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及實錄
[教學簡案]
學習目標:
1.學生能利用課后注釋和查字典的方式疏通文意,
2.培養學生朗讀、背誦文言文的能力和比較文言文與現代白話文的特點。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讀出古文的韻味,理解孔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和兩小兒勤于動腦,大膽探索真理的精神。
學法引導:
讀熟課文,看注釋理解句意,不懂得意思教師點撥,體會課文內容,兩兒爭辯的是什么內容,他們各自的理由是什么?結合資料,用科學知識回答兩小兒提出的問題,使學生認識到做學問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教學教法:
樂讀趣學自主感悟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引題、釋題。
1.兩個辛字中間加上什么分別可構成一個怎樣的字?
2.區分“分辯”和“分辨”的意思,引出課題,生讀課題,釋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課前預習課文。能說一說讀古文的感覺嗎?
2.想聽老師讀讀嗎?師范讀,提出傾聽要求(課件出示原文)
3.聽懂些什么嗎?(從讀法上)
4.教師領讀,(課件出示有停頓提示的原文)
5.學生自由練讀,選擇自己認為讀的最好的一句或一段讀給大家聽[師隨機點撥]全班大聲齊讀課文。
6.讀通順后,解決剛才學生讀古文時困難中難讀這一點,學生提出解決辦法老師并相機板書
三、質疑,指導學法。
1.俗話說的好“書讀百遍會怎樣?”而通過剛才咱們那么幾遍的讀,你知道他們在辯論太陽的什么呢?你是怎么讀懂的?
2.讓學生區分文言文和白話文不同之處,從而總結出學習本課的學習目標,[師板書]
3.讓學生總結出完成學習目標所要采用的方法,更進一步指明如何學習文言文。
四、精讀課文,解疑全文。
1.學習第一段,由學生說出整句話的含義,重點讓學生理解“游”字。
2.讓學生區分兩小兒,由此引出兩小兒辯論的內容,學習第二小節。
①從“也”字入手,指導學生朗讀。
②學生釋意,老師隨機板書。
3.小結,讓學生明白兩小兒辯論的內容就是太陽的遠和近。
4.合作學習三、四小節。
(1)讓學生用不同的符號圈劃出兩小兒辯論太陽遠近各自的理由。
(2)小組間練習朗讀,采用你讀他譯,他讀你譯的方式(師生進行評價)
(3)重點學習“探湯”讓學生理解什么是古今兩義,課件出示“孟”和“蓋”的圖片,并指導“孟”的書寫,理解句意后指導朗讀。
(4)課件出示“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兩句話。讓學生找出兩句類同之處,(從句式上,內容上)指導學生讀出反問,自信的語氣,并小結出兩小兒各自的理由(遠小近大,近熱遠涼)師板書讓學生達成背誦的效果。
5.學習最后一小節。
①這時候兩小孩子問孔子,孔先生,你說我們兩個到底誰說的對呀?孔子能判斷嗎?能決斷嗎?古文怎么說
②解釋“熟為汝多知乎?”孰是什么?為是什么?汝是什么?多知又是什么?連起來就是?
③學生試背這兩句話,并提出兩小兒說這句話時態度怎么樣?
五、研讀課文,讀后明理。
1.讓學生重點理解兩小兒對孔子的態度。
(1)教師提供資料讓學生明白太陽離我們遠近的有關科學知識,并讓學生當堂概括。
(2)學生提供孔子的資料,老師對孔子進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