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的教學策略——《最后一頭戰象》教學實錄及評析
師:是呀,想象著這樣的畫面,這句話又該怎樣讀呢?誰來再試一試。
(生充滿感情讀)
師:同學們,標點也是無聲的語言,你看“歐”后面是什么標點符號?
生:破折號。
師:破折號在這里面的作用是——
生:聲音的延長。
師:就讓我們一起讀出這震耳欲聾的吼叫,許久——
(生齊讀第二句)
師:你們讀出了聲音的震耳欲聾,嘎羧內心的情感是怎樣的呢?此時的嘎羧是佇立在昔日的戰場,發出了這樣的吼叫——(播放吼叫聲)。從這吼叫聲中,你聽出了什么?
生:我聽出了嘎羧對當時侵占我們土地的日寇的憎恨。
師:它一定忘不了這樣的一幕場景。我們一起來讀——
生:士兵騎象殺敵,戰象用長鼻劈敵,用象蹄踩敵,一大群戰象,排山倒海般地撲向敵人,勢不可當。
師:想象著這樣的場景,那第二句話又該怎樣讀呢? (指名讀后齊讀)此時的嘎羧已經完全不同于原來的樣子,原文中有這樣的介紹:“嘎羧脖子歪得厲害,嘴永遠閉不攏,整天嘀嘀嗒嗒地淌著唾液……本來就很稀疏的象毛幾乎都掉光了,皮膚皺得像脫水的絲瓜。”就是這樣一頭老象重回戰場之后,卻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
(生再讀)
師:此時的嘎羧已經完全不同于兩天前的樣子,文中還這樣寫道:“嘎羧躺在地上拒絕進食……朝你看一眼……”我們一起來讀。
(生齊讀)
師:同學們,剛才我讀的是一頭老象,而你們讀出的是——
生:一頭年輕的戰象。
師:煥發了青春英姿的戰象。我讀的是拒絕進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搖晃好一陣,它才會艱難地張開眼睛的老象,而你們讀的是——
生:是曾經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的戰象。
師:我讀的是精神萎靡、即將辭世的老象,而你們讀的是——
生:我讀的是英勇豪邁的戰象。
生:我讀的是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的戰象。
師:同學們,就把你們心目中這頭英武豪邁、奔赴戰場的戰象讀出來吧。(音樂起)
(學生配樂朗讀全段)
點評:在重點段落的教學中,張老師突出教學重點的方法多樣、手段靈活。如:層層剝筍地理解“久久凝望”、抓標點符號作用體會嘎羧情感、創設情境展開想象、師生對比讀等,引領著學生逐漸走入嘎羧的內心,感受其情感。
師:我們再來看,這段話和剛才那段話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嗎?誰來說一說?
生:寫法上相同之處是它們都抓住了動作和神態。
師:除了動作、神態,回到戰場這部分內容,還有什么樣的描寫?
生:這一段還有關于嘎羧的聲音描寫。
師:“光榮歸去”這部分內容有沒有讓你感動的語句呢?誰來給大家讀你所畫的句子。
生:我找的是這句“土坑約有3米深,嘎羧臥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這句寫嘎羧凝望著天空,它仿佛期盼著和平。
師:你讀出了這段話背后的情感,課文中有這樣的介紹:大象是—種有靈性的動物,每頭象都能預感到自己的死期,回到祖祖輩輩留下的象冢,但嘎羧沒有回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和戰友們躺在了一起,這是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