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教學實錄
生①:蟬啊,快走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你保住了性命,今后清甜的露水有你喝的!
生③:螳螂螳螂,別捕蟬了,你身后有黃雀呢!如果再不離開,性命就難保哇!
生④:黃雀,你別太得意了,你身后的少年正用彈弓在瞄準你呢!你要大難臨頭了!
生⑤:蟬、螳螂、黃雀,你們一定要看看身后是否隱伏著禍患。要記住,自然界中可是弱肉強食的!
(薩特說過: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因此,我們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不要去刻意追求“標準答案”,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本課時教學中,充分體現老師對學生個性的尊重、張揚。圍繞你想對蟬、螳螂、黃雀它們說些什么等發散性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做到了讓學生個個動腦,讓學生各抒己見。對學生的體悟,只要是合理的,教師都給予肯定。)
師:你們說得都很合理?磥砟銈円呀涱I悟了其中的道理。“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是一個成語,它的意思就是——“……”(齊讀)
師:同學們已經領悟了“螳螂捕蟬”這一故事所蘊含的道理,吳王明白了嗎?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①:吳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是從“你講得太有道理了”看出來的。
生②:從“恍然大悟”也可以看出。“恍然大悟”就是一下子明白的意思。
師:吳王明白了什么?能聯系第一小節講具體嗎?
生③:“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是結果。從這一結果中,也可以看出吳王已經明白道理了。
師:同學們結合課文,理解得很全面。
四、分析人物特點,返顧課文
師:少年達到了勸說吳王的目的,但是吳王為什么沒有處死他呢?請大家讀讀課文的2-12小節,回顧當時的情景,深入體會一下。
(學生交流)