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天游峰的掃路人 第(2)課時
預(yù)設(shè)*生說:老人是一個很有精神的人。(出示第八節(jié)字幕)師引:特別從哪個詞上感受到的?(泛紅:炯炯有神)一般老人年紀大了,眼神大多是比較渾濁,這位掃路人怎么會有這樣的好眼神?引導(dǎo)學生體會掃路人的健康精神等。朗讀引導(dǎo):作者寫得很細膩,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一處老人的肖像描寫。引:也正因為如此,作者會忍不住地問了這一個問題——引生齊說:您老有60歲了吧?引生繼續(xù)讀下去,{出示第10節(jié)},師引:言由心聲,老人的這番話,又讓我們對他產(chǎn)生了什么認識?(相機板書:熱愛自然、生活)引:是的,老人愛這兒的山,愛這兒的水,愛這兒的生活,他仿佛就是這山中的一員,他已經(jīng)與天游峰融為一體了,即使自己到了70歲了高齡,依然對掃天游峰樂此不彼,悠然自在!讓我們齊聲來讀好這一節(jié)!過渡:隨著談話的深入,作者與老人間越來越融洽了,老人質(zhì)樸的語言、樂觀的情緒感染了作者,打動了作者,他緊緊地抓住老人的雙手說:“30年后,我再來看您!”同學們,透過“緊緊”這個詞,你來品一品,你能體會到作者的什么心情?(激動、感動、佩服……)讓我們通過朗讀來體會!預(yù)設(shè)*誰繼續(xù)來談你又從哪兒感受到了這是位怎樣的老人?生說他是一位開朗樂觀、充滿自信的老人,從30年后照樣請喝茶看出。(出示12節(jié)字幕)引:30年后,老人可是要100多歲了!這樣的話語,讓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這是一位豁達開朗、充滿自信的老人哪。ò鍟撼錆M自信)讓我們一齊讀好這句話!還能從哪些詞中感受到些什么?引生抓住“朗聲大笑”進一步來體會老人的開朗達觀。若生說不出,師引:我們來看老人這兒的話語,30年后,老人可是要100多歲了!你能感受到什么?引生體會老人的自信,再朗讀體會:這樣的話語,讓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這是一位豁達開朗、充滿自信的老人哪。ò鍟夯磉_自信)讓我們一齊讀好這句話!還能從哪些詞中感受到些什么?引生抓住“朗聲大笑”進一步來體會老人的開朗達觀。(3)小結(jié)體會,分角色朗讀體4至12節(jié):同學們,與老人的談話,他的樂觀、自信、豁達開朗感動了作者,讓作者永遠記在了心里。讓我們分角色來朗讀4至12節(jié),也來真真切切地感動一回! 三、總結(jié)課文,感悟?qū)懛。通過總結(jié)整體把握文本內(nèi)涵,再提煉寫法,升華認識。1.大家讀得很投入,很精彩!都說“語言有溫度,詞語知冷暖”,作者用他優(yōu)美的語言,細膩的筆調(diào),向我們描寫了一位平凡的老人,一位普通的老人,但他的樂觀、自信、豁達的生活態(tài)度卻感動了我們。相信此刻,你的心中也一定涌動著一些話語,千言萬語把它匯成一句最凝煉、最優(yōu)美的話,寫下來!2.指生交流所寫的話,師適時點評。3.引導(dǎo)學生誦讀名言體會:同學們,在人生道路上有雨有風,只要我們擁有樂觀、自信、豁達,一切都會變得從容。送大家?guī)拙湓,引生齊讀:知足常樂。我們樂觀,陽光在前!……4.同學們,課文我們就上到這兒了,但是這篇散文語言優(yōu)美,描寫細膩,特別是對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描寫細致傳神,值得我們一讀再讀,好文章不厭百回讀,相信你會越讀越有感受,越讀越喜歡這篇課文。四、布置作業(yè),鞏固知識。通過作業(yè)布置,引導(dǎo)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遷移運用。1.朗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描寫天游峰的句子,抄一抄,再想一想這些句子在描寫上的特點。2.小練筆:老人說:“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30年后,老人會是什么樣的?作者和他相遇后又會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展開想象,學習文中抓住語言、外貌、動作等描寫人物的方法,續(xù)寫30年后相見的情景。板書設(shè)計15.天游峰的掃路人 樸素勤勞 熱情好客險峻 開朗樂觀 熱愛自然、生活 豁達自信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的教學思路,其實很簡單,要認識一個人物,就要抓住這個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來了解,基于這點的認識,對于《天游峰的掃路人》這篇課文,我就是通過引領(lǐng)學生認識“這是一位怎樣的掃路人?”來組織教學。從跟著作者游覽天游峰感受險峻為起,至歸途中認識掃路老人,初感印象,再到對話交流,走進掃路人的內(nèi)心,了解他的生活態(tài)度、內(nèi)心情感等,一步步緊扣作者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情等詞句,讀、悟、感、寫,讓掃路人的形象逐漸在學生頭腦中清晰起來,鮮明起來,深刻起來。這篇文章它有一條暗藏的主線,即作者的游覽順序及對老人的一步步深入了解,有一定的順序性,因此,教學時我就采用順序教學法,引導(dǎo)學生跟著作者一路讀來,一路感受來,教后看來還是可行的。套句老話,小語姓“語”,要體現(xiàn)語文教學語言文字的魅力,讓學生真正得到“正確理解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訓(xùn)練。因此,課上我特別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了一些重點詞、句的品析,如描寫天游峰的險的比喻句、詞語,描寫掃路人的動作、語言、神情的語句,甚至用一些語言來點拔、啟發(fā):“由此也可見,無論是精瘦、褪色,還是運動鞋,都非常準確地反映出老人是掃路人這一身份,作者用詞多么準確!多么恰當!” “有時候我們讀書時能抓住一些詞想開來,能把一篇文章讀出許多內(nèi)容來,你能體會到更多的讀書快樂!”……來引導(dǎo)學生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恰如其分,但不能純粹去分析講解它的作用,只能是滲透點拔而已,與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人物形象有機結(jié)合起來,努力使“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起來。那樣,對文章的內(nèi)容就能原湯原味地進行品讀了。但課文往往在事先預(yù)想的時候很好,真正做時又會遇到特殊的情況,特別教學中有一環(huán)節(jié),就是放手讓學生談對掃路人的印象感受時,我對學生的回答力求作出回應(yīng),及時點拔,但有些地方還是欠缺提煉,如對學生回答掃路人愛自然、愛勞動時,應(yīng)該順著學生的話講開來,滲透一些天游峰的美、掃路人勞動也創(chuàng)造美等,應(yīng)該在學生的回答上再上升到一定的認知高度,文本的內(nèi)涵就能讀透了,讀深了,所謂“跳一跳,摘到桃子”,這樣會更讓學生有一種獲得感,感到閱讀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