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絕弦》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能根據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 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4 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教學重點:
1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體會人物的心情,理解知音難覓,要珍惜知音。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文字片、音樂)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查找有關資料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情趣
1學習課文之前做個文字游戲,聽老師說一個詞語“楊柳依依”,你們能照樣子也說幾個這樣的詞語嗎?
(學生紛紛說此語)
2出示幻燈片:
清風徐徐 楊柳依依 明月皎皎 炊煙裊裊 流水淙淙
芳草萋萋 霞光灼灼 春雨綿綿 白云悠悠 白雪茫茫
請同學們讀讀屏幕上的這些詞語,它們都是描寫什么的?(自然景物)。在平時閱讀中我們要建立積累的意識。
二、讀通讀懂,感知課文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篇文言文,大家齊讀課題。這個故事片股流傳,吟誦至今,它記載了亮了好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下面請同學們打開書。
1 大聲地讀一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確,難的地方多讀幾遍。
2指名度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心里可以跟著默讀。
3再讀課文,不僅把字音讀準,邊讀邊感受課文的節奏,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注意正確的停頓。
4指名讀課文。教師根據情況進行點撥指導。重點是最后一句。
5全班齊讀課文。
三、感悟理解,升華情感
(一)讀懂課文大意
1題目是“伯牙絕弦”,你們理解題目的意思嗎?你是怎么知道絕弦的意思的?(看書后注釋)還有那些方法呀?](聯系上下文、借助資料、查字典、看插圖、展開想象)
2 用這些方法來學習課文,試著理解課文的意思。
3 指名用自己的話把故事講給大家聽。
4伯牙擅長彈琴,子期擅長聽琴。文中哪個字的意思是擅長呀?(善)
“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都是什么意思?(出示幻燈片)
5 哪個字的意思是心里想到?(志、念)
你們看中國的文字內涵多么豐富呀!
(二)深入理解課文
1從哪能看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1) 引導學生讀“伯牙鼓琴,只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 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旨在流水勢,鐘子期面前仿佛出現了什么畫面?請你用文中的語言說說。
(3) 用現代話描述一下這是怎樣的高山,怎樣的江河?從那個詞看出來的?
(4) 指導朗讀這句話。
2想想,在伯牙的音樂中僅僅是高山、流水嗎?還會有哪些景物?
(1) 學生展開想象,說說還會有哪些景物。(出示開課時的詞語幻燈片)
(2) 現在你們就是善聽的子期,我就是善鼓琴的伯牙。
師: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子期曰——生:“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伯牙鼓琴,志在清風。子期曰——生:“善哉,徐徐兮若清風!”
伯牙的心聲,子期都能夠理解。這就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3) 怎么理解這句話?
(4) 這正是真正的知音(板書)
(5) 此時此刻面對善聽的子期伯牙會說什么?
(6) 再讀1-4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