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猴王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2、能有層次的復述課文,做到連貫流利清楚
3、掌握文章塑造美猴王藝術形象的方法。
教學重點:分析美猴王的形象
教學時間:一教時
教學程序:
第 教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歌曲欣賞《敢問路在何方》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又出發啦啦…………一番番春秋 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二、導讀:
1、作者及作品簡介:
吳承恩(1500-1582)字汝忠,號射陽山人 ,江蘇淮安人,中國明代文學家。吳承恩杰出的長篇神話小說《西游記》,借助神話人物抒發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改變現實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賢神明”的王道之國的政治理想。小說借助唐僧師徒在取經路上經歷的八十一難折射出人間現實社會的種種情況。小說想象大膽,構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人、神、獸三位一體的塑造方法,創造出孫悟空,豬八戒等不朽的藝術形象。
2、自由朗讀課文 掃清文字障礙
3、學生復述課文 理清文章結構
要求:
1、講述故事時不能看書; 2、要用口語;
3、講清楚故事的來龍去脈。 4、做到有表情,適當配以動作
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1)情節開端:石猴出世。
第二部分(2、3)情節發展:石猴山間生活和發現水簾洞。
第三部分(4)高潮與結局:石猴發現水簾洞,帶領眾猴進洞居住,而被擁戴為王。
三、導析:
合作探究 把握形象
1、本文塑造了美猴王的形象,美猴王 “美”在哪里?
2、他有哪些性格特點?
注:小組討論完后,以“我認為美猴王美在他的 ,你看 ”的句式說話。
(一)身世美
仙石--仙胎--石卵--石猴 ——身世美
思考:說說這樣起筆,有何好處?
-----這樣起筆,讓石猴出一世就顯出神異出眾,也為后文寫孫悟空的神通廣大,除妖降魔埋下伏筆。
(二)行為美
“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猿鶴為伴,麋鹿為群,夜宿石崖,朝游峰洞”
“你看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
而后又寫石猴領群猴進洞及最后被擁為王,這些行為動作的描寫表現了石猴的哪些特點?
聰明 靈巧-------行為美
(三)言語美
(跳出、高叫)“我進去!我進去!”這話表現了石猴什么特點?
------膽大超群
“我們都進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氣。”這話十分鮮明的表現了石猴怎樣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