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教案)
四、學習記敘文知識
(一)文體知識梳理(指導學生閱讀新芽文集)
1、記敘要素
記敘的要素有六個,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叫做“六要素”。作為一篇記敘文,記人記事都必須具備一定的要素才能說清楚。
2、記敘文中的順序指的是什么呢?
記敘文中的順序指的是:用什么樣的標準來安排材料的先后。
安排材料先后的標準是多種多樣的,這就決定了文章的順序也不會是一種。主要的有:時間順序,也可以說是事物發展的順序。記敘文以記人記事為主,人物的活動離不開事件,所以,按照事物發展的過程,即時間的先后來展開記敘,是記敘文最基本的順序。空間順序,即按照地點的不同、空間的變換來安排文章的材料。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有空間順序,先寫“百草園”,后寫“三味書屋”。此外,還有按照事物的性質安排順序、按照感情的發展變化安排順序等。這些順序,以后都要接觸到,這里了解一下、是為了更好地掌握時間順序。
3、按時間順序、或事物發展的順序來安排記敘的材料,都有哪些方式(通常叫記敘的順序)?
順敘、倒敘、插敘、補敘。
記敘文基本知識
1.要素:時、地、人、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2.順序:時間(事物發展過程)空間(不同地點) 事物性質
感情變化
3.方式: 順敘、倒敘、插敘、補敘
依次板書:
4、什么是順敘?
“順敘”就是原原本本按照事物發生、發展和結束的自然過程來安排材料,事物發展的過程往往也是時間先后的過程。所以,時間順序和事物發展的順序在文章中是統一的。
我們今天學習的新課《一面》,就是采用“順敘”的方法來安排材料的一篇范文。
(二)學習第一部分。
1、簡介課文。
本文寫的人物是誰?本文寫的是一件什么事?本文的作者是誰?本文寫作在什么年代?
本文寫的主要人物是魯迅。
魯迅,生于1881年,1936年10月19日去世,是我國民主革命時期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寫于1936年10月,魯迅逝世的當月。本文的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葦,30年代在上海學習、當售票員,后加入共產黨,參加過罷工,1936年后從事寫作和翻譯。
本文寫的是作者和魯迅的一次見面。
a.畫出本文表示時間的語句。
一九三二年秋天,一天中午,還要等半個鐘頭的樣子,這事到現在已經隔了四年,一九三六年十月。
b.畫出本文表示地點的語句。
上海,虹口公園,內山書店,店里,店后面長臺子旁邊,南面,北面,里面,書店的門。
c.弄清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起因:接班還要等半個鐘頭,到內山書店躲雨,歇歇。經過:翻看書籍,內山老板殷勤接待,買書缺錢,與魯迅會面、交談并接受贈書。結果:從“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響。
2、快速閱讀。
要求:本文約2600多字,按每分鐘讀300字算,給10分鐘讀完一遍,不必細看,了解大概,掌握整體情節結構。本文以空行隔開,分為兩個部分,記敘主要在第一部分,帶著課后練習看課文,劃分第一部分的層次,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作者和魯迅的一面之交。拿起筆,在每一層次的空白處做上記號,用一個詞或一個短語概括一下層次大意。
①本文第一部分寫了作者進內山書店看到魯迅然后離開內山書店的全過程。這一過程,既是時間順序,又是事情發展的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