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細雨》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3份
師生問好。
◆教學過程:
一、讀課題,感受意境
(1)那雨小得聽不見沙沙的聲音,細得像蠶吐出來的絲。
(2)雨是不大,小得幾乎聽不見沙沙的聲音,細得像那蠶吐出來的絲。
1、指名讀課題。
2、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從課文中找出兩句描寫蒙蒙細雨的句子。
誰能把雨讀得很小很小?
二、自由讀,自學字詞
1、蒙蒙細雨中,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朗讀時嘴巴里要發(fā)出聲音,至少要讓同桌能聽得到,如果有不會讀的字,可以問問聽課的老師;如果有讀不通的句子,可以反復地讀幾遍;如果想站起來朗讀,那你就自己站起來。
2、部分學生讀完后出示:
shèn yǒng bei juē yuān wǎng
腎 詠 唄 撅 冤 枉
● 哪些注了拼音的字對你來說不算生字?
腎炎 藍制服 歌詠 冤枉 失信
● 哪些沒有學過的詞對你來說不算新詞?
3、學生交流(字詞可同時進行)
(1)學生交流自己“認識的字”和“認識的詞”,如:讀音,字義,何時學會的,哪兒學會的等。
(2)你覺得哪些字比較難寫,尤其是字的間架結構很難把握?教師在黑板上范寫,邊寫邊講。
如:腎,又字的一捺要拉長,下面的月一撇變成了一豎,要寫得“瘦”一些,不能太“胖”。
撅,提手旁占的地方很小,右邊要特別注意,最后一捺要堅定有力。
冤,上面不能多一點,下面不能少一點,兔字的豎彎鉤要往外伸展。
(3)讓學生挑自己認為最難寫的字在課文中寫1-3遍。
三、操練讀,讀通課文
1、同學們,在這個細雨蒙蒙的早晨,媽媽在“家”和“學校”之間走了幾次?(三次)
2、每一次所花的時間都一樣嗎?(教師在“→”上劃上三個“?”)
板書如下:
先別急著舉手,我估計99%的同學現(xiàn)在還說不出個“所以然”,咱們得把課文讀通、讀熟,才有可能弄清楚。現(xiàn)在,給大家4分鐘的時間進行操練。
3、課文中有許多句子或段落跟這三次時間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請你把它挑出來讀給大家聽。
朗讀指導重點:
①第2自然段(朗讀時抓住“擔心”)
②第3自然段(朗讀時抓住“安心”)
③“忘就忘了唄!”我撅著嘴說,“已經快到學校了,犯不著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說,還下著雨!”
比較讀:
這兩個句子讀起來有什么不同:
(1)天下著雨,已經快到學校了,犯不著又跑一趟冤枉路。
(2)已經快到學校了,犯不著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說,還下著雨!
“犯不著又跑一趟冤枉路”的理由一個是“已經快到學校了”,另一個理由是“下著雨”,把另一個理由放在后面,用“再說”連接,表示更進一步,增強了說話的語氣,使理由更充足,無可辯駁。
④媽媽斜了我一眼:“答應了的事,媽媽不能失信。再說,許小燕沒有藍制服,怎么參加演出呢?”( 讀法與上句相同)
⑤“下午,我們班要參加歌詠比賽,許小燕沒有藍制服,我答應把你的借給她,可臨走時給忘了,快到學校門口,才想起來。”(讀出“自責”)
⑥“媽,您怎么回來了?”我驚奇地望著媽媽,只見她頭發(fā)上沾滿了一層細水珠,衣服也濕了。(讀出“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