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服務》教學設計六篇
。┳鳂I。
1.熟讀課文。
2.抄寫讀讀寫寫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使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
。ǘ└爬ㄕn文中心思想,體會作者論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ㄈ├首x課文。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ǘ┝私庹n文中論述的各個層次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中心思想之間的關系。
三、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回憶課文結構層次。
1.自由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的題目是《為人民服務》,課文從哪幾個方面講了應如何為人民服務?
首先講了我黨及人民軍隊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接著講了人的死有兩種不同意義;然后講為人民服務要堅持好的,改正錯的;又講為人民服務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最后講開追悼會的目的。
2.教師小結:這五個自然段講了五層意思,每一個自然段都可以獨立成為一段。
。ǘ⿲W習第一段。
1.自由讀第一段,結合這一段中的詞語說說什么是為人民服務?
學生能夠說出為人民服務就是為了解放人民,為人民利益工作的就可以了,不要求學生的回答深入詳盡。
2.板示:
我們這個隊伍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板示出這兩句話后,讓學生讀一讀,比較比較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從帶點的詞語中能體會出什么?請同學們談一談。
“完全”說明我們這個隊伍是百分之百地為人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別的目的!皬氐住眲t說明了我們這個隊伍無論在什么時候,做什么工作,時刻都想著人民。這句話揭示了黨和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為人民服務的要求和標準,黨和軍隊與人民群眾有著密切關系。
。ㄈ⿲W習第二段。
1.學習第二段,可讓學生先自己讀一讀第二段,畫一畫有哪些句子不理解,然后提出不懂的問題。
2.學生的問題可能集中在這兩句話上: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總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價值、有意義,比“泰山”還重,有的人的死無價值,無意義,比“鴻毛”還輕。
學生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可再讓學生說說什么人的死比“泰山”還重?使學生深入領會“為人民服務”的含義。
。2)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這句話教師可以啟發學生理解。張思德同志1933年參加革命,經過長征,負過傷,是一個忠實地為人民利益服務的共產黨員。1944年9月5日,在陜北安塞縣山中燒炭,因炭窯崩塌而犧牲。張思德同志牢記革命隊伍的宗旨,活著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為人民的利益犧牲,體現了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因為他為人民的利益而死,雖然一生中沒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卻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所以說“比泰山還重”。
3.學生領會了這兩個難句的意思,教師可讓學生帶著體會到的感情再讀課文,通過朗讀,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ㄋ模⿲W習第三段。
1.讓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缺點?從課文中畫出有關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