即將離別的朋友,對他吟誦這首詩。
4.《采桑子》“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a、在班上交流自己閱讀的體會,師相機介紹這首詞的寫作背景,學生再理解。
b、全文貫穿一個“愁”字,運用對比手法,言淺意深,令人玩味無窮。
小結:結合詩詞的寫作背景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詩詞傳遞的意味。
c、分小組賽讀,看看哪組最能讀出作者的情感。
主題拓展
通過剛才的吟誦,我們進一步感悟和理解了古詩詞,走進詩人內心去再現當時的場景。詩詞,用凝練的語言,傳遞了無限的情感,留給我們遐想的空間;吟誦著這些音韻和諧的句子,我們感受到祖國文字的魅力。同學們,泛舟詩歌的海洋,你還有那些體會呢?生自由交流。
總結:我們中華民族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歷史文化的長河中,詩歌就是那一朵朵奇葩,相信與這些奇妙的文字相伴,穿越千年與詩人對話,你定會有更大的收獲。
板書設計
詩海拾貝
凝練的語言
和諧的音韻
鮮明的節奏
豐富的情感和想象
設計者簡介:
羅瑞,女,德陽外國語學校小學部語文教師,小學一級教師。學校體驗課堂研究組成員。追尋“溫暖心靈,熏陶情感、啟迪智慧”的教育境界。熱愛閱讀,品味書香,更愛和孩子們一起行走在閱讀之路上,在語文的天地里和孩子們一起盡情地呼吸、奔跑、成長,一起學習語文,享受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