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的教學策略——《最后一頭戰象》教學實錄及評析
生:因為嘎羧和其他公象奮勇殺敵,是村民們把嘎羧從鬼門關里拉了出來,嘎羧十分懷念和它浴血搏殺的戰友,它要跟它們躺在一起,永遠不忘這段歷史,記住這些英勇殺敵的戰象。
師:和戰友們在一起是它最大的心愿。
整體讀文,總結寫作方法
師: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嘎羧最后的生命歷程吧。一日做士兵,終身為戰士,嘎羧26年后,忘不了它的象鞍。你來給大家讀讀。(音樂起)
(生配樂讀重點段一)
師:26年了,它也忘不了曾經浴血搏殺的戰場,誰給大家讀讀。
(生配樂讀重點段二)
師:同學們,最后嘎羧和戰友們躺在了一起。嘎羧逝去了,它留給我們的是什么呢?我們可以靜靜地想,也可以跟同桌交流交流。
生:它留給我們的是它的善良和忠誠。
生:它留給我們的是和平,因為它和它的戰友用生命保護了這片土地,捍衛了和平。
師:它在祈禱和平啊!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對嘎羧的形象就理解到這里,相信通過下節課的學習,我們對它會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作者表面上是在寫動物,其實更是在寫他內心的這份情感啊!難怪作者這樣說——(投影出示:“美好的情感并非人類專有,在特定的環境下,許多動物也會表現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懷,這種情懷震撼心靈,蕩滌靈魂。——沈石溪)一起讀。
(生齊讀)
師:同學們,除了對嘎羧的形象有這樣的認識外,在寫法上我們又有怎樣的收獲呢?
生:我們要注重人物的動作、情感和聲音,還有神態。
拓展閱讀,體會動物情感
師:同學們知道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嗎?
生:沈石溪。
師:我們可以閱讀他的《斑羚飛渡》《第七條獵狗》《紅奶羊》《虎女蒲公英》;一定會更深刻了解剛才讀的那句話。
師:我們看作業。第一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必做)。第二項寫出主要內容(必做)。第三項,閱讀沈石溪的作品(選做)。從他的作品當中我們感受他帶給我們的人性的優點和生命的亮點。
總評
一、吃準目標,夯實學習基礎
《最后一頭戰象》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的23課,這一單元的訓練重點是“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注意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物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具體的”。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能清晰地看到教師圍繞單元教學的目標,以教材為例,注重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練習抓住主要情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并體會動物小說的特點之一——通過對動物神態、動作、叫聲的描寫表達情感的方法。教學的設計與教學實施,體現著“課標”對六年級教學的要求,年段特點鮮明。
二、指導學法,展現學習過程
首先,在初讀階段,教師注重對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指導。當學生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出現困難時,我們看到教師不急不躁,通過評價指出同學概括主要內容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予以有效的方法指導,學習抓住主要情節或事件概括小說主要內容的方法,學生學習過程展現清晰,進步十分明顯。
其次,為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我們看到教師并沒有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把學生學習的目光集中在第7、14、22自然段上,并注意非常巧妙地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滲透長文短學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