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絕弦》教學談
我認為,“語言是語文教學的根”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從“語言”這個根上長出來的樹。沒有對語言的深入理解,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將成為無本之木。本文的教學,教師正是抓住了語言這個根對學生進行訓練。把薄書讀厚,在文本未能詳盡的地方或有機補充課外資料(如伯牙為懷念子期所寫的小詩和短歌),或引導學生通過理解感悟去揣摩,去補白、去發揮(如讓學生對伯牙或安慰或勸說或贊美),讓其更豐滿、更具體、更生動。還有,對“善哉”的理解,對“知音” 的感悟,從“感性體驗”到“理性歸納”再到“實踐運用”,執教老師讓學生經歷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學習過程,這樣有過程的結果是我們每個語文老師所應該追求的。
《伯牙絕弦》教學雜談
【重慶市萬州區沙河小學 陳學毅】
〖從閱讀教學操作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靈活機動地實施教學,是“魚和熊掌兼得”的關鍵·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語言積累是語文語言學習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常用的方式有復述,背誦,默寫,講故事等。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語言積累的各類有效方法,并把語言積累堅持到底,堅持幾年,十幾年,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語文素養之基礎。
語言運用是發展學生語言的唯一途徑。請你記住,不要讓語文知識的獲得成為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而要讓語文知識成為手段,在腦力勞動中,在精神生活的不斷交流中及時運用,獲得知識和智力的、道德的、情緒的、審美的同步發展。如四川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學崔雪梅教學《伯牙絕弦》理解了“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后,教師引導學生仿照原文,在音樂《高山流水》中寫出了下面的語言:
生:伯牙鼓琴!志在炊煙,鐘子期曰:“善哉,裊裊兮若晨霧。”
師:你懂我。
生:伯牙鼓琴!志在楊柳,鐘子期曰:“善哉,柔柔兮若絲帶。”
師:你懂我,我要為你再談一曲。
生:伯牙鼓琴!志在天空,鐘子期曰:“善哉,悠悠兮如白云。”
生:伯牙鼓琴!志在大地,鐘子期曰:“善哉,蒼蒼兮若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