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好的老師》教學設計
①對老師的這種解釋,“我們”有什么反應?從哪看出來的?(“不用說,我們全班都氣炸了。這算什么測驗?懷特森先生又算哪門子老師?”)
②假如你是懷特森的學生,你現在怒火中燒,你回到家中,你會怎樣向你的媽媽去學這一番話?那就讀出來。
③我們全班都氣炸了,但懷特森一點都不理我們的感受,為此他特別強調
(3)“為此他特別強調,本次測驗的零分記錄都將寫進每個人的成績報告單。同時,他希望我們從這個零分中吸取教訓,不要讓自己的腦子睡大覺,一旦發現問題,就應該立刻指出來。”
①將零分寫進成績報告單,對一個學生來說,這意味著什么?
②為什么要給我們打零分呢?
寫作方法點撥:同學們發現了嗎?在這三個重點句子中,不僅有懷特森先生的語言、行為的描寫,作者還及時的融入了他的心理活動,他的驚訝,他的憤怒,他的恍然大悟。(板書)這樣就塑造了更為生動形象的人物,一個與眾不同的懷特森先生。
3.但他的這種做法并不是所有人都接受,當我把懷特森老師的做法告訴朋友時,朋友是這樣評價我的老師出示:
“他怎么能這樣來糊弄你們呢?” 你們認為他是在糊弄學生嗎?(不是)他在課堂上教的根本是沒有的內容,我們按照他的講課筆記考試了卻得了零分,并且把我們的成績記住成績報告單里,這不是糊弄嗎?
4.因為懷特森先生就是要讓我們明白:(展示句子)
齊讀“這是一種終身受益的教訓。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終身受益”可以換個詞“受益匪淺”“一身受用”。這個終身受益的教訓就是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這也讓我們想起了二年級學的《畫家和牧童》中敢于給大畫家戴嵩指出錯誤的小牧童;四年級學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中敢于挑戰權威的伽利略。這些都是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例子。所以這不是一個糊弄學生的老師,而是一個——最好的老師。
五、總結收獲,拓展延伸
1.老師在讀這篇課文時,也不禁被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所折服,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
2.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們不僅了解了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還要學習作者通過一件具體的事例,刻畫人物的言行,及時融入人物的心理活動,最后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不要迷信權威。
六、小練筆
在生活中,相信你們也有許多你喜歡的老師,我們也可以借鑒作者的這種寫作手法,把你對老師的感謝,對老師的懷念寫下來。相信一定會是一片非常好的習作。
板書設計:
21※我最好的老師
懷特森先生 “我”
(言行) (心理活動)
不要迷信書本 不要迷信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