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兒辯日同步練習
18、翻譯語句。
①螳螂伺蟬自障葉,可以隱形。
②對面取人物。
9、“楚人”真的能夠自隱其形嗎?他是個什么樣的人?
20、用原文回答:“楚人”的妻子是在什么情況下說不見的?
21、“嘿然大喜”表現“楚人”怎樣的心態?
22、請用一個成語概括本則選文的內容: 。
(二)
靈隱寺僧某,以茶得名,鐺臼①皆精。然所蓄茶有數等,恒視客之貴賤以為烹獻;其最上者,非貴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貴官至,僧伏謁②甚恭,出佳茶,手自烹進,冀得稱譽。貴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進之。飲已將盡,并無贊語。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貴官執盞一拱曰:“甚熱。”
刷:① 鐺臼:烹茶的工具。 ② 伏謁:拜見。
23、對下列句子中的加線詞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然所蓄茶有數等。 蓄:含蓄
b、一日,有貴官至,僧伏謁甚恭。 恭:通“躬”
c、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進之。 惑:迷惑不解
d、貴官執盞一拱曰:“甚熱。” 熱:熱情
24、翻譯下面的句子。
手自烹進,冀得稱譽。
25、請你揣摩一下僧人聽了貴官的話后會是怎樣的心情?
26、你認為本段文字諷刺了哪一類人?
【語言基礎知識】
1、略
2、①游:出游
②故:原因
③日中:正午,中午
④為:是
⑤滄滄涼涼:寒冷清涼
3、略
4、①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個盤盂。
②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5、①一 九 十
②兩 六 八
③三 四 七
④三 兩 七 八 十 十
⑤三 四 一 一 四 五
【語言表達訓練】
6、 天下之理,人不能盡知,應當實事求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能強不知以為知。
7、示例:①從“孔子不能決”的角度,可說明人的認識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無窮盡的;還可說明孔子能正確對待小兒的問題,能實事求是,表現其“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學者風范;②從“兩小兒”“辯斗”的角度,可認識到兩小兒喜愛探索,精神可嘉,還可認識到兩小兒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標準不同,結果就不一致。
點撥:本題可從多角度思考,言之有理即可。
8、孔子生活在兩千多年前,那時候科學不發達,根本無法知道太陽與地球的距離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所以他無法判斷兩個孩子誰說得對(實際上,兩個孩了都說得不準確)。
9、②①④⑤③⑥
10、“尚”改為“還”。
【課內同步閱讀】
11、①到 ② 通“謂” 智慧
12、①一兒以日始出近,而日中時遠也。
②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遠,而日中時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