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教學設計
(三)交流。
1、指名回答。(估計:有苦、也有樂,師相機板書:回憶苦中有樂。)
2、交流(重點抓爺爺守夜、鄉村美景的描寫及回憶和爺爺砍圣誕樹情景:雖然也苦,但有樂趣)。
(1)爺爺守夜:通過對爺爺外貌、衣著、神態、動作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和爺爺在一起的生活也很窮苦。
(2)鄉村美景的描寫。
(ppt)天氣真好,晴朗,一絲風也沒有,干冷干冷的。那是個沒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個村子——白房頂啦,煙囪里冒出來的一縷縷的煙啦,披著濃霜一身銀白的樹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見。天空撒滿了快活地眨著眼的星星,天河顯得很清楚,仿佛為了過節,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a、指名配樂朗讀
b、師:作者文筆優美,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的鄉村夜景圖。這更勾起了凡卡對家鄉的思念。
(3)回憶砍圣誕樹情景。
a、去砍圣誕樹時,爺孫倆雖凍的呵呵地咳,可那畢竟是快樂的呀!許多小樅樹披著濃霜站在那兒等著爺爺來砍,這時突然不知從哪兒竄出來一只野兔……多快樂的情景呀!讓我們讀讀這一部分,“忽然,不知從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來,預備,齊——”。
b、生齊讀。
c、過渡:而此時,也是圣誕節前夜,卻再也不會有那么快樂的時光了。
四、走出文本,體會作者精湛寫法。
1、師:讓我們把目光回到黑板。(師手指黑板)回憶如此美好,現實卻有這么殘酷。作者用了這么強烈的對比(師板書),他的寫作目的是什么?
2、指名回答(學生如果回答不出師可以說出來。)
3、小結:正是通過這樣的對比,襯托出凡卡想回家卻回不了家,內心的痛苦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板書)對比、反襯是這篇文章主要的表達方法。我們在以后的習作中也可以運用這些方法。
“藝術作品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在契訶夫家里的雜貨店里就有兩個小學徒,他們就常受他父親的虐待。契訶夫從小就了解學徒生活,同情他們的悲慘命運。長大后,契訶夫經歷了許多事,使他明白:造成這許多不幸的根源正是當時的社會制度。正是有了生活做基礎,凡卡才寫的如此真實、感人。我們也要學習作家善于從生活中挖掘素材、提煉語言的方法,并運用一些寫作方法,為自己的習作添色。
四、拓展文本,抒發讀后感受。
1、師:來,讓我們再回到文中,你認為凡卡的心愿會實現嗎?
(1)指名回答。(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心愿無法實現。)
(2)師:這里作者給我們埋下了伏筆,暗示了他的悲慘結局。(板書)這又是一種常見的寫作表達方法:暗示。(師用筆畫出)
2、凡卡自己認為能實現心愿嗎?估計:會。
師:夢是很甜蜜,可那終究是夢啊!殘酷的現實預示了悲慘的結局。我們的課文只是原文的節選,真正的結尾是這樣的,我們來聽一下。
3、師念原文。(ppt)
再一次被狠心的老板毒打,使凡卡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能再呆在鞋匠鋪里受苦了,要不,總有一天,會被老板打死的!他想到了逃!他毅然起身,沖進了茫茫大雪之中。
寒風呼呼地刮著,大街上的人都裹著厚厚的棉襖,而凡卡呢,穿著一件單薄,有5、6個補丁的破衣裳;褲子呢,只有半條。因為,老板覺得凡卡有時太不聽話了,打他也不能消氣,便叫他心愛的狗來扯凡卡的褲子,久而久之,凡卡的褲子就被扯得只剩下半條了;凡卡沒有襪子、鞋子,他只能赤著一雙被大雪凍得通紅的腳走在冷冰冰的大街上。時不時,凡卡還得緊一緊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