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服務》教學設計六篇
這部分要結合時代背景來理解,這篇作品寫于1944年9月8日,當時抗日戰爭尚未結束,革命仍需艱苦奮斗,所以毛主席提出,為了全民族的解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勇氣,不怕犧牲,要互相關心,搞好團結。
⑤這段是整個演講詞的總結語,再次號召人民要團結起來,抱成一個整體。
五、再讀成誦,以情激qing
讓同學大聲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給組內同學聽。
第二課時
設計意圖:
學生在本單元學習了一些關于革命英雄的事跡,一定心有所感。讓學生課前準備,寫一篇演講稿或抒情散文,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感受。一方面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另一方面也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課前寫好演講稿或抒情散文。
教學過程:
請每一位學生都登臺演講或朗讀,并由同學自己做出評價。
《為人民服務》是一篇講演稿。講演,是一種強調闡明觀點和宣傳效果,并注重感情感染的論說方式。講演稿屬于論說文的范疇。
教學《為人民服務》的要求是:讓學生反復讀課文,在朗讀和默讀的過程中理解課文內容。《為人民服務》這篇課文對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老師應該從“深文淺教”出發,花一番功夫設計教學方案。
一、教師講述背景材料。
出示課題后,讓學生看課文后面的練習第二題:“毛澤東同志的這個講話是在什么情況下、對誰講的”然后由教師簡明地講述有關資料: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在對敵作戰不斷取得勝利的同時,各解放區都開展了大生產運動,對支援戰爭、減輕群眾負擔、鞏固和擴大解放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八路軍戰士張思德(屬中共中央警衛團)在陜北安塞縣山中燒炭,1944年9月5日因炭窯崩塌而犧牲。9月8日中共中央直屬機關為悼念張思德同志召開大會,毛澤東同志在追悼會上發表了著名的講演《為人民服務》。
二、引導學生初讀課文。
1.全文生字少,學生初讀時不會有困難。但是,課文有不少由熟字組成的詞語,學生在理解上卻有困難。教師除了要提示他們查字典獨立理解一些詞義(如“鴻毛”“固”“或”“賣力”等)外,還應出示小黑板補充一些注釋,如“司馬遷”“法西斯”“精兵簡政”等。學生第一遍讀課文,要求他們抓住詞語,初步讀懂每一句話的意思。
2.為悼念張思德,毛澤東同志在講話中對張思德的革命精神進行了熱情贊揚,同時對他的犧牲表達了哀悼之情。組織學生第二遍讀課文時,要他們思考課文中哪些段落直接表達了講演人對死者的評價和悼念。
課文的第一、二段表達了對張思德的評價:張思德生前是“完全”“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第五段表達了講演人的哀思。
3.要求學生重點閱讀第三、四段,并畫出表達主要意思的句子:
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
中國人民正在受難,我們有責任解救他們,我們要努力奮斗。
一切革命聯合會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4.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通讀全文,概括地說說各個段落的大意。
三、引導學生細讀課文。
可以先提出問題,讓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思考,然后組織大家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