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報紙的故事》教學反思
北師大版《報紙的故事》教學反思
《報紙的故事》講述了作者失業后居家訂報紙、看報紙的的一段經歷。
文章非常注重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比如課文中的16自然段。在作者與妻子的一段對話之后,由作者向妻子借錢訂報紙卻遭到拒絕而引出了一連串的心理描寫,充分表現了作者作為一名失業在家的男子漢的那種自責、無奈和慚愧的心理。
而除了運用心理描寫的的手法之外,作者還十分善于通過人物的語言把人物的心理活動充分展示出來。教學時,我把人物“通過語言表達人物心理”作為重點學習內容之一,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尋找、發現和分析人物的心理現象。這一環節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們的分析入木三分,令人欣喜。
比如,在學習作者與父親的對話時,學生有很精辟的分析。作者在妻子那里要錢訂報紙,結果碰了個釘子,于是只好硬著頭皮去向父親要。父親沉吟了一下,說:“訂一份《小實報》不行嗎?”
學生通過反復閱讀,并聯系上下文和重點詞句,讀出了父親這句話蘊含的心理活動。
一、“沉吟”了一會兒才說,,說明父親嫌《大公報》太貴,不舍得,一時拿不定主意。從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家境并不是很富裕。
二、父親又十分疼愛自己的兒子,不忍心看到兒子失望的樣子。所以希望兒子訂一份便宜點的小報,這樣既滿足了兒子讀報的欲望,又不會過于加重家庭的經濟負擔。
三、父親既不忍心拒絕兒子,又不能完全滿足兒子的愿望,心里感到愧疚不安,所以用的是商量的語氣與兒子說話。
至此,一個樸實、敦厚、慈愛的父親形象便通過這短短的一句話躍然紙上。
再如作者與妻子的幾句對話,學生也分析得頭頭是道。作者想訂份報紙,妻子說:“訂那個干啥?”從這里可以看出妻子文化水平低,不理解丈夫的心愿。當知道丈夫在家很悶,想通過讀報紙打發日子時,她又說:“你去訂吧!睆闹杏挚闯銎拮与m然不理解,但還是關心、體貼丈夫,希望丈夫過得快樂。當聽到丈夫說訂一個月報紙要三元錢時,她“啊”了一聲。為了讓學生正確理解這個“啊”的含意,我設計了三種讀法讓學生傾聽、感受、分析、判斷。
一、 第四聲,拖長。
二、 第二聲,短促。
三、 第三聲,拖長。
學生經過辨別,很快品出了言外之意。第一種讀法表示“這么便宜啊!钡诙N讀法表示“這么貴啊。”第三種讀法表示“我聽明白了!痹偻ㄟ^聯系上下文,這個“啊”的含意就不言而喻了——妻子嫌訂報紙太貴了。所以當丈夫向她提出借三元錢時,她才會說出“你花錢應該向咱爹去要,我哪來的錢啊”這樣的話,從中看出妻子既體貼丈夫,又不舍得出錢的矛盾心理。作者的語言功底深厚,學生的分析能力也在學習中提高了。
從這一課的學習中,同學們都體會到了“言為心聲”,語言就像一面心靈的鏡子,不論是直接的還是含蓄的,都能讓人通過閱讀和分析感受到人物內心思想的折射。
《報紙的故事》學后感
最近,我們學了一篇孫犁的文章:《報紙的故事》,讀后受益匪淺,對我們很有啟發。
大體內容講的是:在孫犁年輕時,畢業后,沒有找到工作,失業居家。在外面讀書看報慣了,失業居家的他想訂一份報紙,而且是當時有名的《大公報》,但當時這近似一種幻想。定這份報紙需要3元錢,他向妻子要,結果碰了釘子,他又向父親要,父親還是愛子心切,把集上賣麥子掙來的3元錢給了他,讓他定了《大公報》。報紙三天一送,每次他都一字不落的讀過后,才珍重的疊好,放到屋里去。等報紙看過好幾遍時,這些報紙便用來糊墻了,他把有廣告的貼在頂棚上,有文章的貼在外面,按日期排好,這樣就可以在下雨陰天不能出門的時候,重新閱讀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