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頭戰象》導學案
三讀,查閱資料1.作者的相關資料。2.戰象的相關資料。四讀,產生質疑預習課文后,請同學們把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寫下來。【評價:新課標要求“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以上“四讀”的實質就是要求學生在上課前,和文本“親密接觸”,為學習新知識而做必要的準備。真正有質量的預習導學,不僅能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且能使學生的自學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諸方面得到培養和提高。】 課中——學習·研討 一、聽寫生詞,抓基礎日寇 埋葬 陣亡 喘息 香蕉 皮革 凝重 華貴 英武 氣概 石碑蒼茫 焦躁不安 漫不經心 久別重逢 橫遭不幸 震耳欲聾 浴血搏殺1.聽寫完后,小組內交換批改。2.課后,把聽寫錯誤的字訂正四遍。3.對于剛才聽寫的詞語的意思,有不明白的,提出來集體解決。二、引導品讀,抓細節課前,同學們用“四讀法”預習了《最后一頭戰象》,肯定有很多地方讓你感動。請你快速默讀全文,找出最讓你感動的地方,把它畫下來,并在旁邊寫一寫自己的感受,然后再有感情地讀一讀。(學生自由研讀,教師巡視,了解學習情況,參與學生的自主學習。)1.指名讀。如:嘎羧要走的消息長了翅膀似的傳遍全寨,男女老少都來為嘎羧送行。許多人泣不成聲。村長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條潔白的紗巾,四條腿上綁了四塊紗布。……它什么也沒有吃,只喝了一點水,繞著寨子走了三圈。2.談感受。a從“泣不成聲”感受到寨子里的人對嘎羧的留念,從“它什么也沒有吃,只喝了一點水,繞著寨子走了三圈。”體會到嘎羧的善良和對寨子里的人的留念。b按照西雙版納的風俗,只有人死后才能系紗巾,綁黑布。而村長的舉動說明嘎羧在全寨人的心中早已不是一只動物,而是寨子中的一名重要成員。c寨子里的人真是有情有義,戰象嘎羧更是有情有義。把這種感情讀出來。(指名讀、小組讀、齊讀。)3.小練筆:嘎羧告別村寨的場面肯定很感人,寨子里的人會怎么說、怎么做,嘎羧心里又會怎么想呢?試著寫一寫那感人的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