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孫飄流記教學實錄
范:他漂流到荒島還在荒島努力生活,說明他樂觀。
宜:對,魯濱孫獨自流落荒島,可他并沒有放棄生存的希望,努力讓自己的生活慢慢轉好,我們要學習他這種精神,要學會生存,要學會在逆境中努力拼搏,爭取勝利。
宜:現在我們已經了解了魯濱孫的荒島生活,下課。
(聽課、記錄、整理:眸子)
我的一節語文課
今天,我執教了第十六課——《魯濱孫飄流記》。總的來說,我覺得我上的還是不錯的。
“叮......”一陣清脆的鈴聲響起,我捧起語文書,走上講臺,說道:“上課。”
“老師好。”
“同學們好,請坐。”“大家有過出外探險的夢想嗎?”我問道。
“有”“沒”聲此起彼伏,“嘿嘿,看來大家還是挺配合的。”我暗暗高興,可惜高興過早,我的第二個問題“那么假想一下,你們都會有怎樣的經歷呢?”這下,全班立即鴉雀無聲,空氣似乎都凝固了,沒有一個人吱聲,這下可讓我的心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沒辦法了,都不舉手,只好由我來任命回答者。
“張志為,你可能會有怎樣的經歷呢?”我將張志偉點起來問。
“呃,可.......可能會被困,面臨死亡的威脅。”他吞吞吐吐地說完,勉強交個差。唉,沒法,這問題是有點不好說。
“看來開場白不好,我得多下點功夫了,力挽狂瀾嘛。”我讓大家讀了次課題,再次發問:“你們讀了課題,還想知道些什么?”這類問題是千篇一律,大家都預料到了,紛紛舉手,我眼前豎起一片“手林”,好歹總算氣氛活躍些了,我抓緊時機,步入正體。
我有條不紊地講著,這是的同學好像也慢慢進入狀態,沒什么人潑我冷水,冷場更是和我說baybay了。可就在即將結束時,我將我自認為是精粹的問題——“如果你是魯濱孫,面對野人,你會戰會逃?”本想借此讓同學辯論一番,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印象。但問題由此而生:只有幾個同學照著我的設想,開始辯論,但這人數太少了,根本無法增加大多數同學對課文的理解,精華一下子似乎成了糟粕,成了我的敗筆。這可不行,我反復引導同學們讀課文,終于,漸漸舉手的人多了起來,哈,我成功了!
這節課的效果比我預想的好多了,心里一下子充滿了成就感。不過,我覺得,我要是能把時間規劃得更好一些的話,相信效果會倍增。我上了這次課,也懂得了當老師的不易,我會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加努力,不辜負老師對我的一片苦心。
作者:李宗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