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外貌描寫和作者感受融為一體表現人物形象的寫法。
(2)學習側面描寫人物的寫法。
(3)理解記敘文在記敘的基礎上議論抒情的運用。
2.能力目標
(1)理解抓住人物特點刻畫人物的方法,提高分析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的能力。
(2)提高記敘文寫作中描寫人物突出人物特點的能力。
3.情感目標
認真體會魯迅先生真誠地關心和幫助進步青年的情懷,從中受到鼓舞,并提高對魯迅先生的認識,加深對他的感情。
教學設想:
1.安排三教時。
2.引導學生體會三寫魯迅肖像在反映人物精神、氣質上的作用,是本文教學的重點;通過“‘一面’的印象的分析,加深對‘一面’的力量”的理解,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3.三寫肖像的文字,可以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在講解和反復朗讀的過程中加深理解。
4.以課文為借鑒,結合作文,寫一個初次相識的人的外貌特征。
課文主題
在魯迅先生不幸逝世的時候,作者懷著悲痛和崇敬的心情,深情地回憶了四年以前同魯迅先生邂逅一面的往事,通過對先生的外貌、語言和行動的描寫,頌揚了魯迅先生關懷、幫助進步青年的品格和為革命事業鞠躬盡瘁的精神,表達了踏著魯迅先生足跡奮勇向前的決心和意志。
教學過程
一、與“一面”有關的成語
一面之緣 見一面的緣分
一面之交 只見過一面的交情。比喻交情很淺。
一面之詞 爭執的雙方中一方所說的話。
網開一面 比喻采取寬大態度,給人一條出路。
獨當一面 單獨負責一個方面的工作。
二、解題
《一面》是一篇回憶魯迅的文章,最初發表在1936年11月5日出版的《中流》雜志一卷五期上,當時離魯迅逝世只有半個月時間,第二年收入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魯迅先生紀念集》。在這以后的四十多年中,多次被收入各地結集出版的魯迅回憶錄里。作者阿累當時是上海英商汽車公司一個普通的汽車售票員,他回憶了在內山書店與魯迅先生偶爾相遇的“一面”的印象,逼真地勾畫了魯迅先生真切動人的形象,從而寫出了“一面”的力量、“一面”的意義,從一個側面深刻地反映了魯迅先生的崇高精神,揭示了魯迅先生是和勞苦大眾永遠站在一起的這一深刻主題。用“一面”作題目,樸實、親切,反映的是記敘的中心:“一面”的印象;同時也是主題所在:“一面”的力量——“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我們只有踏著他的血的足印,繼續前進。”
三、詞的音、形、義
地窖(jiào):收藏東西的地洞。
赫然(hè):顯耀、盛大。見義中注解。
嵌著(qiàn):把東西鑲入凹處。
窘相(jiǒng):為難。文中有“不自在”意。
頹唐(tuí):精神不振作
熏黑(xūn):煙氣接觸物體
憎惡(zēng wù):人一厭惡
虐待(nüè):兇狠刻薄待人。
揩油(kāi):見注解。
恣情(zì):放縱、無所顧忌。
撫摩(fǔ)、摩挲(suō):見注。
抖擻、(sǒu)見注。
腦勺(sháo)勺,一種器具,此為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