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實錄及評析
再次集體朗讀第七段。
第二教時
教師:那被捕時父親的哪些言行打動了大家呢?
交流:態度嚴峻與態度嚴肅比較。讀讀13自然段,講講當時的情境。
父親面對敵人時的不慌不忙──
在法庭上父親的哪些言行深深打動你?交流:
學生讀27自然段,感受到對孩子的愛。請大家也讀讀,你們是怎么感受出來的?
學生:頭發是亂蓬蓬。沒有戴眼鏡,說明受刑了,但是面對親人們的時候卻是平和,說明──
教師:敵人是怎樣折磨李大釗的?
(十指連心剝去指甲。)
指導朗讀19段,學生沒有讀好,教師示范讀。誰有信心讀好?集體讀19段。
學生交流讀22自然段,教師:你們看到了父親當時的表情嗎?
(安定 、沉著。)
集體讀22段,這是最后一次與親人見面,父親沒有對我們說一句話,我們多么希望父親能說些什么。聯系課文19~20段,想象為什么父親沒有說一句話?
學生1:不想連累我們,不讓我們卷入災難。“一切都與他們沒有關系”。
(學生聯系了27段。)
教師:我還想請你們再讀讀27段。
父親還會怎么想?
學生:想用自己的行為去安慰、感染他的親人。不要緊張,要沉著要穩定。
教師:李星華剛到法庭的時候是怎樣的?(又哭又喊)后來呢?
(父親的平和使我們變得機靈了 。)
教師:再讀讀22段第一句話和27段最后一句話,你發現什么了?一直在對我們說話。讀懂了嗎?
(眼神。)
在這生死離別時候,父親想對妻子說些什么?想對孩子說些什么?
再次自由朗讀27段,讀得能打動我們每一個人的心。──指名讀
教師:對家人明明有著深深的愛,而此時卻只能默默相對,明明眷戀生命,卻只能舍身相棄,李大釗何來這么大的力量?讀讀──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
教師:指著板書說,當──他──,就因為,讀──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
播放最后的臨刑前的照片,配樂,教師介紹當時情況。
讀最后部分。
(父親被害后。)
教師:4月28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讀讀這兩處,你了解到了什么?
學生:對父親的懷念。
再次集體讀課文的最后三個自然段,你感受到什么?(傷心過度不舍痛恨敵人)正是因為這樣的刻骨銘心,所以牢牢記住了這一天──4月28日。
讀讀開頭和最后,發現什么?
(首尾呼應。)
當我們讀到現在,是不是感覺這個日子對我們也已經刻骨銘心。有時候,我們可以用這種方法表達感情。
教師:就在剛剛過去的4月28日,使李大釗逝世80周年,這80年又有多少生命在輪回,播放媒體,李大釗的塑像,把你此刻最想說的話寫下來。
【評析】
人教版為什么要把這樣的老課文選入其中,周濟部長說:課本課本一課之本。目的是從人性的角度去解讀文本,讓學生在咀嚼涵詠中感受人性光輝。教學這樣的課文教者首先自己要感動,然后才是如何讓學生感動。蔣老師做到了。蔣老師的課非常沉著從容,因為她被對教育的愛感動著,被李大釗的人性光輝感動著。她從親情、父親這個角度提醒學生去解讀李大釗,這個定位告訴孩子李大釗是活生生的人,是有血有肉的人,很好地把握了人性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