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足跡》教學設計
一、課題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綜合性學習:成長足跡二、目標分解依據1、學科課程標準中的相關陳述(1)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2)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3)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4)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重要途徑,2、教材特點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圍繞“成長的故事”這個專題安排了四篇文章,并在此基礎上開展了一次有關成長的小綜合活動。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成長足跡”不僅是對四年級成長話題的延伸,同時也是對小學學習生活的簡單小結與回顧。“成長足跡”以制作“班級紀念冊”為中心開展活動,在“閱讀材料”中安排了5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讓學生感受作者對小學生活的深厚感情,從而激起他們對自己六年小學生活的回憶,激發對老師、同學和學校的留戀熱愛,共同尋找班級“成長的足跡”,充實完善自己的成長檔案,搜集各種材料和同學合作制作班級紀念冊。學生通過對小學階段學習生活的整理,形成對自我成長的認同,為即將到來的中學生活做準備。3、學情分析學生在五六年級已開展過三次這種任務驅動、活動貫穿始終的綜合性學習,具備了相當的語文知識與綜合能力。六年來,學生從天真爛漫的幼兒成長為身心健壯的少年,這既是學生自己努力的結果,也浸透著學校、老師的心血。這六年是學生在人生道路上開始起步而永遠難忘的歲月。在即將畢業的時候,以“難忘小學生活”為主題開展一系列綜合性活動,把師生情、同學情以及對母校的感激之情表達出來,并且永久珍藏,成為美好的回憶,是師生共同的需求。三、學習目標1、通過引導學生收集和分類整理自己的成長檔案、給相片加小標題、真情告白等活動,培養學生處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表達能力。2、通過對活動過程的階段性回顧、個性化匯報展示,使學生體驗探究的成就感,培養其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3、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能為自己的成長進步感到驕傲,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感受同學之間的友愛之情和老師的教育之恩。四、評價活動方案(設計)1、目標1通過學生成長檔案的展示,讓師生、生生之間形成多元的評價,暢談自己的成長故事需要通過學生在交流中解決,同時教師可有針對性的指導。2、目標2通過小組交流活動,教師觀察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狀態;學生個性展示,教師要及時的鼓勵與評價,給學生信心,讓學生體驗到快樂。3、目標3通過課堂小練筆,讓學生在回憶自己的成長快樂時,也表達出對同學、教師、校園的感激之情。五、教學活動預案(體現以生為本)課前準備 課前,讓學生收集反映自己成長進步的照片、獎狀、證書、作業本、成績冊、評語等,并將它們按時間進行分類整理充實到自己的成長檔案袋中。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同學們,六年的學習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呀!轉眼間,我們已經度過了六年的小學時光。這六年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極其重要;赝甑男W生活,你一定有不少發現,也有不少感慨。這節課,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難忘的小學生活,記錄下我們成長的足跡吧!讓我們一起踏著成長的足跡,去感受自己的變化和進步吧! (提示課題:我的成長足跡) (設計意圖:談話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回味生活,尋找成長的興奮點、興趣點,這樣就能較容易地幫助學生打開視野,激活思維。)二、小組交流,欣賞同學們的“成長記錄袋”。 1、談話:同學們,課前老師交代大家收集能反映自己成長進步的照片、獎狀、證書、作業本、成績冊等放在了自己的成長記錄袋中了,你能把最能反映自己成長進步的資料展示給大家嗎? 2、個性展示,交流成長快樂教師根據學生表現給予鼓勵、表揚。 3、組內互相欣賞同學們的“成長記錄袋”(1)、整理(事先給學生列一表格) 預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