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教案)
七、伏筆和照應。
(一)知識點傳授
文中魯迅的出場和描寫、“我”對魯迅的逐步辨認,都不是一次完成的,有一個過程,作者行文中必先有一些暗示,能不能找到幫助“我”從出魯迅的伏筆?
在學生尋找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劃出下列語句,說說有無暗示作用① 那笑聲里,仿佛帶著一點“非日本”的什么東西。
② 看一下那書脊,赫然印著“魯迅譯”三個字。
③ 他是誰?……我一進門的時候本來就有點疑惑,現在更加疑惑了……
以上文字連起來就會發現,從最初看到魯迅到最后認出魯迅,在行文中都流露了自己的心理活動,作好了伏筆。
(二)知識運用
下邊是本文開頭三處伏筆,試指出下文與這三處伏筆的照應之處1.“我”本來要去接班,但還要等半個鐘頭。
暗示與魯迅會面的時間短暫,給下文“我”與魯迅僅見“一面”所受到的巨大鼓舞和影響,埋下伏筆。
2.“我”是一個因為繁重的勞動而“困軟得很”的窮售票員。
給下文“我”買書缺錢產生困窘,由魯迅幫助解決,因而更加崇敬魯迅,埋下伏筆。
3.“我”不到別處,而到內山書店去歇歇。
“我”是個進步青年,內山書店出售進步書刊,“我”到內山書店歇歇,翻閱書籍,能汲取知識和力量。這為下文看到魯迅譯著,會見魯迅,埋下伏筆。
八、體會詞語的感情色彩并批注。
(一)知識點傳授
1、回憶性文章的用語,常蘊含著作者的深情。記敘的語言,有的是交代情節有的則帶有抒情意味,用抒情的筆調來敘事,來描寫。 “遣詞造句”本文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句很多。
“結結巴巴”:一種激動的心情,一時難以用語言表達。
“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沒蹦出來,”。當時社會環境險惡,怕有密探之流在旁邊,顯示特有的機警,顯示對魯迅特有的愛護和崇敬。
“帶著體溫”:表明這是作者艱苦勞動所得,雖少卻很珍貴。
“他的手多瘦呵!我鼻子陡然一陣酸,像要哭出來”:表現魯迅憂國憂民,操勞一生,作出了極大的自我犧牲。“鼻子里陡然一陣酸,像要哭出來”,是作者被魯迅的崇高品質和自我犧牲的精神所深深感動。“恭敬地鞠了一躬”,是作者對魯迅的由衷感謝和崇敬。
“那種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似的。”:用自身的感受表現對魯迅的崇敬。
“我低了頭,頭腦里轟隆轟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臉。”:矛盾復雜的心情,反襯出魯迅對年輕人的深切關切之情。
2、第二部分的議論,帶有強烈的抒情色彩。
“我們不愿恣情地悲痛,這還不是我們恣情悲痛的時候”:語句工整,對仗,含義極其豐富:應該恣情地悲痛,但我們不愿。時代的責任感、魯迅的遺志也使我們不能,事實上,這已經表達了作者恣情悲痛的心情。
“我們也不愿計算我們的損失,這是難于計算的”:魯迅的死造成了難以計算的巨大損失,我們不愿計算是因為我們要完成魯迅未竟的事業。
九、破折號在本文中有如下用法:①表注釋,②表提示,③表插說,④表話題轉換,⑤表話沒說完。請辨析下邊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