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弈》課堂教學及評析
師:射天鵝?你從哪個詞知道射的是“天鵝”呢?
生:我從“之”知道的,“之”的意思就是“天鵝”。
師:看來你是真的讀懂了。其他的句子誰能讀懂?
生:我知道這句,“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意思是,雖然后一個人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可是卻不如他。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俱”是“一起”的意思,“弗若”是“不如”的意思,懂了這兩個詞,其他就好理解了。
師:我還想問問,你是怎么分清后一個人和前一個人的?
生:我是聯系前面的內容知道的。這句話中的“之”是指前一個人。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奇怪嗎?兩個人一起學習,可是學習效果卻不相同。
生:(看圖描述)因為第一個人專心致志,而第二個人卻在想著會不會有天鵝飛過來。所以,雖然兩個人一起學習,但后一個人卻不如前一個人。
師:誰能再用書上的語句說說。
生:“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他們誰的表述更清楚?
生:我覺得第一個同學說得更清楚些。
師:是不是用書上的語言表述就不清楚了呢?聽老師讀讀。
(師范讀,極其清晰而有目的地讀出抑揚頓挫,輕重緩急。)
生:老師注意了停頓,所以,聽起來就清楚多了。
師:老師剛才在哪些地方停頓了?
(學生指出老師停頓的地方。)
師:同學們,你們也在書上標出來,然后試著讀讀。(生朗讀。)
師:你看,注意了停頓,句子表達的意思就更清楚了。
師:誰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為是其智弗若與?”
生:“為是其智弗若與?”意思是,難道是第二個人的智力不如第一個人嗎?
師: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生:“與”是“嗎”,“弗若”與前一句“弗若之矣”中的“弗若”意思相同。
師:本句的“弗若”沒有注釋,你能聯系前一句來理解,棒極了。
師:哪個詞是第二個人?
生:“其”。
師:那么,這句話該怎么讀呢?
生:試讀。(指名朗讀。)
學生提出不大懂的三句話,既是課文的重點、難點,也是理解古文的關鍵。老師非常扎實地引導學生把注釋抄注在句子中,學生看住注釋,讀讀思思開始逐步明白文意,但還不一定能把句意連起來。此時,老師沒有急于把答案拋出,而是巧妙地引導,讓學生讀讀議議,傾聽咀嚼,不斷探究,相互啟發,逐層焐化,硬是讓學生*自己的學力琢磨感悟了意思,達到了教學目標。此外,老師還巧妙地利用難解的句子,前勾后連,相機剖析了導致學習效果迥異的原因,培養了語文的前后聯系和整體把握能力。
三、提升認識,妙用難點
師:同學們,現在你們能把全文讀好嗎?
生:(充滿自信地回答)能!(生自由朗讀;師指名朗讀。)
師:你讀得真不錯。平時讀書一定很棒吧?
生:(生紛紛搖頭)老師,他平時學得不好。而且還會拖欠作業呢。
師:(疑惑)是嗎?那今天為什么學得這么好呢?
生:因為他這節課專心致志,平時上課他總喜歡開小差。
師:他暫時學得不理想,與成績好的同學相比,“為是其智弗若與?”
生:“曰,非然也。”
師:你們都已經在說了,還用“曰”嗎?再來,“為是其智弗若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