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軍神(第二課時)教案及反思
(四)再讀中心
過渡:難怪沃克醫生會失聲喊道―――(引讀)“了不起!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你是一位軍神!”
(1)想象一下,沃克這樣喊時臉上會露出怎樣的神情?哪個詞語告訴我們這一點?
師點撥:失聲喊道,不由自主地喊起來,人只有在驚訝到了極點的時候才會這樣喊。
(2)這句話該怎么讀呢。誰愿意來讀給大家聽一聽。
(3)鋼板是什么樣的呀?為什么把劉伯承比作一塊會說話的鋼板呢?
主要是因為他很堅強,他忍受了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教師在“勇敢、堅強”前板書:非凡的。)
(過渡語:劉伯承一個年僅24歲的普普通通的軍人,他沒有鋼筋鐵骨,也是肉體凡胎,但是,卻有著一種常人所不具備的特殊本領——鋼鐵般的頑強毅力。這樣的人才稱之為真正的男子漢,真正的軍人,被稱為-----軍神)
師:讓我們再一次贊一贊這一位“軍神”!(再讀沃克醫生的話)
四、拓展提高,升華情感
1、到這時,沃克醫生的態度和剛見面時冷冷的態度有了明顯的變化。他(引讀)……
2、現在,慈祥的劉伯承爺爺就在我們的面前,此時此刻你們一定也有許多話想對他說,請拿出筆,寫下你想說的話。
3、同學們讓我們牢牢地記住,這樣一個光輝而燦爛的名字,他叫-----
4、學到這兒,老師很想用一首詩來贊贊他。(出示小詩,感情朗讀。)
《贊軍神》:英雄壯舉泣鬼神,鐵骨鋼筋鑄軍魂。七十二刀生死痛,勝似昔日刮骨人。
《軍神》反思:
在閱讀中感悟文本
一、抓住中心,統領全文。
在教學中我先板書課題,然后請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沃克醫生夸獎劉伯承是軍神的句子讀一讀,說一說沃克醫生為什么這樣說?從哪里可以感受到劉伯承的了不起。引導學生們從求治前、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四部分來探究劉伯承的堅強品質。這樣直奔課文中心句,由中心句引導學生對課文展開探索。
初次朗讀沃克醫生稱贊劉伯承的話時,由于學生缺乏真切的感悟,所以第一次的朗讀并沒有因“感”而生“情”。對此,我并不急于求成,而是繼續引導學生學習課丈,著力感悟劉伯承意志的剛強;每學完一部分,學生對“軍神”的認識就加深一層,情感也就加厚一分。因而,當進學到最后,我再提問“沃克醫生為什么把劉伯承稱為‘軍神’”時,學生思如泉涌,情由文生。
二、補充閱讀,走進文本
由于學生與文本之間存在著時空的距離,于是我向學生介紹一些相關的背景,使學生從中獲得啟迪,打開思路。比如在“求治”這部分引導學生領會劉伯承的鎮定時,學生不知道劉伯承受傷嚴重的程度,我就通過聲情并茂的講述來打動學生,來領會劉伯承的傷勢之重,“1916年,在一次戰斗中,劉伯承為了救一位戰士,猛撲過去,敵人的一顆飛彈射中了他的太陽穴,又從右眼飛出,劉伯承當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使學生動情,然后再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與劉伯承做比較,這樣更容易走進文中,理解起劉伯承的鎮定也容易了。
三、自主閱讀,感悟軍神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在教學中我十分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發揮語文課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獨特功能,使學生在感受語文材料、感悟人文內涵的過程中,受到心靈的感動、人格的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