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這樣的老師》北師大版第十二冊
d 我們把“新懷疑主義”帶進了課堂,令所有的師生受益匪淺。(敬佩)
2)師: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我們一起看看“喜歡”的部分。
4、具體深入學習
學習“喜歡”的部分
1)看來同學們特別喜歡這位老師,你能說說嘛? 這是一個受歡迎、博學的老師?你是從哪感受到的?能通過你的讀,表達出來嗎?
2)學生讀文,指導朗讀
懷特森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節科學課。課上他向我們介紹了一種已“絕跡”的動物——凱蒂旺普斯等。
3)面對如此博學、受歡迎的老師,同學們當時會有怎樣的評價?(想象一下當時議論場面)初步的喜歡——崇拜
師:一種崇拜之情油然而生。
學習“懷疑”、“不滿”部分:
1)接下來又發生什么事了?分角色指名讀文(3-8自然段),其他同學認真思考,如果當時你就在這間教室里,面對此情此景,面對這樣一個老師,你想說些什么?
2)學生眾說紛紜,表現出強烈的不滿。
過渡:面對我們的無理,老師又是怎么說,怎么做的?
學習“明白良苦用心”部分:(9—10自然段)
1)從老師樸實的話語中,你們都明白了什么?或是通過這件事你學到點什么?
2)學生充分交流
懂得做一名學生,要有科學的態度、科學的思想,科學的思維方式,掌握良好的學習知識的方法、學習習慣,即使書本上的,老師講的那些知識學得再好也是枉然。
3)此時,你認為這是一位怎樣的老師?(敬佩、尊敬)
過渡:懷特森老師僅僅這節課這樣上嗎?他的教育又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深遠影響呢?
學習“后四段”內容
a1生:從十一自然段看出,每一節課都是不同的課,列舉“小轎車”的例子。體會:在自主探索的實踐中,堅持真理要靠事實,靠科學的方法。
師:對,這也是對第一個故事的補充說明。作者概括的描寫,使我們對懷特森老師的了解更加深入。
a2學習中使我們具有了懷疑能力(12段)
師:懂得沒有誰是一貫是正確的,應該敢于質疑,并用事實、科學的方法去糾正錯誤。
生:孩子們已經具備了科學的思想和思維的方式。(敬佩)
b 我們把“新懷疑主義”帶進了課堂,令所有的師生受益匪淺。(13段)
句式比較:把“正視”一詞換成“看著”行嗎?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正視:用嚴肅認真的態度來對待,不躲避,不敷衍。
看著:用眼睛瞅、瞧
表現了學生敢于質疑的勇氣、堅持真理的坦蕩與毅力。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懷特森”老師雖然只教我們科學課,但他卻使我們所有的學習活動乃至學習習慣、學習興趣都發生了變化。不僅是學生,老師也受益良多。(敬佩)
c “我”由衷的佩服“懷特森”老師,把“新懷疑主義”帶進了生活。(14段)
體會:我正視著鄰居眼睛所說的話,“我在表白什么?”(兩層含義)
1)明白良苦用心,從心里佩服。
2)對我影響至深,即使在社會的生活中我也會應用,說:“你錯了。”我們想象一下,當時“我”還會對鄰居說些什么?
師:此時此刻,你認為“懷特森”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寫出自己的看法。
三、學法指導
師導:學到這里我有個問題,這后三個段落看似多余,能否刪去呢?
生:不能,它是對“懷特森”老師教育結果的深入描寫。
師:是呀,這正是文章寫作的一大特點,這叫側面描寫,也叫間接描寫。指不從正面描寫人物,而是通過有關的人、事、景、物的描寫,渲染氣氛,烘托出所要描寫的人物的性格特征。這樣可以豐富讀者的想象,引起讀者的共鳴,產生身臨其境、烘云托月的效果,尤其在難于正面描寫人物時,側面描寫更有其特殊的功用。其實在平日的習作中很多同學都用過,您能結合自己的習作舉個例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