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兒辯日》教學實錄及評析
師:我們可以把第一個孩子的觀點概括為“早近午遠”(板書),第二個孩子的觀點呢?
生:(齊)早遠午近。
三、細品深究,讀懂理由
師:他們的觀點截然相反,只有觀點還不行,還要以理服人。請同學桌合作讀兩個孩子的理由,再仔細看看注釋,說說他們的理由各是什么?(學生自由讀課文)
生:第一個孩子的理由是“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師:能給大家說說什么意思嗎?
生: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那么大。等到中午,就像盤子一樣大,這不就是遠的小而近的大嗎?
師:第一個個孩子的理由我們可以概括為“早大午小”(板書)第二個孩子的理由呢?
生: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師:說說什么意思?
生: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感覺很涼爽,而到了中午熱得像把手伸到了熱水里,這不是近的時候熱,遠的時候涼嗎?
師:能試著概括下嗎?
生:早涼午熱(板書)
師:有這種感覺嗎?
生:(齊)有。
師:看著大屏幕,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兩個孩子的理由。認為太陽早近午遠的,是因為——
生:(齊)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師:認為太陽早遠午近的,是因為——
生:(齊)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師:兩小兒各執(zhí)一辭,互不相讓,就來向孔子請教,結(jié)果如何呢?
生:孔子也無法決斷誰對誰錯。兩個小孩笑話孔子說:“誰說你懂得很多啊?”
四、辯論“遠近”,深化文本
師:兩小兒各執(zhí)己見,連孔子都無法判定孰是孰非,同學們,老師想聽聽你們的意見。
生1:我也認為太陽早上離人近,就像我離黑板近時看到的字就大,離黑板遠時看到的字就小。
師:你能夠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理解,很會學習。還有不同看法嗎?
生2:我支持第二個孩子的觀點,因為早晨上學的時候天氣特別涼爽,感覺太陽離我們很遠;而到了中午太陽仿佛就在我們的頭上,火辣辣的,照得人非常難受。
師:老師也有這種感覺,就是我們常說的烈日當頭照!
生3:我認為太陽早上和中午距離人的遠近都是一樣的。
師:你又提出了一個新看法,能說說原因嗎?
生:因為早上太陽有房屋、樹木的襯托,所以顯得大;而中午是在天空中看太陽,所以顯得小。
師:也就是說大小是因為參照物不同,與遠近無關(guān),有道理。
五、整合文本,拓展延伸
師:其實關(guān)于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太陽本身的溫度和大小,在上學期學的《太陽》一課中已經(jīng)有所了解。(多媒體出示《太陽》節(jié)選)請大家自由讀一讀。
師:讀過《太陽》一文中的幾段,你都知道什么了?
生:太陽距地球有1.5億公里遠,有130萬個地球那么大,太陽的表面溫度有6000度,中心溫度大約是表面溫度的3000倍。
師:那大約是多少度?
生:(齊)大約1800萬度。
師:從科學的角度看,太陽與地球的遠近,它本身的大小和溫度在一天的時間里變不變?
生:(齊)不變。
師:那么,兩小兒所說的太陽“早大午小”和“早涼午熱”又是怎么回事呢?這兩個問題很值得研究。下面請同學們利用你查找的資料,結(jié)合你的生活經(jīng)驗,在小組內(nèi)研究研究這兩個問題,一會可以說一說,也可以演一演。(學生小給合作探究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