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十六年前的回憶
6.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中需強化通過朗讀,再現李大釗烈士的光輝形象,在朗讀中感悟李大釗臨危不懼、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質。本文是悼念文章,朗讀基調應是悲痛的,語速要適中,語氣要低沉些。描寫父親神態、語言的句子,要讀得堅定有力。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表達了聽到父親遇害消息后全家的悲痛心情,也要在反復朗讀中體會。因為課文長,要分段進行朗讀指導,但要避免從文中零零碎碎地截取一兩句話練習朗讀,違背朗讀的情境性。
四、教學案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單元學習
(播放歌曲《五月的鮮花》。)
當這優美、激越的旋律在耳畔響起,你是否想過,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誰為我們開創的?第三組課文為我們展現的就是一幅幅難忘的歷史畫面,帶我們一起去緬懷革命先輩。
二、了解背景,簡介李大釗
1.了解背景:今天我們要學習第10課《十六年前的回憶》。請同學們結合題目,看看注釋,再讀讀第1自然段,說說自己知道了一些什么?
(1)課文的作者是李星華,她是李大釗的女兒,文章是1943年寫的,回憶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釗的被難日是 1927年4月28日,離現在已經十六年了。
(3)理解“被難日”,在課文中就是指李大釗被殺害的日子。
2.簡介李大釗。
李大釗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者和早期優秀領導者之一。他領導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軍閥的群眾示威運動,被軍閥張作霖殺害。犧牲時年僅38歲。
三、默讀課文,理清寫作順序和課文結構
1.標注自然段。(共32個自然段)
2.默讀2—32自然段并思考:作者回憶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別是哪些自然段寫到的?可以小組討論。
3.小組通過交流討論,理清寫作順序和課文結構,融入重點片段的朗讀感悟。建議2—32自然段分為四個部分:
(1)2—7自然段:寫父親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2)8—17自然段:寫父親被捕的經過(被捕時);
(3)18—29自然段:寫我們和父親最后一次見面的情景(法庭上);
(4)30—32自然段:寫父親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四、朗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朗讀課文: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詞語,通過看注釋、查詞典等方式弄懂。
2.詞語學習。
(1)交流自己已懂的詞語。如:
軍閥:指當時擁有自己的武裝部隊,割據一方,自成派系的人。課文中的張作霖就是當時北方北洋奉系軍閥的首領。
憲兵:舊時國家的政治軍事警察。
(2)認讀生字新詞,把生字和下面的詞語抄寫兩遍。
書籍、含糊、尖銳、抽屜、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嚴峻、殘暴、匪徒、拘留、窩頭、亂蓬蓬。
第二課時
一、聽寫新詞,對照課文,檢查改錯
二、回憶課文主要內容
三、品讀重點語句,感受李大釗的人物形象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重點讀讀描寫李大釗的語句,把你最受感動的地方勾畫出來,然后和同學交流交流自己的體會。如:
1.被捕前:不顧局勢嚴重,堅決留在北京。
(1)局勢嚴重:從父親早出晚歸,張作霖要派人來檢查,父親燒了一些書籍和文件,工友閻振三被抓等方面都可以感受到。
(2)堅決不離開北京:從第七自然段父親的話中的兩個反問句可以體會到。
引導學生體會父親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安全和生命更重要,體現了一個革命者的堅決無私和大無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