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兒辯日同步練習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11、解釋下列加點詞。
①及其日中如探湯 ( )
②孰為汝多知乎( )
12、下面兩句話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間接引用句。試將第一句改寫為間接引用句,將第二句改寫為直接引用句。
①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②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13、從文中哪一句話可見兩小兒辯論內容的復雜性?
14、用“/”畫出文中加線句子的朗讀停頓。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15、結合文章內容,用“因為……所以……”的句式,分別說明兩個小孩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的依據和結論。
一個小孩說:“因為________,所以我認為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個小孩說:“因為____________,所以我認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課外拓展閱讀】
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16-26題。
(一)
楚人隱形
楚人貧居,讀《淮南子》,得“螳螂伺蟬自障葉,可以隱形”,遂于樹下仰取葉——螳螂執葉伺蟬,以摘之。葉落樹下,樹下先有落葉,不能復分別。掃取數斗歸,一一以葉自障,問其妻曰:“汝見我不(同“否”)?”妻始時恒答言“見”,經日,乃厭倦不堪,紿(dài,哄騙)云“不見”。嘿(同“默”)然大喜,赍(jī,攜帶)葉入市,對面取人物,吏遂縛詣縣。
16、下列加點字注音及解釋全正確的一項是( )
a、螳螂執葉伺蟬(sì,等待) 遂于樹下仰取葉(zhú,就)
b、掃取數斗歸(shǔ,好幾) 汝見我不(fǒu,同“否”)?
c、乃厭倦不堪(kān,能忍受) 妻始時恒答言“見”(héng,總是)
d、吏遂縛詣縣(fù,綁) (zhǐ,到……去)
17、寫出下列“以”字的含義。
①螳螂伺蟬自障葉,可以隱形:
②螳螂執葉伺蟬,以摘之:
③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