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細雨》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3份
……
四、回味讀,留下懸念
1、(指著板書)同學們,這三個“?”都解決了嗎?每一次所花的時間一樣嗎?是怎樣變化的?(交流)
時間一次比一次少,也就意味著媽媽行走的速度一次比一次快。
板書如下:
2、同學們,在這樣一個細雨蒙蒙的早晨,媽媽從“家”到“學校”走了三次,而媽媽患有腎炎,身體又不好,怎么會一次比一次快呢?
估計會說前四點:
(1)蒙蒙細雨——天氣不佳
(2)“來不及了”——心里著急
(3)“馬上要上課了”——時間很緊
(4)“答應了的事,媽媽不能失信”——遵守諾言
(5)對工作高度負責
(5)一心為學生——主要原因
3、同學們,今天我們只是初讀課文,這三次時間還研究得不夠全面、不夠深刻,沒關系,咱們下節課再深讀課文,這三次時間與媽媽的精神到底有著怎樣的聯系,咱們要把它研究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徹徹底底!下課。
◆結束
此課在2001年浙江省小學教師學科教學技能競賽中獲一等獎
教學目標、重難點:見說課稿。
教具準備:小黑板、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抽讀詞語:腎炎 冤枉 撅著嘴 失信
二、揭題:
1、說起下雨時的情景,同學們肯定不會陌生,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發生在雨天的故事。(齊讀課題)
2、你是如何理解“蒙蒙細雨”這個詞的?文中又是怎樣描寫蒙蒙細雨的?(生答后用投影打出,初讀)
比較句式: a、那雨小得幾乎聽不見沙沙的聲音,細得像蠶吐出來的絲。
b、那雨很小,很細。
這兩句話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導讀,要求讀出雨小雨細的感覺,注意節奏)
三、感知大意:
快速閱讀,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四、學習課文:
1、引入:是啊,媽媽為了保證班級能正常參加歌詠比賽,匆匆冒雨趕回了家。可小玲卻說:“已經快到學校了,犯不著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說,還下著雨!”(出示引號中的話,打出投影)
(1)冤枉”是什么意思?
(2)小玲為什么認為媽媽跑了冤枉路?(下著雨;快到學校)
(3)句式比較:a、已經快到學校了,犯不著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說,還下著雨!
b、天下著雨,已經快到學校了,犯不著又跑一趟冤枉路。
(前一句有層次、有輕重,強調了下雨這層意思,較后句更有氣勢和說服力)
(2)返顧及1~3節,快速讀,看還有什么原因讓“我”認為媽媽跑了冤枉路?(患過腎炎、體質弱;路遠)
(3)感情讀:心疼又略帶責備的語氣。
3、(1)媽媽也認為走了“冤枉”路嗎?從何處可以看出。
(2)出示句式:答應了的事,媽媽不能失信。再說,許小燕沒有制服,怎么參加演出呢?
(舉一反三,說說該句式的特點和表達作用)(保證演出;不失信)
(3)指名讀11~15節,在媽媽心中,還有哪些事也不冤枉?(來不及換衣,冒雨小跑)
(4)句式練習(根據板書填空):
在媽媽心中,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使_________________也不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